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语言策略研究
——以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例
2019-11-14何莎莎广东开放大学
■何莎莎/广东开放大学
我国的“学分银行”正式提出于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分银行”是教育顺应发展的创新之举,是开放教育所创导和追求的价值和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开放大学办学的要件之一。然而,“学分银行”的概念推广存在着困境,目前并没有让多数群体了解并参与其中,广东省在“学分银行”积极建设中也遇到一样的困境。要顺利推进学分银行工作,学分银行的宣传推广工作十分迫切,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微信公众号成为新媒介宣传推广“学分银行”的重要平台,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活,是值得思考的传播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以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受众定位、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内容等方面对学分银行的微信公众号的文学传播开展一些深入思考。
一、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的语言现状分析
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是由广东开放大学发起申,是面向广东省全体社会成员,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服务内容,旨在服务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该公众号截止2019年4月25日为止,发布了11条对外消息。其叙事内容以学分银行工作推进的会议报道为主,文字严肃、严谨,虽是新闻报道,但不同于大众媒体的新闻语言,由于其发布主体为国家单位,所以带有一定的规定性和稳固性,行文中的用语措辞也必然具备典雅持重、简洁确切的特点。
笔者认为其叙事语言随是对外宣传的新闻,但其叙事语言属于公文语言系统。第一,文章多用公文写作中的“领叙词”放在文章开头,如“为了”、“根据”、“关于”……用来交代叙事的背景、缘由、目的等。第二,发布主体为国家单位,其在发文时考虑国家单位的法定职权等,故其内容的规范性就决定了公文语言不能用方言口语以及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其用语措辞必须做到严谨庄重,以体现出公文的规范性。第三,发文内容无文学语言,也不适合用口语、方言和网络用语等,目前公众号的语言风格仍是庄重典雅。第四,就修辞上而言,公众号所发布的文字,如公文语言一样,语言简洁准确,对于修辞的运用十分少。选词精准,语言平实,内容局紧密,结构严谨。
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的发布消息,刚好符合公文语言系统的特征,消极的修辞,端庄严谨的文风,这些消息虽然在新媒体上传播,但依旧是传统纸质媒体所使用的公文语言。
二、对较为成功的机关部门公众号的大众语言艺术进行描述与认知
在微信“热文”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时代,笔者对较为成功的机关部门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调研,以人民日报和广州公安的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广州公安是广州市政府下设主管全市公安工作的职能部门。这两个研究对象与广东终身学分银行的微信公众号的主体发布单位都是国家单位,具有权威性,所以以这两个较为成功的公众号“热文”为样本进行研究。笔者对其叙事内容、行文风格等进行认知与了解,以便给以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文章写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对宣传学分银行提供现实依据。
(一)标题字数
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受众多在手机上阅读,由于受到手机阅读和微信页面的限制,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传播,标题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定。就腾讯公司内部规定的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其长度是64字之内。而按照手机界面的规律,文章标题一行字的显示约15字,就广州公安和人民日报的十万阅读量的热文,设计标题为2行,也就是16~32字之间,比纸媒新闻标题长度有所增加。如201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刷新认知:原来这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中国造印在了钞票上》,字数为27字,再如2019年4月25日,广州公安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如何在广州实现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您想知道的全在这儿~》,标题为25个字。在传统新闻标题中,字数多控制在15字左右,与以上研究相悖,显然,在新媒体时代,文章标题也要适应媒介的改变而改变。正如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提到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二)情感强烈
对人民日报和广州公安的微信号推送的文章进行阅读,可以发现,往往有许多情感色彩体现,譬如201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推送的文章《【荐读】被九旬老母数落,六旬老汉这样撒娇》一文中,出现“老小孩”、“撒娇”等词,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人情味浓郁,易引起读者共鸣,从而产生读者有转发的可能性,以此增加文章阅读量。再如2019年3月20日广州公安推送的文章《此刻起,倒数24小时,报名就截止了!错过了,也许,就永远错过了!》一文中,一篇招聘启事使用了几次感叹号,这些感叹号的使用,让文章感情加强。
可见,无论是人情话的用语还是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已经脱离发布单位主体公文语言的系统了,属于大众语言。
(三)结合热点
大众语言往往在大众之中产生、传播,而社会热点是其语言传播系统中的,笔者在对人民日报和广州公安的推文研究中发现,结合社会热点是也可以增进其文章阅读量。如2019年4月25日人民日报推送的《【荐读】现实版苏大强!八旬老人医嘱,百万房产赠保姆》文章,其围绕了 “苏大强”这个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富有争议的人物话题展开,用了夸张的形容“现实版苏大强”,随后展开社会现象中多种争议观点,进而得出结论“老人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陪伴”。再如2019年4月25日人民日报推送的《【荐读】吴京被国家移民管理局“盯”上了!因为他微博的几个字》文章,文中借用明星“吴京”所发的微博,引出国家移民管理局的相关新闻,最后在文末致敬移民管理警察,文章最开的卖关子,仿佛是有争议的明星八卦,但实则又有着关键的国家信息,从而吸引了读者,获得很好的传播。
这样的文章叙述,其实并不少见,已是新媒体时代大众语言的常态。
三、对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的叙事语言设想
国家机关部门的其文字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在传统媒体时代,多以公文语言为主。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民日报和广州公安的公众号都由传统传播变为大众语言传播。传统纸媒的传播是单向的,受众处于被动状态,是机械且简单的传播模式,但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受众可以转发,可以评论,不自觉地积极参与到传播之中,故此大众语言的传播模式更有利于其传播。
所以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微信推送文章更应该抓住这一特征,标题字数可以控制在16至32字之间,其叙事时情感色彩突出,并且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适当结合当下热点编辑文章。从而使读者有转发文章的欲望,而引起二次转发,拓宽文章阅读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