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慧眼识角度,叙述有创意

2019-11-14李仰臣

求学·素材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麦子角度劳动

李仰臣

【写作导航】

徜徉于山水风景间,游客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来拍照留影,以定格美丽的瞬间。写记叙文也是如此,倘若能巧妙地选择一个叙述角度,那你的文章可能便会格外引人注目,从而赢得读者的青睐。

一、选好人称,别具一格。

记叙文的人称,就是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在写一个人、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进行。一般来说,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可以增添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让人如临其境;用第二人称向读者叙述亲身经历或他人的故事,往往能轻松地表达出最真诚、最炽热的情感,从而深深地打动人心;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叙述,有利于全方位地描写事物。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对家里的所有来客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做我的老师。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贾平凹《我的老师》)

作家别出心裁地把一个三岁半的小孩当作老师,运用第三人称叙述了有关“他”的典型事例(爱护花草),突显其鲜明个性,让读者感到意外之余,也认识到,原来老师可以是传授知识的人,也可以是行为道德上给人以启迪的人,即使他是几岁的孩童。作者巧选角度,让文章别具一格。

二、巧用置换,物语显现。

写记叙性文章的过程中,为了让平淡的题材充满新鲜感,使文章灵活多变,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我们可采用“置换法”来入手写作。具体来说,一是化物为人,赋予物以人的言行和情感,使文章别有洞天;二是化人为物,赋予人以物的表现情态,使文章化俗为新。不过,要注意人或物的口吻,都要符合其身份、特点,避免机械性的概念替换。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麦子。这时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麦子似乎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粮了。但是我没有被抛弃,我被人们精心加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装点着百姓家的餐桌。

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新时代的麦子。在信息化时代,农业生产已经开始衰退,我仿佛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但只有我知道,世间万物都像麦子,每一位先辈、每一位后辈都像麦子,他们化作中国发展的精神食粮,在中国发展的光明前途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我是一棵麦子,那中国便是给予我养分的土地,雨露滋润着我,太阳照耀着我。陶行知曾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见证了中国的坎坷与辉煌,也懂得中国这一路上的艰辛与磨难。在接受了祖国的浇灌与滋养之后,我们难道不应该给予回报吗?

(2019年天津卷高分作文《我是一棵麦子》)

文段将一棵麦子拟人化,并以其口吻展开叙述和议论,用一棵麦子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天安门欢庆、改革开放富国到新时代强国等重要的历史时期,让读者们看到中华民族一步步地走向辉煌,并借麦子的感恩引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当感恩祖国这一中心,给读者以新奇而亲切的感受,让人忍不住击节叹赏。

三、角色错位,曲尽其妙。

为了改变沉闷的叙述方式,我们不妨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切入来写,“言对方行为,吐自己心声”。通过描绘错位后人物角色的亲历亲感,我们可以委婉含蓄地表情达意。

我们班很多小朋友家里都买了钢琴。和我同岁的小表姐每个星期天都要拉小提琴,从早上九时到晚上九时,拉得她小小年纪就喊活着没意思。经常有人问我妈:“你儿子学什么?”妈妈回答:“学玩。”妈妈总说要让我有个快乐的童年,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为神童什么的。我有段时间爱画画,妈妈买了一大堆蜡笔、彩色铅笔和水彩。我扔下画笔去剪纸,妈妈又给我买小剪刀和彩纸。再后来我迷上踢足球,妈妈就辛辛苦苦陪练,当过真正足球运动员的爸爸,有时忍不住出现在阳台上,居高临下地把妈妈的脚法批评得一无是处。来家的叔叔们常问我长大了干什么,像妈妈当个诗人?我才不呢!当作家整天趴在桌上多没意思,我要当司机。妈妈爸爸听了都大大高兴起来。妈妈到国外给我带的玩具全是各种汽车。现在我的机动车辆有六七十种。妈妈说等够一百部了,就开个汽车博览会。

(舒婷《我儿子一家》)

这里,作者选择五岁儿子这个独特的角度,以孩子的口吻来描绘身边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妈妈通过让儿子“学玩”而表达的关爱,展示出作者家庭生活中的和谐与美好。语言符合他的身份、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有一种叙述中的“错位之美”,视角独特,新颖别致。

四、多角度切入,灵活生动。

写人叙事或者绘景状物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切入。通过多种视角表现对人或事的态度,两厢映衬,以此凸显主题。或者通过众人的言行举止,清楚地表述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使读者获得对该事的完整印象。

老师说,于己,劳动为修身之道。身体力行中,方知脚踏实地、勤恳务实才得心安;汗水挥洒与咬牙坚持中,才能磨砺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坚忍意志。唯有亲身体验劳动之不易,方可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深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投身于点滴劳动中,才能淬炼出青年之精神。

爸爸说,于家,劳动为立家之本。坐吃山空、好逸恶劳之例,不必赘述。先哲有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如今的大好時代,只要肯吃苦、愿劳动,自能收获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脱贫致富,奔向小康,哪一个靠的不是辛勤劳动呢?

我要说,于国,劳动为兴邦之基。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若无劳动者,哪来港珠澳一桥连三地,创造世界第一的辉煌?若无劳动者,哪来华为公司绝地反击、惊艳全球的骄傲?若无劳动者,哪来“一带一路”上共筑复兴梦的欢歌?国家发展需要劳动,尤其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劳动!

(2019年安徽卷高分作文《勤自手边起,劳动兴家园》)

选文从老师、爸爸和我三种不同的身份,从于己、于家、于国等三个不同的视角切入主题,客观准确地诠释了劳动的内涵和劳动的价值,让读者获得了对劳动完整的印象,笔法摇曳多姿,文采飞扬。

总之,作文时注意借鉴并大胆选用某种叙述角度,必能给人面貌一新之感,从而使你的文章由基础等级向发展等级靠拢,提高作文的档次。

【考题连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与家人、老师、同学朝夕相伴的日子里,你已经非常熟悉他们了。也许不假思索,你也能描摹出他们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脾气爱好……

请你拿起笔,介绍你熟悉的一位家人、老师或同学。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您

程雨杰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有过顶峰独揽般的成功,也有过深陷低谷般的失败,更有平静和风般的生活……而每当这些景象在我脑海中浮现时,总会有您这么一位老师如影随形,让我由衷地敬佩和感激。那就是您——王敏老師。

记得刚升入高中的那个九月的第一天上午,伴着上课铃声,您走上讲台,一头秀发扎于脑后,面容清秀端庄,脸上洋溢着的青春的微笑,仿佛一缕春风,滋润着我们不安的心。

“我是你们的班主任,王敏。”您微笑着,推了推眼镜介绍自己,然后又对我们说,“我想做大家的知心姐姐,不知你们欢不欢迎?”

“欢迎!”声音响彻云霄。

憨得出奇的我当时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因为还不熟悉环境,低着头没作声。

没想到开学第二天下午第四节语文自习课,我刚摊开作业本(其实那只是做做样子),就引起了您的注意。

“你在做什么呢?”

我左看看,右看看,没意识到您是在和我说话。

“问你呢!”

“我?”我因为太过吃惊,又露出一股子憨劲儿。

我等待着您暴风雨般的批评,可您的目光温和。我不知所措,又憨憨一笑。您笑着拿过我的作业本,弯下腰来翻阅,时而皱眉,时而含笑。我低着头,不安地绞着手。

“不错,字写得很工整。”您指着我的作业本说。我知道自己的作业做得多糟糕,但没想到您居然还能找出优点来。听着您鼓励的话语,我那股子憨劲儿和不安的情绪,也在不经意间消失殆尽。

“我外公是书法家,字是他教我写的。”我的心情愉悦起来。

“哦,是吗?能写得这么好,看来你很用功!”

您直起身子,热情洋溢地对大家说:“程同学的字写得很工整,彰显了中国汉字的魅力。大家可以以他为榜样。”您还借题发挥,讲了如何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从此,每天写完作业后我都要看一会儿自己写的字。我想,做事就像写字,只有自己满意了,才能让别人满意;只有别人满意了,自己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后来,我在十一月初的名校联考中,语文考了全班第一名。

后来,您把我的座位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二排。

后来,我在第三次月考中,语文考了全年级第一名。

在十二月初的一次家长会上,您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对家长们说:“程同学的语文成绩从‘吊车尾到‘排头兵,可谓突飞猛进。由此可见,世上永远有最后一排座位,但没有永远坐最后一排的人!”家长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文章先写到这里,因为下课铃响了。这时,我仿佛又看到您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们,接着温和的声音响起:“预祝大家再接再厉,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点评】

这是一篇用第二人称“您”写成的记叙文,文章真实地再现了王老师对“我”的辛勤教导和无私关爱,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文章回想初识班主任时的情境,尤其是记叙了王老师翻阅“我”的作业本这件小事,通过一个个传神的细节描写,彰显出王老师得当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下,“我”拥有了不同的学习感受,获得了不同的学习成果,从而彰显出一个“师生情长”的主题。文章选材真实,情感真挚;思路清晰,结构有致。

猜你喜欢

麦子角度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古代冰上运动会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趴在麦子上的鳄鱼一家
热爱劳动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角度不同
人啊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