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各阶层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
2019-11-14卫震来山西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卫震来/山西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前言
提到书法艺术,离不开书写工具和材料,我国社会进入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文字的形体及书法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到后来的楷书,主要是依赖各时代人间的传播、推广,才形成庞大的书法艺术体系。书法是古代社会官民一体的文化活动,各阶层、各种职业均助推了书法艺术的进步。
二、统治阶层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
第一,封建帝王的书法在我国古代书法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出身于王宫贵族,从小接受皇族文化的熏陶,使帝王书法家人才辈出。书法具有一定的政治实用性,是统治阶段的政治工具。例如:甲骨文又叫“契文”,龟兽甲骨上的符号作为古人祭祀、占卜常用的文字,带有极深的神学色彩。秦始皇时期的“书同文”,统一文字小篆,体现了封建帝王的集权主义思想。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相同的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小篆的发展促进了各个民族的融合以及古代政治生态的稳定。第二,“学而优则仕”思想,使古代很多达官显贵成为杰出的文化名人,书法是我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一项重要构成。各个朝代均成立了负责编写史册、誊抄诏令、管理典籍、掌管文书、文化教育等书写部门,衍生了史官、长史、礼部等官职。大量的公文书写工作对书写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具有审美性、实用性的书写,也是文官人才选拔的重要考核指标。古代文官不仅仅是政治部门,也成为素质较高的书写人才培养中心。第三,在封建帝王的书法笔迹中,可从侧面反映我国的古代文化。帝王的社会地位盛极一时,其好恶直接影响当时书写风气,引来学子纷纷效仿。在以帝王书风为主的书坛中,统治阶层对书法的干预,一般引发两种结果:一是像被唐太宗极力推崇的王书,发展成为唐朝及后人的金科玉律,达到垄断的目的。科举取士,书法技巧是学子步入仕途的名片,形成了“尚书”的社会风气,推动了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二是明清帝王对赵董书风的偏爱,成为当时“台阁体”、“馆阁体”发展的温床。其中,“馆阁体”是清朝政府的官方书体,因风格秀丽、辨识度高,既具有庄严的政治性,又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但是,千篇一律的风格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书法家审美个性的发展。正如一位史学家所说,“在中国的古代,官方统治阶层的意志对书法活动一直造成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字书字样是各个朝代制定政策的基础,如《说文解字》、《仓颜篇》等;其二,名家楷模的风格通常受到整个社会的尊崇,进而形成了一种书法时尚。其三,应制。指的是书法精美,而艺术价值不高的种类,如官楷。清朝的碑学思想,表明了文化的发展应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例如:碑学的兴起,主要由居高位的阮元等居高位的人物提倡。又如:清朝乾嘉时的大兴文字狱,让士大夫开始关注治学手段,研究史册的学者加入了官僚阶层,促进金石学、文字学的发展,对书法艺术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三、工人阶层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
书法是用特定的载体、工具进行汉字书写的一门艺术,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字体韵味,并影响书家、观者的审美情趣。随着工具材料的逐渐完善,使人们的书写风格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升了社会整体的书法艺术水平。同时,书法技艺的成熟,对书写工具、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书写的材料、传播形式可知:工人阶层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商朝的甲骨文,笔峰挺拔、刀锋之趣十足。由于用刀将字契刻于龟甲/兽骨上,刻时多采用直线,即便是曲线,也是由很多短小直线构成。笔画粗细匀称、起收笔直、中间粗两侧细、收笔多尖、露锋起笔、瘦挺劲利,充满了豆体感。后来,在商周时代,青铜冶铸技术的兴起,催生了金文,尤以商末周初之际,金文的象形程度极高,且首尾出锋,笔画流利丰润,几乎没有了甲骨文中的断隙现象,这 主要与青铜器的冶炼技术发展关联较大。到了秦汉时期,钢铁、采石、冶炼技术发展迅速,石料加工极为方便,促进了魏碑、隶书字体的发展。例如:汉碑化篆而来。加之,碑文在经历了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等外力作用,字体必然显露斑驳的痕迹,具有厚重沧桑之感。在钟鼎碑石在社会上普遍发展后,一种轻软的新型书写风格产生了,这是古代中国书法历史的又一次变化。由于造纸术逐渐得到改进,书家尝试用熟宣、竹纸、蚕茧纸,便于人们书写楷书、草书。宋代赵构皇帝在《翰墨志》中说道:“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可见,纸是体现笔毫运行状态的最好载体,妙笔佳纸,天作之合。而且,书写纸的类型多种多样,尽管马王堆的帛书、汉瓦《千秋万岁》等作品的书写材料没有被后来的书家沿用,但是,也为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
论古代中国典籍的出版,体现了美观、大方的特色,雕版印刷重视恰当地选择字体,并进行文字的美化处理。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加快,印刷术起源于拓本,经过多道工序,运用纸墨,椎拓成白字黑底的碑帖,这样,就复制了文字的真实形状。但是,印刷费用高昂,工作效率偏低、工作量大。所以,元朝的王祯发明了一种新的印刷术,即木质活字印刷术,还撰写了《造活字印书法》,从此,活字印刷技术开始大规模投入生产。社会底层人也可以拥有更多临摹名家字贴的机会,促进了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四、商人、画家等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
明朝末年,徽州的书画商人王越石非常出名,他经常在我国的江浙一带地区书画市场,与当时的董其昌、张丑等鉴藏家结交朋友。书画古董商们与鉴藏家之间的博弈,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全面提高了社会的鉴藏水平。明清的私家藏书社会风气浓郁,得到了盐商一些商人阶层大量的财力支持。私人书院的成立,促使系统、正规的书法教育活动广泛渗透于普通大众百姓的生活,当时的世代,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民学书的良好风气。古代商业的牌匾也源自于书署(“榜书”)。依据西晋时期卫恒书法家在《四体书势》中有“六日署书”的说法,这里的“署书”即为一种专门题字的书体,叫做“擎案大字”,也就是现代人们提到的“招牌书法”。很多时候,古代店铺上悬挂的招牌、匾额等,也采用“书法”与“雕刻”融合的手法。商业招牌的发展,在向人们宣告一些商业信息的同时,也对人们形成了强烈的书法艺术的影响。同时,商业书法既在书法创作上与广告设计上略有区别,又独具一定的艺术价值。两者的高度整合,与古人的视觉接受形式与书法审美习惯完全相符,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观摩,让书法艺术散发更大的商业价值。
另外,还有降臣、画家、遗民、医生等各行业的人,均在某种程度上对古代的书法艺术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明清时期的“扬州八怪”,他们的书法与绘画技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傅山、冒辟疆等很多明朝的遗民,他们高风亮节的书法造诣,给当时的民众产生重要影响。清朝的王铎,他是一位降臣,却依靠自身高超的书法技艺,得到了新统治者的认可,而且,他的书法也起到了一定的文化传播作用。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傅山的《傅青王女科》等,均对后世的书风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
五、结语
总之,人们思想中习惯将书家视为一个固定的身份,即书法家。但是,从古至今,对书法艺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们涵盖社会各个阶层。每种艺术文化的发展,均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正因不同身份的群体共同负担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任务,才使得现代文化艺术繁荣昌盛。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承数千年,取得了非凡的成熟,是所有书法爱好者的智慧、创造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