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方法探索
——以研究生导师为中心

2019-11-14西安财经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立德导师研究生

■齐 娟/西安财经大学

一、高校党建与研究生基层党支部

习近平指出:“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高校党建是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基础工程的重中之重。高校学生党建是党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的“根基”,事关教育“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高校学生党建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切入点,这就要求高校探索卓有成效的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管理方式,更好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引领作用,发挥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方位提升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启动实施高校党建工作评估, 实施高校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环节。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支部战斗堡垒工程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党的大政方针上传下达,密切联系广大师生,及时向学校党委反映广大师生的诉求、建议,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适应高校发展趋势,遵循高校特点和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党建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建设具有核心作用。党建是推进组织育人的重要平台,需要不断探索促进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共进的路径方法,推进以党建为引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研究生作为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群体,具有特殊的群体特征和培养特点:(1)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知识,部分研究生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比起本科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历与经验,较为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思想活跃。(2)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事物认知能力。(3)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较短,虽热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科研能力、学术能力较强,但是他们普遍较早地考虑升学及就业问题,思想压力较大,在短暂的培养时间内课余生活的开展和参加不积极,很大一部分研究生党员在短时间内对所在高校党建并未有清晰的认识,归属感不强。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研究生党建工作很多问题的产生。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做出部署,明确提出高校要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 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人才竞争与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承担着“高端人才供 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开展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必然要求。

二、面临的挑战及原因

(一)制度不完善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中明确提及要做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导师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但是在很多高校印发的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赋予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的职责。因此,很多导师对研究生党性教育欠缺,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

(二)考核导向问题

目前各高校对导师的考核还是主要集中在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以及学校课题数量等科研量化考核上,考核的导向性影响了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的侧重点,导致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存在“两位分离”现象。但事实上对研究生开展党建教育与提高导师业务工作能力并不矛盾,两者应该相互促进。

(三)一些导师育人意识不足

目前很多研究生党建育人意识不强,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与否与学生的党性学习有着重要关系。如果导师不重视课程思政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起到先锋、示范作用。还有一些导师存在利己主义倾向,将其工作精力全部放在跟个人职称评选、课题、科研等相关业务上,也还存在部分导师忽视研究生党性教育的问题,重教书,轻育人。

(四)一些导师能力欠缺

研究生导师大多是在专业知识、学术研究等方面有有很高的造诣,然而研究生党建育人工作对导师的政治理论素养、育人水平、教育影响力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长期以来,对研究生导师较高的育人要求与其实际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的矛盾时不时存在,这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研究生党支部党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有的导师自身存在缺乏魅力与威信的问题,不能对研究生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也是现有情况下研究生支部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解决途径

深入推进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坚持“两个贯穿”把好方向,“三个强化”夯实基础,“四个突出”提升质量,扎实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坚持“两个贯穿”把好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研究生党建双创始终。优化研究生党建工作顶层设计,把好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一)丰富主题学习的方式

积极推进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邀请专家、常委、教授宣讲人、思政相关学科带头人等为研究生宣讲十九大精神。在更大范围内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举办专题报告,引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精品思政课 ,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坚持“三个强化”夯实基础强化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领导。

(二)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三会一课”方式方法

在各种教育科研工作一线场所开展组织生活,把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研究生党员学习和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创新探索“互联网 + 党 建 ”工作模式,建成具有特色的网络平台和示范党课,引领带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提升。

(三)突出研究生导师作用发挥,建立合理有效的导师考核导向机制

党建和学术工作的双导师负责制,激励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以丰富的阅历和学术专长拓展支部学习深度,实现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联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工作应该是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要贯穿于高校教育服务全过程,导师对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上有主要的指导、引领作用,应该参与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研究生阶段。导师还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形成个人学术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确保研究生党员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监督机制是保证导师参与效果的基本前提。首先,学院应该对各党支部不定期地进行调研,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其次,学院应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交流会,以党支部为单位提交工作报告并交流前段时间工作感想,做好谈心谈话记录工作 ;再次,搭建研究生反馈平台,追踪了解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情况。

总之,习总书记提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因此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和对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立德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