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和风经典IP的市场移植与本土化改编
2019-11-15刘金凤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刘金凤(黑龙江大学 东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一、市场移植:和风式整体氛围
(一)静:食堂内外的环境设定
日式和风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两部分――室外的环境艺术设计来源于日式建筑的园林景观的营造,而室内环境也要求是对室外环境的一种延伸和继承。[1]追根究底,日式建筑发源于中国古典建筑,尤其是对苏州园林一带的东南沿海风借鉴颇多。两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地分别在日本东京与中国上海,均采用大都市深处的古典建筑环境设定,相似的食堂内外建筑特色赋予影片静谧幽深的气质。
梁家辉版本的食堂内部统一采用咖啡色木质陈设:迂回拥挤的长桌、小巧精致的橱柜以及几何形状的窗棂……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沉稳色调搭配自然厚重的木料材质,将这个狭小空间渲染成一幅静态水墨画。其间间杂而入的是黑白大钟和印有瓷器花纹的粗布帘子。大钟隔断的是白天与黑夜,帘子隔断的是厨房与餐桌,时间与空间分别被这两个物品打断,这种隔离方式将原有物件融合其中,因此不显生硬反而更添自然之静美。日版影片的室内环境与此大致相似,连二楼的居住处亦是咖啡色的木板设定,从外部和风式环境到内心宁静,梁家辉通过套用和风室内设计风格传达中国人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独特理解。
食堂处于一条狭窄的弄堂,两层高的小阁楼比比皆是,影片经常出现大叔在阁楼上晾晒衣物的场景,洗净尘埃回归安宁的平淡生活在这一日常画面中被无限放大。锈迹斑斑的大铁门与摞高的啤酒箱在漫天大雪中再添一重岁月痕迹,停靠在墙壁旁的老式自行车与大叔喂食小狗时手里端着的铁质小盆将回忆定格,逝去的时代成为一个彰显宁静生活的符号,反衬弄堂之外的喧闹嘈杂。日版影片中对室外环境的描绘更加细致——层层叠叠的小店招牌在黑暗中闪烁光芒、密布的植物盆栽让观众的视野得到净化以及多次出现在镜头角落中写有“离愁”二字的白布……日式的细节特写令整体氛围由静谧转向深层次的孤寂,相比于此,梁版的“静”较为浅淡,仿若春天的幼嫩茶叶,沁人心脾而恰到好处。
(二)慢:有别于繁华都市的安闲
日版《深夜食堂》开头以东京繁华都市为主要镜头,梁版影片沿袭了这一风格——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在夜色里一一闪过,街头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处处透露出加速前进的魔都气息,配合梁家辉的低沉旁白,深夜食堂的营业时间即将到来。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后容纳了国内外大量的移民,近百年来的西风东渐和现代工商业发展促进了上海现代都市文化基础性资源的生发与建构,孕育了现代派的都市文化语境。[2]谁能想到,在这个年轻的商业化都市背后,隐藏着一条条交错混杂的弄堂,这里的人们仍旧维持着旧时代的缓慢生活节奏,深夜食堂成为固执地留守在逝去岁月里的“老人们”抑或是在新时代遭遇挫折默默舔舐伤口的年轻人的共同栖息地。双面上海的设定使观众更加珍惜深夜食堂的慢节奏生活,繁华都市下的悠闲从容显得极为可贵。
不同于一般剧情片追求刺激的镜头转变,《深夜食堂》多用慢镜头与长镜头,仿佛有意挑战浮躁时代下观众的耐性——环绕型镜头一一掠过城市建筑群上方的蓝天、食堂内部的各色陈设、大叔上街买菜走过的街道,最终停留在大叔的刀疤脸上,惬意满足的笑容缓缓浮现。也间杂有激烈的快速镜头,但大多出现在食堂之外的地方,例如开源的拳击场、唐宋的出租车上、菜市场、小雪的录音棚内以及小妹的拍摄棚中……食堂内外的快慢交替象征着旧时代与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凸显出深夜食堂的悠闲与温馨。
“慢”是日本民族的特质,他们信奉慢工出细活,充满怀旧情怀地生活在崭新的时代,日版《深夜食堂》对这种和风式慢节奏生活几乎追逐到极端境界。在这部影片中,快速镜头几乎没有,缓慢的旁观者视角贯穿全程。最突出的例子是流浪女孩美知留被大叔收留那一晚,她独自在阁楼上休息,镜头缓慢跟随她的背影移动,从摆弄风扇到向窗外探头再到最后静静躺下。在这个长镜头中,几乎没有正对主角的画面,仿佛时间的流逝被逐渐拉长,或者停留在这个蝉鸣的夏夜里。
(三)雅:独特精致的风情
国际上评价说:“日本的商品看不到的地方也都没有丝毫的懈怠,凝聚着工匠的心意。”这要归功于这种工匠气质。这句话道破了日本“精致的文化”的真谛。[3]和氏IP电影通常伴有浓厚的雅致风情,这种优雅来源于独一无二与精心制作,深夜食堂正是如此。
和氏之“雅”更多来源于精致,一种用心酿造、不悔初心的品质。作为一部以美食治愈伤口的影片,当然不能缺少食物的制作过程。狭小的厨房空间里,高大的老板甚至要微微躬身才能施展厨艺,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食材的用心程度,甚至这种低矮建筑与高大身躯的反差萌更能反衬出老板追求风雅的性格。尽管影片的主旨是“故事”,梁家辉却并没有为单纯叙述故事而吝惜展示食物烹饪的镜头。镜头多次聚焦于低矮的厨房空间内,此时大叔的脸被刻意忽略,只剩一双手在细心摆弄各色食材,步骤繁杂,细心谨慎,仿佛是对待恋慕多年的爱人。首先要选取新鲜饱满的蚬子,洗净下锅,炒制几分钟后,添加各色调味品,用精致小巧的盘子装好,本该是重口味的海鲜却在此时沾染上大叔的浅淡,鲜美而不失悠长韵味。其次是煮馄饨,外面风雪飘摇,里间燃起温暖的灶火,烧上一锅水,同时开始和面揉面,擀成一张张大小合适的面皮,将新鲜猪肉和蔬菜切碎揉捏成一团红绿相间的馄饨馅儿,此时水已开始沸腾,冒出腾腾热气,将滚圆的馄饨丢入锅中,半成熟时掺入叶子菜,盖锅清煮几分钟,齐活儿。最后是煎鸡蛋饼,将打破的鲜鸡蛋顺时针搅拌,加入碎菜叶和调料,最后一滴不剩地摊在平底锅里,起锅后放于砧板上切成三角状,摆盘上桌,一道简单而家常的菜品却被精心对待至此。影片中每一道菜品的烹饪过程都极其复杂,镜头在有限空间里被切割成多个步骤,充分展现出深夜食堂的雅致静美,这种制作过程在本质上趋向日本茶道——具有强烈仪式感的“和敬清寂”扑面而来。
二、本土化改编:特定时空的独特风味
(一)中国风
梁版《深夜食堂》在形式上借鉴了和风特色,打造出静、慢、雅的影片氛围,内容却仍旧坚持从中国本土历史文化中挖掘深意,致力于打造独属于中国上海人民的城市风味。中国风的创作行为成功找到了古代与当代审美的契合点,这也使日趋淡出主流文化视野的传统文化艺术找到了新的发展机缘。[4]
日版影片中大叔和隔壁店老板娘长年身穿和服、脚踩木屐,动作缓慢优雅,将日本传统和服文化通过最直观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梁家辉从此处得到灵感,进行本土化改编,将具有历史寓意的中国传统服饰在影片结尾呈现于银幕中:一向泼辣随性的莲婶穿上白底碎花的合身旗袍,身姿摇曳,与从前判若两人,对比鲜明的形象转变凸显逝去时代里民国时期的中国开放之姿;大叔身穿军绿色工装,头戴同色系老式帽子,俨然一副20世纪工农兵模样。日版影片中美知留跳脱出东京语言环境,不自觉地使用方言表达内心情感;梁版将此转变为一大本土特色,莲婶、忠伯等街坊时常冒出上海方言趣味十足,尽显中国上海风。此外,大叔制作的食物也更加趋向中国本土风格,例如全国各地都有的家常馄饨、湖南式煎蛋饼、沿海地区的风味菜炒蚬子……不同于日版影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梁版《深夜食堂》多使用插叙和倒叙,巧妙使用蒙太奇拍摄技巧使时光倒流回20世纪70年代,战争的残酷为老板脸上的疤痕和城管的暴戾提供了合理解释,正如旁白而言“战争使有些人的脸上留下了痕迹,而另外一些人,却在心里留下印记”。
(二)现代化格调
日版影片的时空局限在深夜食堂及其周围环境,梁家辉却将镜头平均分配于每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时间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时代的冲突更加强烈,观众能够在时空转换中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独有格调。
例如在出租司机唐宋与女友思思的爱情故事中,网络直播成为一个明晰的现代符号,表现出当代人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网络平台节目的特点就是与受众的高频互动性,正是这种互动性使受众直接参与了节目的制作与生产,并成为节目的一部分。[5]片中思思得到平台欣赏,成为千万直播女孩中的一员,与网络上的陌生人聊起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最初的青涩彷徨到后来的成熟自信,她在现代化交往方式中获得了事业的成功。直播文化与明星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星效应在目前我们的商业社会中,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选取一个在社会中拥有良好公众形象的代言人进行宣传,往往要比直接宣传具有更大的效力。[6]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国际化商业都市,经济发展速度居中国各大城市前列,因此越来越多有梦想的年轻人离开家乡,来到这个隐藏着无限机会的梦想天堂,渴望有朝一日能实现理想,他们是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之一。影片中的阿信和小雪为了音乐梦想来到上海,最终携手打造优良唱片,思思不悔初心,在两年国外培训后,成为知名模特,他们坚定、努力、执着、勇敢,这是海漂青年的精神,亦是现代中国开拓进取精神的缩影。
影片中有一个角色是食堂大叔的另一面,两者相互呼应,将世间平凡人生的独特性标注出来。老板根据每个人的情绪制作独一无二的食物,调香师小美则用自己卓越的嗅觉“闻”出人们的性格,从而制造出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味道。调香师是现代服务业催生下的一种职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产阶级的人们开始寻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以小美为代表的调香师应运而生。此外,小美与学长约会时的旋转桌是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美观性结合的现代器具,象征着中产阶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调香师这一职业和旋转桌成为一个意向体系,共同暗示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人们日益提升的现代化格调。
三、结 语
自2017年黄磊版《深夜食堂》口碑与票房同时扑街之后,甚少有导演敢于挑战和风式经典IP,梁家辉却在此时选择《深夜食堂》,不可谓不大胆,不过这也正是中国电影人应当具备的精神——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努力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视野。不同于之前版本中深夜食堂的局限性,梁家辉在影片中传达出的理念是兼容并蓄、和光同尘,正如影片结尾的旁白所言:“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食堂,自己的故事。”食堂还是那个食堂,却演绎了另一种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