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内涵和现实意义
2019-11-14孙亚敏中共渭南市委党校陕西渭南714000
孙亚敏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陕西渭南 714000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先后多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中,在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贡献的目标模式。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渊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对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理论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因,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包含着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其次,它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处世态度。“和而不同”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同时又能够包容和尊重差异,实现共存共荣。人类存在无数的变化不同,有丰富的多样性、多元性。由人组成的国家社会也具有文化与文明的多样、多元性,因此世界各国既应承认相互不同又应该相互尊重、互鉴互赏、互学互补,使自己用巨大的包容性、内聚力增强发展的原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承认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我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定奉行以“和平”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表明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与世界人民一起致力于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共同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时代精神。虽然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当今世界全球性相互依存的现实,客观上要求人们必须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指导下,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意识,朝着“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目标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建立持久和平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具有不同传统和观念的民族国家之间应该加强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一直以来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在新形势下,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包容互鉴、和平共处,以对话、协商等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世界格局。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只有大家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才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美好的世界家园。
营造普遍安全的世界格局。寻求安全一直是人类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当今世界面临的越来越多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呈现出跨国界、跨种族、跨区域的特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持续对全球和平、安全和国家主权构成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形成的背景和原因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解决起来远非易事,但关键是要坚持对话协商,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来解决争端、化解分歧,而不能动辄诉诸武力,否则只能加剧原有对立,制造新的动荡。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关心的核心问题。只有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携手织密安全网,才能使人们远离危险和恐惧。
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过上更富裕的生活,是世界各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及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流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世界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增大,资源稀缺、持续贫困和环境问题等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各国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风暴,避开经济衰退的逆流,躲过市场风险的暗礁,因此我们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谋求一个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民族都在努力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的交流对话,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国家文化的多元性,在竞争对比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繁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平等和尊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文明在和而不同中兼收并蓄,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我们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学习借鉴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构筑清洁美丽的生态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涵。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不二选择。自现代工业时代以来,人类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环境恶化形势日益严峻,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大气污染等时刻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好提高民生福祉。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和平、公平、包容等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继承和升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将维护本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全球价值观和国际关系理论,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全球化时代的创造性运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一系列的肩负大国责任的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公共产品,实现与参与国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新时代我国致力于谋求开放创新的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得到公平公正解决,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推进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新时代,世界各国针对自身发展状况提出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方案,但如何寻求共同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根据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人类也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负责任地发挥大国作用,倡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秉持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在人类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