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现代科技的非遗旅游产品设计定制智能化发展模式研究

2019-11-14张继荣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纺织品纺织智能化

■张继荣/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近年来,中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等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旅游产业的规模日趋强大,目前,中国已经位居全球的五大旅游国之列,因此,中国的旅游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中国旅游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旅游纺织品的产品价格比较低廉、成本比较低,设计缺乏个性和特点。低档的旅游纺织品的品种比较多,高档的旅游纺织品的品种很少。因此,中国旅游纺织品行业在高档的旅游纺织品市场中,处于劣势,缺乏竞争力,缺乏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侗锦织造技艺等此类纯手工的传统民族非遗技艺,以花、草、虫、鸟、鱼等为题材,构图饱满、用色大胆、造型夸张,针法巧妙、用线讲究,制作出的艺术作品充满浓郁乡土气息,表达出对生活和情感的认知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体现了民间老百姓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侗锦织造技艺等此类纯手工的传统民族非遗技艺,要想延续它的生命力,不仅要传承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更重要的是要将非遗文化的美学价值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古为今用,才能致用至美。只要融入现当代的审美的元素,就可以设计成为个性化的高端定制产品,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侗锦相关的产品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空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通过将现代科技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开发高档的旅游纺织品,树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旅游纺织品的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同时,还可以针对年轻的消费群体以及中端、低端市场,开发具有时尚风格的侗锦元素的旅游纺织品的系列化产品,如床上用品、壁挂等装饰产品。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飞速发展,互联网步入了移动、智能、物物互联等全新的发展阶段,现代的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融合,正在重新塑造、构建旅游纺织品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的进程。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衍生出一系列、附加值更高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新模式和智能新业态,极大地加速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如何推动智能化技术向旅游纺织产品的设计、定制领域进行渗透和融合,如何促进非遗旅游产品的设计定制向智能化发展,通过智能化技术,重新构建智能、高效、绿色的现代旅游纺织品的产业体系,成为中国旅游纺织品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以“互联网+”推动旅游纺织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

新型的互联网技术与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现代旅游纺织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自动化,旅游纺织品企业可以建立客户需求的大数据平台,柔性化生产旅游纺织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旅游纺织产品的定制生产。如推出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开展非遗旅游纺织产品定制服务。又如智能化改造旅游纺织产品的生产流程,打造旅游纺织产品的智能车间、数字化工厂等智能生产模式,全面提升现代旅游纺织品制造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再如发展以智能机器人、智能化3D成型技术等为主体的智能制造装备,加快推动旅游纺织品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将旅游纺织产品的消费者的信息和需求,直接传达给旅游纺织产品的生产者,旅游纺织产品生产者可以根据旅游纺织产品的市场需求,组织进行旅游纺织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推行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具有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拓展附加值等特点,成为中国旅游纺织品行业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以“互联网+”构建旅游纺织产品的协同、创新、合作与共享

新型的互联网平台具有分布式、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新型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将在促进中国旅游纺织品行业的协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平台,使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研发者、生产者和使用者能够同时聚集到一起,形成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全球性协同共享系统,构建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横向规模经济,从而形成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互联网+”的协同共享效应。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汇集、整合中国旅游纺织品领域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数据资源和创新资源,依托中国旅游纺织品行业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整合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研发、设计、创新和服务资源,结合旅游纺织品行业和侗锦等非遗文化特色,建立集研发、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标准化等服务内容于一体的非遗旅游纺织产品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发展众包、众创、众设等新型的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研发组织模式,发展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加强对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研发的科技成果的转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高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旅游纺织品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协同和共享的功能,发展非遗旅游纺织产品的新型开放式研发组织模式,完善和丰富中国旅游纺织品行业的创新体系。

继承侗锦织造技艺等优秀文化遗产,存在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时俱进的问题。首先,为了创新必须懂得继承,为了继承必须认真地研究与探索,为了提高就应该深入传统与民族文化去学习,其目的在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现代旅游纺织品。深入研究并发扬侗锦织造技艺等非遗文化的精髓,把旅游纺织品艺术设计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赢得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古为今用不复古”的非遗创新旅游纺织品。第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装饰工艺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和种类繁多。新的装饰工艺在非遗创新上的巧妙运用,使其有更多变和丰富的表现力,更具有时尚现代气息。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使古今中外各民族的多元化并存现象更加突出,各种冲突也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对不同的问题、理念、工艺技术及多方面的资源进行吸收整合,就成了我们出奇制胜的法宝。在全球“中国风”时尚风潮愈演愈烈的今天,旅游纺织品设计师应更多地挖掘民族的艺术宝藏,学会融会贯通,关注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现代工艺,现代设计手法和时尚特色加以提炼加工,就能够创作出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旅游纺织品设计作品。

最后,解构传统,注释现代,传播文化,这是当今旅游纺织品设计的主题,对非遗文化进行现代手段的再设计运用,能够使其于旅游纺织品中,在形、意和神三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新的认识和发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需要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再认识、再发掘,创造出更多充满灵性与深层内涵,融合传统精髓又具有时代精神,达到人与旅游纺织品之间内在的精神的统一作品。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它的精神实质,理性地加以分析和应用,使侗锦织造技艺等非遗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纺织品纺织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中国纺织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论智能化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