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9-11-14周青
周青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88-01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通过感知、理解、抽象、运用几个环节完成的,这几个环节的进行都离不开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又是凭借语言来完成的。人们用语言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并又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可见对学生进行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一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小学低段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我所教学班中,刚开学时请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只有个别学生能做到声音洪亮、落落大方。大部分孩子扭扭捏捏,声音很小,语言表达不完整,甚至不敢走上讲台。开学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更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腼腆、胆怯,语言不准确,不完整,缺乏数学应有的严密性、完整性和条理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勇敢地说!
一、鼓励学生“说”
1.多一分赏识,因为赏识是一种爱。
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我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在学龄前期孕育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种方法,太了不起了!”“你说起话来身子站得直直的,多大方啊!”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的,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
二、让学生愿意“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营造机会,创设合作情境。
数学课上,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境环境,在课上多创造一些给学生自主发言,小组讨论的机会,“给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让学生多想、多说。
2.各抒己见,创设民主情境。
课上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诸如: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么算?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指导学生在认真听的基础上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发现。
3.角色扮演,创设交际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贫乏,抽象思维能力差,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便很难说清楚、讲明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身去实践,扮演角色,加深对角色的内心体验,达到口语交际的顺畅。
如教学《分类》一课时,让一个孩子扮演售货員,另一个孩子扮演顾客。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在不知不觉中敞开心扉,打开思路,从而达到想说、乐说、会说的目的,并在交际中培养了注意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能力。
三、教学生规范“说”
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应该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用准确的简炼的语言来正确表述。
1.教师要用规范语言。
作为老师,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并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2.学生从模仿学开始。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规范,为学生做出榜样,并要求他们认真倾听,给其模仿的机会。如教学中结合看图,识数、操作、演示、计算等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从讲一个正确的数学名词到讲一句完整话,再逐步发展到说一段完整话,示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概念,数学术语,描述数学现象,揭示数学问题。
(1)计算教学,说清算理。
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在低段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想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加减混合5-3+1=?时,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再同桌互说,然后由表达强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说完后,我再把算理归纳清楚:先算5-3=2。再算2+1=3。所以5-3+1=3。在我表达时,让学生认真倾听,然后由学生模仿着说,说给大家听,经过这样反复的“说”练习,等相对弱的学生也能表达完整后,再请同桌互相说说,在学生能讲清楚5-3+1=?的算理后,我再出类似的题,请学生试着讲,以达到巩固表达的效果。这样通过学生的认真倾听和模仿表达,使学生掌握了怎样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加减混合”的算理。
(2)解决问题,说清思路。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解决问题”都是以图画形式或表格形式出现的。解决问题穿插在整本教材中。我在讲“10以内加减法”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花果山”图,再说出图意:山上有2只小猴,树上有3只小猴,求一共有几只小猴。通过反复口头练习,学生在头脑中已有了一个大体的数量关系:山上有2只,权上还有3只。再提问: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加法?(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猴,要把山上的和樹上的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通过口述想法,就在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数量关系:要求一共有多少,要把已知的两部分合并起来,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2、3、5”各表示什么意思。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会把整个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表达流利,思路清晰,这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初步掌握了分析方法。
(3)动手操作,有条理叙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不仅重视教师使用学具,还强调学生使用学具,加强了启发性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操作,并注重在操作的过程中是思维与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学比多比少时,先让学生摆5个圆,再摆三角形,让三角形比圆多2个,操作后让学生说说:先摆5个圆,再摆7个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2个,圆比三角形少2个。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
总之,培养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从事一切实践活动必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数学课堂上训练孩子准确的、赋有逻辑的数学语言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任务。现在小学低段数学教材在印刷上运用了大量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为我们加强孩子们的直观语言训练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也将在口语交际领域中拥有更明媚的春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爱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能有利于构建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课中加强“说”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之切实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力争让学生有“说”的欲望,形成自己的语言,同时规范学生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通过数学课中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