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9-11-15王晓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磁共振缺血性

王晓男, 胡 泊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3)

脑血管病一般是机体脑血管壁所具备的生理结构出现改变,血液成分、动力学均出现变化,从而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其不仅可呈现为局限性发病,也可能呈现为弥散性发病[1]。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主要疾病类型为缺血性脑卒中[2]。随着病程的延长,脑血管病预后将不断恶化。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以尽早诊断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3]。以往临床上在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 CT为主要手段,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CT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存在较多不足[4]。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属于新型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其是依靠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所具备的磁敏感性,通过实施三维扫描获取相应强度图像,由此使脑部发生的微出血得到有效显示[5]。因此MRI加权成像逐渐替代CT成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式。本研究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8例,探讨DW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全部患者均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同时排除存在其他颅内疾病的患者,患者的发病时间均不足24 h。男38例,女26例,年龄35~76岁,平均(51.1±5.7)岁; 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不足6 h) 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6~24 h) 44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检查仪器均为日本东芝公司生产,核磁型号为EXCELART Vantage MRT1503 Atlas-X, CT型号为AQUILION/64(TSX-101A)。首先为患者展开CT检查,层厚控制为2~3 mm, 扫描患者脑部。然后为患者实施MRI扫描,不仅需开展常规T1WI扫描序列,同时还需开展DWI扫描序列。扫描参数设置为: 平面回波脉冲序列, TR为10 000 ms, TE为8 ms, 在X、Y、Z这3个空间轴上施加弥散加权磁场梯度场,b值设定为1 000 s/mm2, 矩阵为128×128, 开展单次激发,共实施40 s扫描,获取DWI综合图像,图像范围确定为36 cm×18 cm。扫描完成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检验科医师进行单独阅片,若意见不统一则协商取统一意见。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MRI扫描的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见表1。在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诊断时, DWI的效果优于常规序列; 在对脑微出血进行诊断时, DWI的效果优于常规序列。见表2。所有患者均表现为DWI高信号,发病时间不足2 h患者的DWI呈现为稍高信号影,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表现为低信号。发病时间为2~6 h患者的DWI呈现为高信号影, ADC图像表现为低信号,在CT中可正常显示。发病时间超过6 h患者的DWI呈现为高信号影, ADC图像表现为低信号。

表1 2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比较[n(%)]

与CT比较, *P<0.05。

表2 MRI不同序列病灶显示情况比较[n(%)]

与常规序列比较, *P<0.05。

3 讨 论

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包括的类型主要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血栓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治疗后仍具有较高致残率,因此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诊治十分重视[6]。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通常是由脑血流量改变所致,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机体脑血流量为每分钟50 mL/100 g, 有资料[7-8]报道称,当脑血流量不足正常状态下的50%时,即脑血流量低于每分钟23 mL/100 g时,则可能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

磁共振成像是对磁共振信号进行采集后重建图像,然后依靠图像信号诊断疾病。其优点有: 软组织分辨力高,不存在骨性伪影,不会对机体产生放射性损害,无需应用血管造影剂就可显示血管结构,磁共振为多参数成像[9]。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属于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是依靠检测组织水分子运动来评价组织病变情况[10]。研究[11]显示,在开展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时,b值(扩散敏感因子)设置为1 000 mm2/s, 不仅可使图像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使病灶检出率和ADC值测量准确性得到保证。同时有研究[12]报道称,开展DWI成像可敏感显示机体脑组织早期缺血性改变,当发病时间为0.5~2.0 h时,则在DWI图像上会表现出高信号,因此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进行有效诊断。在对旧病灶进行诊断时,可与新病灶进行有效区分[13]。

DWI依靠对体内活体组织的水分子弥散运动来获取分子水平的疾病诊断信息。ADC值可显示组织内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能力,当ADC值明显降低时,则提示机体脑血流运动受到阻碍,或是由于缺氧而导致机体出现能量障碍[14]。当机体脑组织发生急性缺血后,则会使细胞出现毒性水肿,由此使水分子弥散运动受到影响,从而降低ADC值。在DWI显示图像中,若水分子具备正常的弥散运动,则会出现等信号,当组织中的水分子无法维持正常弥散运动,则会导致ADC值明显降低,同时DWI图像会表现出高信号。当机体脑组织缺血时间超过30 min后,则其脑组织的ADC值会出现持续降低的趋势,而DWI信号则会表现为高信号[15]。若缺血症状持续恶化,则会导致脑组织细胞发生缺血坏死,并引发血管性水肿,使局部组织中的含水量明显增加[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进行诊断时, MRI检查的阴性率为4.69%, 相较于CT检查明显更低,同时在对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诊断时, MRI检查的效果优于CT。在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诊断时, DWI的效果优于其他序列。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CT检查仅能对超过1 mL的血肿进行有效显示,对小出血灶的显示敏感性较低,且血管成像时采用造影剂注射,对于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操作水平的影响[17]。MRI则可对脑实质间具备的微小磁场梯度以及顺磁性出血代谢物进行有效显示,由此使脑微出血得到有效诊断,可对CT检查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同时, DWI可有效显示水分子扩散,因此可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有效诊断。总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准确率高,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磁共振缺血性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