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挨打的我们,该不该打孩子?
2019-11-14杨庆文亲子咨询师编辑秀婷设计庞婕
文/杨庆文 亲子咨询师 编辑/秀婷 设计/庞婕
从小挨打的你们,成才了吗?
应该有很多人听过上面这样的话,而且有些家庭还把这些个作为世代相传的教子经验。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打打骂骂能够让孩子们成才吗?
那天,在QQ群里,大家在聊到孩子的时候,说是现在的孩子难教,不打不骂实在是记不牢。于是,我问了一个问题:请群里小时候没有被父母亲打骂过的群友示意一下。结果无一例外,小时候都被父母亲打过、骂过。有的群友还当即诉苦一番,当年父母亲打得那个狠哦!然后,我又问了一句:那么我弱弱地问上一句,你们觉得自己成才了吗?这句话一出,群里沉默了,成才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加上中国人习惯的谦虚与含蓄,没有人表示自己成才了。于是,我顺“杆”而上:既然父母亲打骂我们,而且有的群友说被打得很凶,我们都没有成才,那么为什么还要对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棍棒之下出孝子。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舍不得重打,上房揭瓦;捶捶打打,出匹良马。我们的孩子进行打骂呢,打骂的方式不能使孩子成才,为什么要用呢?为什么不换个教育方式呢?
打骂孩子酿成的悲剧
打骂教育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摧残,这是一种不良的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反而极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
有位叫约翰·洛克的英国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他指出,打骂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应该说是每个做父母亲的心头所想。但是,由于心切情重,在孩子的教育上“失重”、“失度”,在无招应对之下,采取了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事与愿违,出现了不少触目惊心的家庭悲剧。我们当地报纸登了这样一件事,父母亲在这边打工,孩子也在这边上学,因为孩子考试没有考好,下午放学后,用小三轮车去接孩子的父亲知道后,忍不住就一边骑一边说,他们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可能也就越说越多,孩子备受责备,越听越难受,路过一座桥的时候,孩子纵身跳下了河。
说实在的,打骂孩子乃至造成终生遗憾的,其实并非是当父母的本意。父母亲之所以面对自己那嫩生生的骨肉下得了手,实在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因素在里面。但凡打骂孩子过后的父母,没有一个不后悔的。可是到了下一次,又遇到所谓的“忍无可忍”的时候,继续举起暴力这面大旗,形成恶性循环。
打骂产生的心理阴影
打骂孩子,说明父母亲没有充分认识到打骂、体罚孩子的危害性。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和特点,只是从自我出发,来不得半点差错和异议,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如何感受亲子之情、体会慈母之爱呢。孩子只会处于不安和焦虑当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男孩子,被父母亲施暴后,他长大了,绝大多数也成为施暴者,有样学样,坏的样更容易学。
同时,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支持,孩子很容易形成冷漠、孤僻、仇视、攻击、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灵创伤,多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是犯罪的根源。
打骂方式从表面上看,可以让孩子暂时克服自己的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可能会让孩子养成说谎的坏毛病,当面不做背后做,这个危害性更大。
打骂孩子会侮辱孩子的人格、扼杀孩子的个性,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对立、丧失自尊心,逆来顺受,畏手畏脚。长大后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强。
其实,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也是缺乏自身修养的表现,还有可能引起孩子对父母亲的蔑视,从而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有的孩子会形成“你有错,我就打你”的观念,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的孩子。
父母亲打孩子,实际上是向孩子表示:当别人的想法同你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武力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想见,孩子出去和别人意见相左的时候,他也会以武力来解决人际冲突。
打骂孩子并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当着父母的面,孩子不敢做,没人看见的时候,什么都敢做。这个局面出现,父母亲应该是最不愿意看到的,阳奉阴违,孩子的人格发生裂变。
伴随着父母打骂方式长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可能看不到身上曾经有过的伤害,但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挨打时的痕迹,有时候这些孩子会表现出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具有攻击性,在社会中与人相处很困难,或者是工作不负责任等等。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教人先教心,对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尊重被教育对象,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认他的人格尊严,倾听孩子的意见,接受孩子的感受,包容孩子的缺点,分享孩子的喜悦。
尊重孩子是无条件的,有父母说,孩子做错事了,也要尊重他?是的,这份尊重不以孩子的行动来判断对孩子的整体接纳。打骂孩子,只会打击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失去自信,唯有尊重,才能让孩子信心满满。
管教孩子的办法有很多很多种,但不可否认,打骂孩子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不知父母们想过没有,时代在变,家庭教育观念也要更新,不打不骂孩子,有些父母会感到疑惑,这样会不会宠坏孩子?殊不知,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负责,反而能够培养出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
爱德华教授认为:父母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如果孩子总是在战战兢兢的环境氛围下长大,那会发展出负面行为,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学会说谎,有需求孩子也不敢说,个性遭压抑。
似乎除了打骂之外,父母亲很难找到有效的教育办法。不少父母被问到为何要打孩子的时候,许多父母的回答都是“孩子不听管教”。问题是,为什么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要把原因推到孩子身上,总认为是孩子在逼着自己这样做,父母很少去寻找其他方式来教导孩子。平心静气地说,父母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对待孩子,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承担,绝非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