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分析
2019-11-14陈杰姝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给人们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我们要确保大数据背景之下的网络安全问题,保护个人隐私,这成了目前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关乎人们个人权益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大数据之下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9.09.047
本文著录格式:陈杰姝. 大数据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分析[J]. 软件,2019,40(9):205-208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under Background of Big Data
CHEN Jie-shu
(Chongqing Branch,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40114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we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Big data hides huge dangers while bring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peoples production and changing peoples lifestyle. We must guarantee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ey are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peoples personal rights and thus have become the concern focus of people currently. Therefore, they must be resolved. In this paper, the issues related to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re mainly explored an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Big data; Computer network; Issues related to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0 引言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信息发展迅速,早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且深受影响。而随之产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量网上个人资料被泄露或者窃取,使得个人信息因为复杂的网络环境而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等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中计算机网络良性运作的重点,大数据的公开性,很容易会让网络用户在运用中个人信息安全遭到威胁。由此可以明白,大数据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信息的安全工作急需加强[1]。
1 大数据背景之下的网络安全问题
大数据的出现是顺应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的计算机网络运用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大数据也在各个领域被不断的发展壮大,并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例如:从大数据中预测各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好的了解市场发展形势,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大数据的运用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彻底的颠覆了人们过去的生活方式与习惯[2]。
1.1 大数据之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且覆蓋率与各个领域的运用率都十分广泛,大数据的出现更加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上的速度与效率,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高风险漏洞,时刻威胁着广大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影响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国家的稳定[3]。因为大数据本身高度开放以及信息共享等性质,这样就造成了网络信息容易被泄露的风险,即便如今大数据背景之下,信息呈现爆炸增长,也满足了人们对大量信息资源的需求,尤其是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平台,但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在对信息进行高速处理时的风险问题依旧让人们为之惊恐。如:自然灾害、操作失误、黑客攻击以及病毒入侵等,都会给网络安全问题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要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做好网络安全工作,让大数据的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网络用户,形成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社会网络环境的良性运作与稳定发展[4]。
1.2大数据背景之下的网络安全的风险类型
1.2.1 自然灾害
计算机操作是通过外部设备来实现信息数据的传递的,因此,外部设备安全的与完整性能才是确保计算机信息运用的基本条件,由于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常常无法经受住外在环境的破坏与影响,这也是造成信息丢失巨大隐患之一。即便我们在选择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之时,为了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就给计算机外部设备配置了各种安全保护机制,然而再强的保护机制也是短暂有限的,无法长期的抵御来自外来的自然灾害,如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地震、雷电或火灾洪水、台风等事故。一旦诸如此类的自然灾害出现时,就会给计算机信息安全带来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发生台风或火灾时,因为信息传播是通过光纤进行的,一旦台风或严重的火灾情况出现时,就会导致光纤受损,造成信息无法顺利传播。由此观之,计算机外部设备是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网络信息的安全运行。
1.2.2 操作失误
一般来说,用户通过对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实施了具体操作才算完成与发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而用户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时明显是根据用户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实现的,是完全由用户自身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并期望计算机中数据的运行达到预期效果。而目前,尽管计算机网络知识已经足够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相关网络技术的知识也有相当不错的理解与运用,然而在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个人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的差异,或文化水平的差异等,这些都是导致人们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的不同。例如:有的人对计算机操作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对计算机安全操作要求也不够熟练,不够深入彻底,且安全意识也比较的差,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时,就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安全隐患的出现也会比较高;而对那些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各个方面知识的人来讲,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也较强,就会避免出现许多操作上的失误,如此就能减少网络安全风险[5]。
1.3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
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这正是因为日益增长的用户对巨大信息的要求,所有在大数据的运行之下,计算机信息资源能够被多人在同一时刻搜索并运用,这就是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与开放性,这虽然给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提供了便利,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同样也给互联网平台造成了极大的风险,使得用户的信息安全容易遭受黑客或病毒的攻击或入侵。所有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也是导致信息安全被泄露的重要因素之一。
1.4黑客的攻击与病毒的入侵
在计算机网络操作中,黑客攻击与病毒的入侵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重大网络安全问题。前者黑客攻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黑客主动攻击,另一类是黑客无意识的攻击。黑客主动攻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入侵行为,它是一种违法行为,黑客往往会为了自己的某种目的,选择目标用户并对其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操作时,将用户的信息资源非法窃取或偷盗。而无意识入侵与黑客有计划、目的的进行入侵完全不同,无意识入侵行为一般不会给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也不会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或运作。但在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与信息使用技术中,不管黑客攻击属于哪一种,都是导致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比如,黑客攻击导致重要数据的丢失或计算机内部的运行异常等,这都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影响人们工作与生活。
此外,与黑客攻击具有相同破坏性质的病毒入侵也同样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病毒入侵这一网络信息安全难题最令人头痛的是它所具有的隐藏性质与执行性质以及储存性质等特点,且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又因为具有隐藏性质,一般计算机用户难以发现,这也是严重危害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极强,影响范围广,因此,每年因为计算机病毒所导致的损失也是十分严重的,例如曾经著名的熊猫烧香此种病毒,其大爆发时,使得国内计算机网络运行系统大面积崩溃或瘫痪,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对计算机的网络信息与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据研究统计得出,网络自身原因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危害比例高达50%,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自身的监控与正常操作,这将会极大的降低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6]。
2 大数据背景之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2.1网络账号安全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都会涉及许多账号的注册与使用,如:工作账号、系统账号、QQ或微信账号、邮箱或医院挂号ID等等,这一系列账号的注册与登记都涉及用户的诸多方面的隐私与个人财产情况,如果当这些账号的密码一旦被篡改或丢失或者被泄露,将会给广大用户们的日常生活或正常工作带来极大的影響。所以,大数据运行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用户注册的账号的安全,对用户账号安全的保护就是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因此,用户在进行账号注册时,提醒用户设置复杂且难度较高难以破解的密码,此外,用户应该尽量避免在不明意图的第三方登录平台进行账号的登录使用,尤其是那些虚拟的第三方平台。还要注意的是不能多个账号都使用同一个密码,因为一旦其中一个账户被破坏,被入侵,其他的账号有可能也会发生严重的信息泄露安全事故,遭到隐私被泄露等严重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与财产,用户应当多多更换密码,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账号进行维护,除此之外,目前软件开发商也开发了许多用来保护个人账号的安全软件,用户可以买一些此类维护账号的安全软件,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账户与隐私,加强对自己账户安全的管理与潜在的威胁防范[7]。
2.2防火墙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护屏障之一,它的目是防止墙外用户通过一些非法的手段对网络内部进行入侵与破坏,并可以提醒用户哪些不安全网站,防止用户进入一些危险网络平台,因此,网络防火墙对计算机的内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维护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防火墙的另一种作用是对网络中数据的检查,它会将一些运行不正常的数据阻止其传输。然而,我们应该明白网络的防火墙它仅仅是计算机内部自身携带的防范系统,所以,这种防火墙技术无法应对那些攻击性与破坏性较强的黑客的攻击,也无法阻止严重的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因此在大规模病毒爆发或高强度的黑客进攻时,该防火墙是无法抵挡的。
2.3杀毒软件
计算机杀毒软件基本上都是每个用户都会安装的防范系统,因为杀毒软件是计算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而杀毒软件的运用是必须要在网络防火墙的使用下进行的,主要是定期进行对电脑软件内部的危害信息的检查与清理工作,所以杀毒软件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质,而目前最常用也是最受广大用户好评的杀毒软件有如下几款,如:360杀毒软件与电脑管家,还有腾管家等等。但一台电脑只能有一种杀毒软件运行,如果同时安装多种杀毒软件,就会使计算机的运行异常,甚至严重的导致计算机系统混乱或崩溃。另外我们还应该具备一些如何使用杀毒软件的安全知识,有的计算机用户由于缺乏一些相关知识,导致无法正确的使用杀毒软件,这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严重隐患之一[8]。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普及计算机杀毒软件知识,让每个计算机用户都能正确的使用杀毒软件,将杀毒软件成功的用于计算机安全管理中,提高用户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以及进一步的加强用户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杀毒软件也在不断的升级提高,因此,为了应对更加猖獗的网络病毒,维护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用户应该对杀毒软件的版本进行及时的更新,更好的发挥杀毒软件的功能[9]。
2.4网络监测与网络监控
网络的监测与监控主要是针对网络安全运行中所出现的异常数据的监测与处理,如入侵监测这门技术就是用来对网络数据进行监测的,主要是检测网络是否被入侵或滥用的现象。还有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知识来判断网络动作模式,并分析运行过程中是否有不利因素出现。而网络监测与监控主要是由大型企业与国家网络信息部门所主管的,对个人用户没有太多意义,且很多也不具备这类的专业知识。但是网络的监测与监控技术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对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与良性运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
3 结论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而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正经历着十分巨大的挑战。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生活带去方便时,也给人们造成了隐患,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本文所探讨的大数据之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以及所得出的方法,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有的建议是具有可行性的,且效果明显。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我们依旧需要继续研究,努力找出更好的办法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参考文献
[1] 史敏. 基于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9, (1): 47-48.
[2] 劉晓霞. 面向网络安全的教育大数据系统设计与实现[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3] 王月, 吕光宏, 曹勇. 软件定义网络安全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8, 28(4): 128-132.
[4] 刘宗峰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 河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5.
[5] 王慧飞. 网络与密码安全在计算机数据挖掘类软件中的要求分析[J]. 移动信息, 2016, (8): 57-58.
[6] 王春莲.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开发与设计[J]. 软件工程, 2018, 21(7): 50-52.
[7] 李根. 基于网络安全技术的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分析研究[J]. 软件工程, 2018, 21(4): 33-35.
[8] 马凯航, 高永明, 吴止锾, 等. 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技术研究综述[J]. 软件, 2015, 36(10): 78-79.
[9] 汪东芳, 鞠杰.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5(24): 40-41.
[10] 田言笑, 施青松. 试谈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6(10):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