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中教师会话结构分析
2019-11-14安卫红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中的教师会话既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课堂会话中的提问,课堂会话中的附加信息,课堂中的会话修正,课堂会话中的语码混用这四个方面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会话结构展开语用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会话结构;语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48-01
一、课堂会话中的提问
在所有的课堂会话结构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提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堂会话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常见的提问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1.“wh-”形式提问。
这是一种提问的直接言语行为,其目的在于获取信息,指的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提供问题的真实答案或相关的信息(何自然,冉永平2010)。此类提问一般用于讲解教材课文内容和了解学生听课进度。
在教材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通常以特殊疑问句形式来提问,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Which one do you like?”,“How to spell it?”等。运用此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Yes/No”形式提问。
此类提问一般不要求对方予以正面回答或直接提供问题的相关答案,往往表示说话人认为不但对方知道该问题的答案,而且对方也知道有关人士(包括说话人)都清楚该问题的答案(何自然,冉永平 2010)。此类提问一般用于教师征求教学的反馈信息。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所讲内容,所以时刻了解学生听课进度也是老师必须做的。常用的提问方式有“Do you understand?”,“Are you clear ?”,“Is that/this clear ?”,“Any questions?”等。
3.激励式提问。
在有的语境中,说话人提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知问题的答案,而在于提醒对方,此时也可能无须对方提供该问题的答案,只需做出一定的回应就可以(何自然,冉永平2010)。此类提问一般用于课前开场语。
开场语包括“How are you today?”,“Are you all here today?”等。这类问题的答案都比较明确,所以学生回答起来会很容易,声调也会随之升高,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绪引进课堂,使课堂秩序更加和谐。
二、课堂会话中附加信息
在一段对话中,说话人在提供相关信息之后,附加了一定的额外信息,这类信息就是附加信息。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来说,附加信息的出现是存在语用理据和语用功能的。
以冀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lesson13中提到的感恩节为例,教师除了教会学生“Thanksgiving Day”这个词汇的读和写,还应该对感恩节的起源、庆祝方式、代表食物做必要的补充说明。教师通过展示感恩节相关的图片,教会学生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以及关于感恩节食物的词汇,如“turkey, pumpkin pie, cranberry sauce”等。教师的这些附加信息可以用来填充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理解上的缺失。
三、课堂中的会话修正
20世纪70年代末,谢格洛夫、杰斐逊和萨克斯(1977)等学者就对会话修正进行过研究。從会话修正实施者的角度来说,修正有“自我修正”和“对方修正/他人修正”;但从会话修正引发者的角度来说,修正又可分为“自我引发的修正”与“对方引发的修正”。教师是引发修正者,而学生是修正者。课堂会话的修正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直接法和暗示法。(汤燕瑜,刘绍忠 2003)。
以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Lesson7为例,本课所学的语法是现在完成时。本课的课文是Jenny和Brain的对话,教师课堂中可采用role-play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对话。如果学生的对话中有语法的错误,教师可用暗示法对学生的会话进行修正,比如提醒学生主语不同,助动词have的形式也就不同。或者教师可以用直接法,比如问学生该用have还是has。
四、课堂会话中的语码混用
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语码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语码混用,就是说话人在使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时,因某种原因突然选用另一种语言中的词语或结构,从而出现两种语码的混用(何自然 2003)。
以冀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这单元简单介绍了西方的一些国家,包括每个国家的首都,国旗,所讲的语言和著名景点等。以Lesson47为例,课文中讲到了“Buckingham Palace”,为了让学生更清楚了解白金汉宫的历史渊源,教师需要用图片展示出来后,用中文讲解其文化背景,再让学生练习认读,“Buckingham Palace”这个单词在学生头脑中就非常形象,记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五、结语
英语教师应注意课堂用语的规范性,不断完善课堂会话结构,使课堂会话准确、有引导性、富含情感关怀、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老师展开课堂会话,做每一个课堂环节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Schegloff,E. A. , G. Jefferson & H. Sacks. 1977. The preference for self 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53: 361-382.
[2]何自然,冉永平.2010.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何自然.2003.语用学演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汤燕瑜,刘绍忠.2003.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
作者简介:安卫红(1970.2-),女,汉族,河北省定州市留早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