APP下载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1-15王凤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纤维尿量

李 琳, 王凤菊

(江西省鹰潭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江西 鹰潭, 335000)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平时无尿失禁的状态下,尿液在腹压骤增时(如打喷嚏、咳嗽、大笑、剧烈活动、奔跑)经尿道口不自主地流出,且膀胱逼尿肌不发生收缩[1]。中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18.09%。目前,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多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2]。本院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年龄25~60岁,无头部损伤及手术史,无盆腔手术史,无糖尿病史,无泌尿系统结石、感染及畸形,未安装心脏起搏装置,月经规律。2组患者的年龄、尿失禁级别、盆底肌肌力评级、治疗前尿失禁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法国PHENIX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具体操作如下: ① 给予患者电刺激,脉宽为250 s, 频率为50 Hz, 唤醒患者本体的感觉,对其血液循环、神经敏感性、肌肉敏感性及肌肉数量进行调整。在患者接受电刺激治疗初始时,给予患者最大强度的可耐受阈电流; 治疗中期,在患者可耐受且未发生明显不适的电流强度范围内增加强度,一般在实验过程中增加2~5 mA,再进行治疗,全程共20 min。② 给予患者生物反馈20 min, 训练患者学会收缩会阴,注意将会阴与腹部收缩分开。③ 依据程序给予的训练模块给予患者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的初次训练(Ⅰ类肌纤维是T形图, Ⅱ类肌纤维是锥形图),时间为10 min, 初步提高患者的I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的肌力。④ 盆底Ⅱ类肌纤维的特点是易疲劳、快收快放,故再次训练盆底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的生物反馈,进一步提高Ⅱ类肌纤维的肌力。⑤ 给予Ⅰ类及Ⅱ类肌纤维整体的生物反馈训练,使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的协调性得到增加。⑥ 恢复、增强会阴肌肉。分步训练盆底肌肉,使强直性肌肉纤维得到锻炼。⑦ 训练尿急功能。依据电脑的设定模拟尿急程序,嘱咐患者依照生物反馈模块训练,确保患者在周围环境不允许而尿急时能憋住尿液而不漏尿。⑧ 嘱咐患者在咳嗽时自主将盆底肌肉收紧。依照电脑设定的A3反射生物反馈模块对盆底肌肉进行训练,尽量在模拟咳嗽时使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患者在咳嗽等使腹压 增加的情况下能收缩盆底肌肉避免漏尿。⑨ 锻炼直立时腹部-会阴肌肉的协调收缩能力。训练依照电脑设定的会阴-腹部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模块进行,使患者在直立时协调收缩会阴-腹部肌肉,避免因憋尿而屏住呼吸的情况发生。每次治疗时均进行20 min生物反馈,治疗频率为2次/周, 1个疗程15次。

对照组进行电刺激治疗。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仅给予初始的可耐受阈电流强度,电流强度在治疗过程中不再增加,治疗时间为20 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盆底综合肌力等指标,以及2组的疗效[3-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主观感觉无漏尿和/或盆底肌力(平均值) 5级,客观检查无压力性尿失禁; 好转: 主观感觉漏尿好转和/或盆底肌力提升2级及以上, 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较以前减少量≥50%; 无效: 主观感觉漏尿无好转和(或)盆底肌力提升小于1级, 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较以前减少量<50%。以治愈+好转计算总有效率[5]。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疗效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盆底肌力情况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 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其中2组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的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1 h漏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1 h尿垫漏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1 h漏尿量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1 h漏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由于年龄、肥胖、生育等因素影响,患者会发生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黏膜封闭功能减退,尿道的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功能、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导致支配控尿组织的结构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6]。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常采用盆底肌训练、药物及手术等手段进行治疗[7]。盆底康复治疗,即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具有安全系数高、零创伤、痛苦小、疗效好等优点[8]。

本研究采用法国PHENIX低频神经肌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将盆底肌肉电信号活动转换为视觉或声音信号反馈给患者,患者依据这些信号自主学会控制盆底肌的舒张与收缩,从而获得正确的锻炼[9]。电刺激治疗是利用放置在患者阴道内的电极将不同强度的电流传递到患者盆底[10]。刺激盆底神经及肌肉,增强盆底肌肉的弹性及收缩强度,改善盆底肌肉的协调性以及控制能力,使受损的肌肉筋膜张力得到恢复,加强盆底结构的支撑作用,提高尿道闭合压,同时反射性地抑制膀胱兴奋,加强控尿[11-12]。在治疗过程中,执行电刺激由同一操作者进行,治疗后2组患者的1 h尿垫漏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盆底肌力级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但采取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的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但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的患者Ⅱ类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明显较好。分析原因认为,盆底I类肌纤维属于盆底深肌群,其位于盆底肌肉深层,在电刺激中期,即使电流强度增加仍无法充分到达,故未将I类肌纤维完全唤醒,导致对其训练程度不够,未达到明显效果[13]。Ⅱ类肌纤维主要是盆底浅层肌,可直接感触到电刺激,训练更为充分[14]。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 ① 每个患者的可耐受阈刺激强度不同,要针对不同患者的耐受阈选择不同的阈电流初始强度,且在治疗中期适当增加电流强度[15-17]。② 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治疗目的、步骤以及方法,争取获得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保证每次治疗都能达到最佳效果。③ 治疗环境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应选择舒适、隐蔽、温度适宜的环境,减少外界的干扰,确保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疗效[18]。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纤维尿量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