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欣赏“静”出精彩
2019-11-15陆赟
陆 赟
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特级教师送教活动中,杭州东园小学沈笑玲老师带给大家一节非常享受的美术欣赏课《走进画家林风眠》,这节课的欣赏评述内容很多,沈老师采取作品大写意的方面和作品的色彩。“美术课也可以静下来,静下来让学生看,静下来让学生想,静下来让学生体验,沈老师做得非常好!”省小学美术教研员冷莹老师在本次活动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课堂上教师的讲述的很有必要的,首先是因为学生对于欣赏的愿望和热情不会持久,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很难可以顺利进行真正的美术作品欣赏,但是教师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对作品有更多的体验,只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通过教师的讲解在欣赏的时候有更多的诱导、启迪和分析。理想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应“静”与“动”相结合。“静”,表象是宁静安详的,内心却激活了来自艺术的震撼,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与审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美术欣赏不能只是让学生泛泛地从头听到尾,处于一种静止的被动的状态,应该给予学生自己消化、感受、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静赏”中升华,在“静思”中感受,在“静觅”中领悟。
一“静赏”——感受画家
让美术课静下来,真正走进美的意境,让我们静下心来赏。赏,不仅仅是欣赏作品,还观看视频等。那怎么赏?赏什么?《走进画家林风眠》这一课教学中沈老师采取了让孩子三次不同的赏,赏的形式、内容和目的都是不相同的。
第一次“赏”,基本了解林风眠。
第二次“赏”,了解林风眠的作品表现的不同内容,表现山水,人物、静物等。
第三次“赏”,着重看林风眠的色彩如何具有东方情调。
学生在看的时候跟随这音乐跟随着图片,再加上沈老师恰到好处的旁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准确和集中,很快学生进入了“看”的境界当中。煽动了学生内在心灵的动,心灵的动表现为艺术想象力的翱翔,表现为对艺术的积极思考,并从中有所领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尽管和大师的意图不相符合,但他们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得到了审美愉悦。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要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而不是以权威性的所谓唯一正确的理解去平息学生心灵与作品之间的碰撞。
二、“静思”——感受画风
在让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同时也注意问题的设计,并且布置清楚任务和问题,让学生看完之后交流。
沈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在讨论中完成对林风眠画家的创作风格,讨论也是让学生的审美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的过程,传统的美术欣赏侧重于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时代背景、画家生平等方面的评价,虽然面面俱到,对作品社会价值的评价也是高深莫测,但学生却一脸迷茫,偶尔博得他们一笑的只是画家的趣闻。只注重教师讲解的欣赏课,即使讲得很生动,也只能算是“故事会”,只是使欣赏教学停留在表面,而不能使学生真正进人审美状态,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在今天的美术欣赏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还要补充……”可见,对于艺术作品,学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不乐于做忠实的听众,他们需要评价权。此时,教师就应变静为动,走下主宰课堂的讲台,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观点。美术特级教师王竹说:“带着问题欣赏,并展开讨论,学生会很热情地参与。’心让学生围绕间题,紧紧扣住“我”字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展开形式多样的评论,可以是口头评论、书面评论,也可以是分组讨论,甚至是组与组之间的辩论。
在这样充满思考、充满争论、充满活力的美术欣赏课堂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搜索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讨论,甚至争辩,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递出去,同时也接收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自身的审美观点得到逐步的完善。
三、“静觅”——提升创作
《走进画家林风眠》这一课中沈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设计间有一次研究和游戏,欣赏评述课可以让学生如何实践?沈老师用了游戏、创作体验的方式升华孩子对造型 和画面构成对彩墨画的效果,这样去理解林风眠的作品,欣赏课有体验的过程很有意思,让课堂既有宽度和广度,又有深度。
沈老师设计七巧板游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画家高超的技艺。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对表现方法的理解、体验,光靠眼、嘴来理解是不完整的。沈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地揣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作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体验欣赏客体的变化,逐步领会客体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特征。
临摹大师的作品在美术欣赏课堂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临摹能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临摹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往往在临摹中添加进自己的想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形象。
让学生在“静赏”中感受画家,不是仅限于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生成发现美的眼,创造美的手和欣赏美的心。
让学生在“静思”中感受画风,就不能安抚于表面的、程式化的套路去评价作品,而要通过欣赏、聆听、感受、体会,让学生生成独到的见解。
让学生在“静觅”中提升创作,就不能只看重比赛的奖状,而要发现学生身上那种像艺术家一样的探究、坚持、执着、勇敢、自信的独特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