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婚姻的商品化
2019-11-14韩新月新疆社会科学院
韩新月 新疆社会科学院
你也听过“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这句调侃吗?随着车、房等成为不成文的结婚标配,婚姻中男方确实增添了许多“建设”压力。这谚语不同程度地暗示了物质条件在婚姻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婚姻原本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亲密关系,可是在现代婚姻生活中越发看得到物与物的关系,看到商品化了的婚姻。
一、婚姻市场乱象
1.婚姻交换
婚姻交换是多发生于农村、传统社会中的婚姻策略。诸如越南跨国婚姻买卖、童养媳、政治婚姻等,也都是在婚姻关系中将女性的繁育功能或附有的财产等作为想要拥有的使用价值,通过交换而获取,是把婚姻当做商品的典型。在“婚姻交换制度”的婚姻逻辑中,家族的利益是首位的。婚姻要服从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基础和权力地位,婚姻的意义在于家族财产及地产的私有性及增殖性。 婚姻并非个人的事儿而是家族延续的方式。这种婚姻交换制度随着现代化及社会流动的加剧已逐步瓦解,但在当今仍可以看到影子。
2.相亲角
“相亲角”是婚姻商品化、市场化的又一典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直接渗透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包括最为私人化的情感世界。越来越多的孩子和父母不再相信爱情,认为每个“上市”的男女都有其自己的“市场价格”。 相亲原本是一种多元化的婚恋开启模式,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公园里的相亲角却成为赤裸裸的婚姻市场。 50 后、60 后为主体的父母在相亲角展示着他们的“商品”——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月薪、房产和户口等都成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在广告栏里“待售”,被公然挑选,等待被交换。“白发相亲角” 展现出了市场化的贸易方式和极端理性的择偶标准的鲜明特征。
3.天价彩礼
除了以上比较极端的明码标价的交换案例外,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婚姻中的“彩礼栏杆”。彩礼作为一种习俗,是结婚时男方送给女方适当的结婚彩礼,象征着双方初步达成婚姻约定, 同时也为了换一个“好彩头”寓意今后的生活幸福美满。但在旧习俗和攀比风气的影响下,近年来,彩礼钱一路飙升,如同一道无情的屏障,让个别地区步入婚恋年龄的小伙望婚兴叹,为了应付高额的结婚彩礼,有些家庭不仅要拿出全部存款,甚至需要到银行贷款,借高利贷,让彩礼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象征意义。婚姻关系中过于看重彩礼而不是婚姻主体——男女双方的相互交往,正是婚姻商品化、市场化、异化的体现。
二、婚姻的商品化
婚姻指男娶女嫁的过程,是对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的表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婚姻的商品化主要也就是不同家庭将养育成年的具有附属财产或其他价值的男女双方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在婚姻的选择中突出对方的有用性。
婚姻的商品化主要是体现在婚姻主体背后的家庭、父母,对于凝聚了他们的劳动时间的劳动产品——子女在婚姻市场的交换中,对彼此交换价值——各种条件的衡量。而这过程中,不断呈现出了“异化”和“商品拜物教”的特征,即商品的命运支配着生产者的命运,由劳动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物,反而成为主宰和统治劳动者的外在力量。婚姻原本只是两个家庭中的男女双方因情投意合而一起生活的简单社会关系,却因现代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男女本身之外所附属的物质及客观条件而发展变化。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为了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生活的更好,人们为自己创造好的工作、户口、房、车等条件,而这些人们创造出的“条件”反而后来主宰了婚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因缘份自发相识的恋爱中,双方更注重人品、性格、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观等“软件”要求,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硬件”要求相对淡化。而现行的有些婚姻形成过程中,婚姻变成了双方父母的选择和博弈,成了赤裸裸的“拼条件”。在这个实力较量的“战场” 上,子女的外貌、年龄、职业、收入、户口、住房、婚史、属相等“硬实力”,与父母的形象资本、社会地位、经济资本、家庭支持网络等“软实力”,共同构成了一个家庭的竞争力。成为婚姻是否可以结成的基本条件。
三、亲密关系的变革
在旧社会中家族在整个婚姻缔结过程中扮演着突出的地位, 婚姻关系大都因家族利益或社会的运转而结成,婚姻中多的是物与物的关系。而随着社会变迁,后期社会的现代化、教育的普及、社会流动的加剧及城乡差距的加大等,婚姻结成的标准不再是家族的利益,而更多是社会的普世性标准,婚姻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
当前社会我们能看到婚姻中的男女过于追求物质,使得婚姻过于商品化,如果没有社会共同体的自我保护,市场的逻辑将把所有的人和社会关系都变成商品。虽然只有在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后,人们通过婚姻保持和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动机才会逐渐下降,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才会随之下降,以爱情为基础、跨越社会阶层的婚姻才会增长。我们当也看到这时代转型中的产物正在淡化,公园相亲角的婚姻市场中成功率仅约1%的数据正是证明“过于物质商品化”的婚姻并不是完全被年轻人所接受,这种婚姻市场化只是一种现象而绝非主流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崇尚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乃是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婚姻的社会功能应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和注重个人的生存状态,力求使之回归到于人于社会有意的价值状态。从家族(私有集体)、社会共同体再到人自身意识的觉醒实现了人精神的进一步解放,同样,从以权择偶,以物择偶再到以人性择偶,将是婚姻价值取向的发展过程。在离婚率逐年攀升的新时代,作为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关系,婚姻还是该保持其最本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