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019-11-14湖南省长沙市星沙区艺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院校职业

■王 舜/ 湖南省长沙市星沙区艺术职业学院

引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倡导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围绕该目标进行专业配置与师资队伍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对其体能素质与健康予以了重点关注,由此推动现有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选取某市4 所高职院校的200 名学生、16 名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围绕体育教学的资源设备、师资力量、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四方面开展调查,用以揭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物质基础层面

通过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场地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从中可以发现不同院校的教学场地建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所调查的4 所高职院校共有4 片田径场、32 片篮球场、12 片排球场、41 片羽毛球场等,但相较于高职院校学生总量来看,其体育教学场地的人均占有率仍未达到国家教委标准;在体育教学器材配置方面,诸如球网、球架、球门、球拍、球台等教学器材用具的配置情况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体育教学需求,但仍有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设备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常出现多名学生排队等候、共用同一件器材用具的情况,影响到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师资力量层面

师资力量建设情况对教学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通过调查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可以发现,本科学历教师占比67.9%,教师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趋向于年轻化,整体来看体育教师的职称水平不高,且缺乏常态化培训进修机制,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组织层面

体育课程设置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创设了前提基础,体育作为必修课程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一定份额,其中篮球、乒乓球、田径等课程的开设率最高,而游泳、艺术体操、形体课类对于教学场地、专业技术指导要求较高的课程开设率较低。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创设缺乏专业性,并未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特点进行体育训练的针对性设计,并且普遍采用依照班级分组的授课模式,采取讲授、示范等教学方法,仅有少数选修课程依照学生爱好进行分组,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层面

教学评价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成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普遍局限于结果性评价,将学生平时出勤情况、期末考试结果整合成为最终成绩,而学生的体能素质差异、学习进步情况等因素未被纳入评价指标中,缺乏过程性评价。同时,集中采用教务处检查、督导听课与教学竞赛等模式实施教师评价,仅有少部分学校将学生评价列入到教师考评指标中,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

二、高职院校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发展对策探讨

(一)树立新型体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基于素质教育实施背景推动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围绕教育部要求与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改革目标的创新,强化体育学科在高职院校整体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体育教学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调整,围绕高职院校现有专业体系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体育理念,在兴趣引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素质、人际协调、自我保健等能力,促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需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进行优化调整,并创设常态化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引导教师定期参与职业培训、进修参观等活动,确保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手段,配合人才选拔与晋升机制的建设,更好地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二)渗透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深化综合素养培育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三个层面展开:其一是身体素质层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健康意识;其二是心理健康层面,注重强化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教育;其三是职业能力层面,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对象的个体特征与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利用实践成果检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调整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将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耐挫折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接力赛、拔河等对抗性项目,引导学生客观看待比赛结果,培养其树立竞争意识与责任意识;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可以引入篮球比赛项目,引导学生在自由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分工、战术制定、战术调整,在交流、协作与配合的过程中开展对抗运动协作,并注重教师的适时指导与有效介入,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的培育;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以医护专业学生为例,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抢救伤员”、“急救场景模拟演练”、“抬担架接力赛”等体育活动,在锻炼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同时实现专业素养的深化,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指向性与实用性。

(三)融入多种体育运动元素,激活体育运动兴趣

教学改革倡导推行个性化教学模式,基于不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实施教学策略,通过融入多种体育运动元素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其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深化体育学科的多重教育价值。

例如引入音乐元素开展太极、健美操等项目教学,依托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实现与体育运动间的良好契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环境,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引入舞蹈元素开展艺术体操、武术等项目教学,利用街舞进行课前热身、武术动作创编,既有助于迎合大学生兴趣爱好,同时还能够实现既有体育项目表现形式的创新,构建良好的师生交互关系;还可以将民间传统游戏引入体育教学课堂,例如跳房子、滚铁环、跳皮筋等,既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增进学生对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对其创新意识、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四)创设云班课教学平台,实施团队体验式教学

当前“互联网+”教学模式已在各大院校全面推行,成为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可将云班课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直观性特点,利用云班课平台上传体育运动技巧视频等,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技巧的巩固记忆,并借助平台实现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后台监测,将其纳入到期末考核指标中,有效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整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配合团队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堂创设信任背摔、无敌风火轮等团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既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深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锻炼,实现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素质教育强调注重人才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应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推动现有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围绕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形式等层面予以全面创新,实现对学生体能素养、健康体质与综合素质的有效培育,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体育运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爱的职业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