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2019-11-14陈井伟
陈井伟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师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并设计与之对应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在叙述历史核心素养构成的基础上,探究高中历史教学高效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22-02
因为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是讲述各个国家各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进程,偏重文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并且不是高考的必考学科。很多地区对历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到位。而在历史教学中,因为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方面是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而忽略学生历史素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历史知识基础化,课程只是为了将历史教学当成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补习,模式还比较传统,不能带动学生的情绪,也没有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心理和情感的培养等方面设计课程,忽略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喜欢历史课,但是对历史知识却并不了解。2014年,教育部颁发《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为教育指明了未来的方向。高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目标,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具备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认同与融入的态度,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历史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并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而形成的,是历史本质特征的表现,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具有密切的关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搞)》2016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阐述:“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由此,“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共同构成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这五个方面互相渗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历史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载体,教师仅靠历史知识的灌输是不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在思考、交流、探索和实践中感悟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内涵,逐步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论、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渗透,有效地培养学生技能和方法、情感与态度。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从联系发展角度看待历史,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哲学的组成部分,是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发展进行认识和实践,其主旨是坚持物质决定意识,从实际出发,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生产力、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历史发展有清晰、科学、正确的认识。
2.运用时空坐标,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感知历史知识的基础,通过时空坐标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有效地将时间和空间进行融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历史规律,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从而掌握历史学习和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为例,本课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起着纽带的作用,是全球经济由无序向有序过渡的重要时期,体现了二战前后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本质。由于本课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地区(空间)比较广阔,对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直观的时空坐标,让学生从坐标上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3.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首先,改变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元的历史教学思维,引入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注重历史的艺术魅力,提倡多元化的历史教学。学习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变迁史,使学生了解各国、各区域的历史、文化。正确的把握、处理国内外历史的知识、历史技巧和文化背景。例如,在学习我国的秦朝历史的时候,可以将已经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引入教学中,为同学简述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例如“秦始皇与阿方宫”的故事,通过动画片“秦时明月”来解析秦朝时期各个学术派别的核心思想和对历史的影响等。通过这些方式,同学们通过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的资料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可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積极性,学生对于这些历史内容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其次,采用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举办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开展历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在空闲的时间进行历史社会实践调查等。例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师应该采用典型事例突出主线,选取荣氏企业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为主线,从时间跨度上涵盖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各个阶段,贯穿教材内容的始终。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以某一点为辩论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辩论小组,各持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学生为了准备辩论,就会自主的查阅民国时期的工业相关知识,然后将这阶段的历史内容整理为不同的知识点作为自己的论据和论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的学习,不仅改变了历史教学枯燥乏味的特点,还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
再次,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包括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历史”等增加历史知识学习的获得途径,还可以综合运用现代网络、“翻转课堂”、“三位一體”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互联网教学具有三个优势,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知识共享,可以实行网络在线实时互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程交流。通过互联网学习,可以更好的利用视频、图片、语音资料,将不同的历史资料分享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历史的素养。通过将相同、相似的历史知识串联记忆,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逐渐的养成历史思维模式。然后以历史思维方式为基础,在日常的工作、研究中进行研发、创新,更好的展示个人价值,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或任务,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探究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或是互动探讨等,能够运用史料进行有关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让学生在生成历史结论,发现历史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严谨、科学的严谨态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收集史料,谈一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美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危害?查找史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思考一下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战后,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重新建立,请你找史料,对战后经济秩序进行分析?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查找并运用史料进行历史问题的研究,既帮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4.渗透人物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不仅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传递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完善学生人格的终极目标。通过历史教学,教师给学生进行有关人物精神的汕头,促进学生观念、智慧、信仰和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体现出历史教学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觀。比如,在进行“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如“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和任务中获得历史知识和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历史观念,促进学生人文情怀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俊利.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J].历史教学,2016,(05).
[2]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3]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4]张华中.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以普通高中为例[J].历史教学,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