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11-14黄英
黄英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样制约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238-01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一直是我国重要历史文化的承载,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通过课堂实践,引入不同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水平。
一、导入背景教学法
在文言文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文言文写作的背景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出师表》的写作背景,而诸葛亮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了《出师表》,学生通过对《出师表》的写作背景,了解到三国时期的政治环境和蜀汉的处境,理解诸葛亮作为蜀相的心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开展下一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文言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循序渐进,开展提问教学
文言文学习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进行学习,通过提问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比如在学习出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这样引导提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战国策》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由学生进行回答,同时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进行理解,分组向学生提问课文的总体内容,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一步步引导到学习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重视文言文的诵读
文言文的诵读是文言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方式,使学生从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到对文言文的文意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合理的解释,并对其中的字、词、句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有关文意情况进行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和文章主旨。初读时要做到通读,语言流利,对其中的一些生字词等进行准确把握。比如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时,要准确把握部分生字词的读音以及其意义,做到通读流畅,比如负箧曳屣、皲、烨、耄老、缊等[2]。在细读时,学生要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仔细的阅读,留意课文中特殊的字词句,通过诵读感知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并推测出关键词及语句的含义,对课文大意进行梳理,准确理解课文中字词的意义,清楚地知道文言文究竟讲的什么。比如学习《左传》中的《曹刿论战》一文时,需要通过细读了解到《曹刿论战》一文的整体情节和关键字词句。精读需要对某些重点句式和课文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解答,在更高层次上把握课文,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学生要对《岳阳楼记》中所描写的景物、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作者对景色的描写方式等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品读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一般建立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品读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掌握品读的诀窍。品读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文言文的文章基调和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比如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篇中,学生在品读时可以了解到文章丰富的内涵背景,也可以了解到孟子舍身取义的内涵。通过这四个环节,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的内容、情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且牢固和深化地掌握了文言文知识。
四、陈述文意,查漏补缺
在文言文学习中,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正式梳理文章脉络。在疏通文意后查漏补缺,学生要说出自己的疑难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将学生分组,分别从课文中找出两个以上的疑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思考发问,各组要展开讨论并各自拟定答案,有目的性地讨论问题,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各抒己见进行陈述,集思广益,教师最后综合学生的见解,对各自的学习质量进行评比,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难点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技巧,鼓励学生对文言文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刻的思考[3]。比如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学生不是将思想只停留在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描述上,而是深入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真意。教师也要和学生合作探讨,见缝插针,进一步引导挖掘文章中所隐含的意义,养成学生分析探讨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五、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文中境界
初中阶段有大量文字精美的文言文,它们都是经过时间考验和淘洗的经典美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引入艺术境界中,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情思,利用情境将学生引入优美的文言文的环境中,啟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同学生一起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中,实现情感上的和谐,对课文的景、物、人等有切身的体验和深入的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鉴赏美及表达美[4]。比如在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到西湖的雪景中去,想象作者在湖上泛舟遇到湖心亭的夫妇一同畅饮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到“更有痴似相公者”的意境,了解到诗人旷达闲适的心情,锻炼学生鉴赏和表达美的能力。
结语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要结合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利用可以利用的条件,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创设情境、分组练习、问题引导等方式,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几点方法[J].学周刊,2017(5):102-103.
[2]蒋光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策略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64.
[3]王国平.研学后教——引导式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11.
[4]周意诚.探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以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7(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