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和运动游戏相结合的方法
2019-11-14闫亚南崔容久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刘 琼 贾 真 闫亚南 崔容久/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感觉统合训练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该训练主要是加大对人体各类器官充分有效运用的力度,调动各类器官对外界不同感觉信息的感受,通过对大脑处理加工信息能力的加强,达到提升人体大脑快速应变能力目的。大学教师可以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和加强,最终实现对学生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感觉统合训练概况探究
(1)概念。感觉统合训练指的是引导儿童对自身神经感觉需求进行适宜的反应训练,这一训练包括本体感觉、前庭以及触觉等全身刺激运动,本体感觉指的是感觉和肌肉,前庭为重力和运动,实施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是对由脑组织和处理感觉咨询并购成为感觉资讯方式改善,并不是加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因此这一概念也可以称为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2)分类。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分为运动感觉、前庭平衡训练和触觉训练。触觉训练主要是对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和皮肤进行强化,有效进行感觉层次的辨识,对大脑感觉神经系统都进行调节。通常会用到的训练器材有波波池、按摩球和平衡触觉板;前庭平衡训练主要的对前庭信息和平衡神经系统自动调节的反应机制,促进前庭平衡、语言组织神经完善以及视听能力健全的目标。通常会用到的训练器材有圆筒、晃动独木桥、按摩大龙球、袋鼠袋、平衡踩踏车、滑梯、圆形滑车和平衡台;强跳训练主要是对儿童现有的前庭平衡、平衡感觉神经系统进行调整,对关节信息和触觉神经进行强化,实现儿童左右脑的全面发展。常用训练器材有跳床和羊角球;固有平衡训练则是对中耳平衡体系进行强化,协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对地心的吸力,通过对人体全身神经机能的协调促进大脑的全面发展。常用训练器材有大陀螺、竖报筒、独脚椅、脚步器;本体感训练是对现有触觉、平衡、大小肌肉双侧进行强化和协调,对身体运动能力灵活运用,实现左右脑健全均衡发展。常用器材有跳床、晃动独木桥、平衡木、滑板、圆形平衡板、S型水平平衡木和S型垂直平衡木。
二、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概况探究
体育课程在大学通常大多都是选修课程,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选择并不是处于兴趣爱好之类的,更多的则是为了学分。因为大学并不像小学初中强制学生学习,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常只会通过点名和提问的方式来确定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通勤,对于逃课的学生最严重的也就是挂科处理,而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体育课程必修加上选修也有十几门课程了,必修课与专业课性质一样,需要到固定的上课场地去学习;但是选修课程的学习方式就较为灵活,除了去教室教师授课学习之外,还有网络选修课程,这一课程的学习方式也不只单一的一项,部分网络选修课程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观看教学视频,一视频教学为主,课后练习和阶段测试为辅,期末考试只需要在指定系统中登录测试即可。其次就是微课教学,部分选修课程是由学校老师负责教学,在课程教学时间登录到该选修课程的微信群或者扣扣群,通过教师讲述、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完成课程的教学,期末通常是指定内容的论文,学生自行完成后用邮箱发送文章完成测试。因此涉及到运动游戏的体育课程就只有必修课和民族舞、交谊舞、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主要问题就是逃课的学生太多,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同面对的问题则是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三、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概况分析
学生出现本体感觉和五官系统感觉协调症状统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一般具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状的学生具体体现在动作不协调、多动症、不能集中注意力、社交障碍等。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且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女生的患病概率要低于男生。儿童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状大多是受母体环节、幼时教育和生活环境、儿童自己因素的影响,儿童在母亲怀孕期间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最终不能顺产,甚至是早产、儿童出生后母亲无法哺乳喂养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幼儿教育期间,因为独生子女、毒奶粉等因素,导致绝大多数家长会过于保护孩子,使儿童没有多少参与游戏和运动的机会,儿童长期缺乏锻炼就会出现发育迟缓的现象;绝大多数家长在儿童小时候为了保持卫生和健康很少让儿童去广场这类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玩耍,儿童没有机会接触体育器材,也没有同伴一起玩耍和交流,再加上部分学生小时候身体不好或者不具备运动细胞,就会使儿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运动游戏与感觉统合游戏结合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智能和体能训练
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可以对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学实质与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选择适宜感觉统合训练的器材,使用体育课程原有的教学器械对感觉统合项目进行全新设计。在设计项目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通过结合智能训练和体能训练的方式有效结合器械特点和学生生理特征,适宜新颖的智能训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智能训练中。
(二)关于个体矫正和团队发展训练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对感觉统合训练的计划和教材精心设计,同时辅导员要与体育教师认真配合、紧密协调,开展团体统一感觉统合训练课程,辅导员可以在团队发展训练中加入感觉统合训练,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协调性与趣味性,并在提高全班学生感觉统合综合能力的同时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及时发展并引导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进行专项个体训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太极平衡板训练,用两个不同图案的套盘构成平衡板,并让学生立于其中,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创意动作,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学生在不断晃动的太极平衡板中训练难度不断上升,学生通过保持平衡的同时积极思索创意动作的方式对自身的协调性和平衡感给予了锻炼,也能够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和精神。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反应和表现细心观察,对前庭平衡和肢体动作困难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个体矫正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三)关于创新和传统训练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需要对传统感觉统合项目的训练内容熟练掌握,从而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特性、生理特征和教学成果,通过对训练项目的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趣味性训练性与参与性、学校现有器材特点满足新时代学生心理、生理与情商的需求,进而使设计出来的感觉统合训练羡慕更加有益与有趣。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通过踩踏、荧光球、摇滚跷跷板、太极平衡板等传统训练项目对学生现有平衡训练有效强化,并达到对学生本体感觉统合训练有效加强的目标。再或者教师可以使用触觉滚筒、触觉球、触觉垫、触觉圈等创新综合器械对训练方案进行优化,侧重对学生自信、专注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开展各项训练。
(四)有效运用训练器械
当前我国高校的感觉统合能力现状却并不理想,需要人们加以重视。体育教师可以使用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对学生各种功能神经进行锻炼和加强。教师可以使用感觉统合器械对学生的本体、肌体、大脑、感官等加大培养力度,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有效协作的全面发展。运用游戏的运动形式有机结合学生体育运动和各类刺激,实现对学生各项感官功能和注意力的有效提高,并通过对学生运动协调能力的锻炼,实现共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学生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的运动和游戏在锻炼并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而实现与师生之间的和谐沟通。
五、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后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感觉统合训练的运用,教师与学校需要正确认知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为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及时配备基础设施,对相关实践操作积极开展,从而在各类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平衡性、耐久力给予锻炼,通过创新项目增强班级的团体意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