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
2019-11-14马红梅宁夏党校哲学教研部
■马红梅/宁夏党校哲学教研部
一、前言
马克思理论本土化的历程是我党艰苦奋斗的过程,是我党将马克思党建理论与我党实践路径相融合的过程。在我国发展、改革、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始终把马克思理论的真理同共产党建设的社会实际、时代特征及历史使命相融合。不断努力促进着马克思党建理论本土化、中国化,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马克思党建理论。进而以指导为基础、以实践为抓手,切实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党在推进马克思理论本土化、中国化的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总结了历史经验,使马克思党建理论更具实效性与发展性,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小康社会建成及民族复兴更有逻辑性与规范性。
二、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是党建理论本土化的根本前提
以科学的姿态看待马克思党建理论本土化与中国化的问题,不断要求共产党人做到以下两个层面的任务。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党建理论的真理,由于马克思党建理论拥有难以辩驳及无法制衡的逻辑正确,能够有效揭示我党构建与发展的根本规律,从而为我党的构建,指明前进与发展的方向,由此可以说,马克思党建理论拥有难以质疑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其次,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并看待党建理论的发展内涵。马克思党建理论并非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在伴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完善,逐渐发展的政治指导理论。其一,从马克思党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层面,来分析,马克思理论是在俄国与欧洲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思想理论,能够有效揭示出俄国与欧洲党政发展的基本性与根本性。其二,党建理论形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主要反映了当时欧洲党建工作的根本情况与基本规律。所以,在马克思党建理论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共产党人不能将其根据“当时”及“外国”的实际情况所得出的结论应用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应以我国基本党情与实际情况加以发展。根据我党领导集体的发展方针及党建知识,应以科学合理的态度,看待并认识马克思党建理论,始终坚持马克思党建理论的根本规律,不忘初心,谨记使命,将我国的党情、国情与马克思党建理论的方法论、指导论相切合,以此形成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党建理论体系。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党深入分析了教条主义的形成机理,及马克思党建理论的本土化进程,提出要以“本土”出发,防范迷信经典、思想僵化等问题及现象的出现,进而使马克思党建理论成为与时俱进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三、立足我党建设问题是党建理论本土化的重中之重
马克思党建理论是以无产阶级政权为根本,以社会经济体系为源泉,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层面上,论述社会发展规律与政党建设原则的思想体系。所以,在马克思党建理论本土化与中国化的过程中,我党应以科学、严谨地姿态结合党建理论的思想理念与我党在自身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系统地、有针对地构建出改善并增强我党的制度构建、党政领导及作风建设等构建工作,重点关注我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形成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党建思想,以此破解长期困扰我党执政及建设的现实问题,促使我党能够经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历史挑战,保持马克思理论的行政本色。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党所处的时代地位及历史方位逐渐发生了深远的改变,而在我党发展的层面上,共产党逐渐经历了建设、深入、改革、巩固的历史时期,从夺取政权逐渐向长期执政、结合民生。长远发展的执政阶段转变。而在外部环境层面上,我党逐渐从被外部封锁的政党建设逐渐转变为开放建设下的政党建设。在历史与外部环境下,我党的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全面提升了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提升了风险抵御能力与防变拒腐的能力,进而使我党根据民情、社情、党情、国情、世情的外在表现及经济多元化的发展问题,全面统筹并深化马克思党建理论的思想理念与理论内涵,将其作为破解我党实际建设问题的重要抓手,从而创新性地挖掘出马克思党建理论的哲学理念,提出了增强党的倡廉建设和先进性、科学性建设的方略。逐渐构建出学习型、发展型的党组织,使增强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成为我党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进而形成团结和谐、富有活力、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马克思执政党。从宏观层面出发,马克思党建理论本土化的实践目的,是立足我党自身构建工作,提升党建实力,破解现实问题,深化党建理论在我党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而在认清党情的基本前提下,将马克思党建理论的真理与党建实际相融合,构建出全新的党建机制。
四、坚持先进建设,是马克思党建理论的历史目标
从理论内涵的角度出发,执政能力与先进建设并非对立分开的,而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过程。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党建工作具体划分为执政领导与自身建设两个组成部分。假如说执政能力是党政领导的重点内容及内涵,那么先进性则是自身建设的内涵与内容。从理论层面来分析,先进性建设是我党获得社会大众拥护与认同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我党发展的执政基础,只有全面增强自身的先进性构建工作,提升党的先进性,以马克思党建理论为根本,才能有效增强执政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所以增强执政能力务必要求加强并改进自身建设,增强党员与党组织的执政能力。而提升先进性则需要以执政能力作为基础,通过提升执政建设基础,才能增强我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为我党的执政建设与先进性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加强先进性,必须要将其与执政能力相融合,以此提升我党治军、治国、治党的能力。通过结合马克思党建理论基础,能够有效发现,执政能力与先进性是党建理论的根本思想。1951 年,马克思便明确指出政党先进性的指导理论,即共产党与其它政党相区别的地方是:首先在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背景下,共产党人能够坚持并强调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不分阶级的利益。其次,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历史斗争中,共产党人能够代表所有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以改善社会大众生活与政党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为目标。因此可以说加强执政能力与先进性是我党“内化”马克思党建理论的历史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成果。而从实际层面来分析,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同我党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及思想构建相比较,执政能力与其它党建工作并非平行独立的关系,而是贯穿、围绕、统帅的关系。其中党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风构建、组织构建与思想构建等党建工作必须深入围绕我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来展开,以此才能有效将马克思党建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其根本原因在于,先进性与执政能力是马克思党建理论的核心与基础,是统领党建理论的逻辑主线,因此在本土化与中国化的改造过程中,我党必须以执政能力与先进性作为标杆,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党情及民情的党建工作,全面地融入到马克思党建理论之中,使其真正地统筹我国的党建工作。
五、通过实践与理论总结,推动我国马克思党建理论的创新工作
党建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基本路径是如何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在我党不断加强马克思党建理论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同时,成功探索出两条党建理论本土化的路径。首先是全面应用党建理论的方法、观点及立场,全面分析我党的建设实际,引导我党开展基于我国国情、党情及民情的党建理论体系。其次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的方式诠释、理解党建理论的思想内涵及理论基础,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发展经验,以此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上。根据马克思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内涵,能够发现,马克思党建理论有别于其他党建思想的主要特征,在民族性与文化性。由于马克思党建理论是植根于欧洲文化及民族的,是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层面上,对无产阶级的命运进行思考与分析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可以说马克思理论是在文化与民族等层面上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及意识形态相差异的思想理论。所以在马克思党建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我党应以我国基本的传统民族文化为抓手,从文化形态上,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维植根到党建文化体系中,使其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从而使共产党员及社会大众能够更深入、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到马克思党建文化的先进性与人文性。根据相关理论调查显示,我党的党建理论是以马克思理论、唯物史观、辩证方法论为基础的,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党政执政目标、依法执政为前提的,在党建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化改造中,主要以我国基本国情、马克思党建理论的理论内涵及逻辑主线作为媒介,以此深化并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进程,然而在倡廉工作、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及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挑战,使马克思党建理论难以全面而深入地渗透到共产党员的思想理念中,因此以传统文化为抓手,落实党建文化建设,通过增强党风建设与作风建设,提升马克思党建理论的根本性、先进性与实效性。而在实践层面,我党在切实实现党建理论本土化与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两条发展路径。首先是强调科学看待党建理论的发展要求及应用基础,通过文化环境的转变,将马克思党建理论与我党的自身建设工作相结合。其次,赋予世界马克思理论中国特色,将马克思理论视域下的党建经验理论化、马克思化,进而实现党建理论的有效创新。而在哲学维度上,将党建理论从抽象发展为具体,从理论发展为实际,努力实现党建理论本土化与中国化的目标。
六、结语
无论是增强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倡廉建设还是执政能力与先进性构建,我党在推进马克思党建理论本土化与中国化的过程中的落脚点与出发点都是以社会大众为核心的。所以,我党在自身建设的同时,应始终保持鲜明的前进方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直为社会大众所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