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19-11-14张承姣姜鸿婧吴冬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承姣 姜鸿婧 吴冬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大学现状的限制
我国高校正进行着扩展招生政策,大学生人数属于持续增长状态,教育越来越向普及教育方向发展。大学里创新创业的机会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行“双创”教育。另外,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宣传不到位,这也不利于“双创”教育发展。
2、高校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上存在不足
(1)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在多数高校以科技竞赛类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学校设立有大学生活动中心、机器人研发中心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建一定条件,但是资源有限。另外,学生日常课堂教学体系中并未涉及与创新创业教育,或只是以讲座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成为专业教育。(2)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不像应试教育,它的实践性很强,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应有相应的创业经验。这就要求高校应具备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且富有责任心和耐心的教师队伍,而这又是高校所缺乏的。高校想培养出这样一支强有力的队伍需要时间、经费和精力,但本质原因还在于创业教育未被重视,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缺乏。
3、创业项目不多
当前,我们应有的行业都比较齐全。原有行业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所以新兴的行业与同行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大量宣传,这对创业者来说又是一大难题。
(二)辅导员能力素养方面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既是创业教育启蒙者,也是引路人和支持者。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素养存在缺陷:
1、辅导员主观上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
(1)未能明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了应对当下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问题,忽略了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真正意义。(2)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界定模糊。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没必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遍性。(3)创新创业教育中职责定位不清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偏向理工科,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4)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性的认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举办一些科技创新的竞赛活动,开展一些创业经验分享讲座,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
2、辅导员自身能力不足
一方面表现为专业理论素质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者有较全面综合的科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辅导员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当前辅导员倾向于优秀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担任,他们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更缺少创业实践经验。
(1)辅导员的工作任繁琐复杂,时间精力无法保证。创新创业指导的工作任务重,持续时间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是笼统的与学生相关的一切事务,辅导员的上班时间长,工作量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专门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培训。又受辅导员主观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偏差的影响,加之高校缺乏强烈的创业氛围,导致辅导员缺乏自觉性,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繁忙的工作,也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辅导员与外部交流的机会。(2)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够强。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足。原因主要有:一是一直以来辅导员的职业薪资待遇不高且出路较少,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暂时性或某个阶段的职业,不太愿意成长为职业指导领域的行家。二是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发展力度不够,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导致工作陷入被动,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和效率低下。
(三)学生方面
1、大学生有知识和技能优势,但缺乏实践经历和创业信心
大学生都经过了寒窗苦读数十载,积累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创新就是在原本没有的基础上或基础薄弱的事物上创造新事物,大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正好与这一需求符合。但是不难看到,很多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将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历,导致在创新创业的势态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感到措手不及。大部分毕业生在谈及毕业后是否有创业想法,其回答基本都是能力不足,没有胆量。这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创新创业信心不足现象。
2、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创业的认识仍需提高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在学习上慢慢的产生懈怠的想法,自我监督控制能力不强。况且我们所学知识为课本里的内容,对社会的了解少之又少。大学生对于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缺乏经验,对于创业更是存在认知不足或者扛不住压力的状况。面对“双创”这种难得的好机会,大学生更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尝试创新创业,增加社会经验。长期生活在学校里的大学生,也渴望成为创业成功者。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创业成功者的努力和艰难,也忽略创业失败的人的教训。当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年轻的他们会感到茫然、惊慌和失措,甚至会因为一时的失败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方面
1、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出相关设想并动手实践,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并健全创新创业人格。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很多高校开始设立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教授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和知识;邀请本校或本市创新创业的佼佼者来校开办演讲、作报告,这些成功人士以身说法,用亲身经历为学生答疑。但是仍然需要开设创新创业观摩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自己亲眼观察、亲身实践,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各大高校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归入学校学生的教育培养体系当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
2、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和去形式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极强理论性和极高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具备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教育工作者。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涉及财务、法律、市场营销、管理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目前,我国符合这一标准的专业教师团队较少,高校应该花重金聘请这样优秀的团队来任教;或者退而求其次,邀请这样的团队与教师进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自主地去打造一支合格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或其他专业课老师任教的这类非规范化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意识的做法是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举行创新创业赛事,开展创新创业演讲等。这些形式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但是依然存在形式化问题。比如,很多高校规定学生要修完创新创业培训课程的学分才有毕业的资格,学生被迫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为了能够毕业而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创新创业的这个“种子”在大学生心里扎根。创新创业教育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看重数量更要看重质量,要看结果和看过程兼顾,摆脱形式化问题。
(二)辅导员方面
1、提高辅导员对创新创业的主观认知程度
首先,辅导员要清楚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和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以此为目的培养学生只会窄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要拆分着看。创新本质含义有三层,分别是更新、创造和改变。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改变和创造价值,为国家、市场做贡献。创业,通常被认为是创业者通过筹集资金、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创业精神的关注点不在于能为创业者带来多少收益和利润,而更应该关注创业者是否具备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心态。更加广义的创业精神还指战胜困境的毅力、发现并把握机遇的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等。所以,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把对创业精神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其次,辅导员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结合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后,辅导员要认清自己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职责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是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但是与高校辅导员也密切相关。高校创新创业的主体受益者是学生,而辅导员是高校的最基层职位,与学生关系更近、跟学生的接触时间多,辅导员要利用自己职位的便利性和特殊性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帮助。高校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可以是国家、政府和学校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者和解读者,可以是学校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者和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播者,还可以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陪伴者,以及学生获得创新创业成就的见证者。辅导员对创新创业的主观认知程度的提高,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高校辅导员大多数主修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少数为该院的某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长时间从事的是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这刚好也局限了辅导员的自身能力素质。而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有了新任务、新变化和新挑战。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素质,需要做到:
(1)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知识理论,零基础辅导员可与大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培训等,在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可以给予较好的指导,也可以为学生答疑。(2)主动去一些以实践为主、操作性强的企业参观、交流、学习。创新创业活动光有理论还不够,更重要的还是实践基础。常常与以实践为主、操作性强的企业联系,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素质,甚至可以推荐一些学生入企业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也得到免费的劳动力和大学生的新奇想法,最后达到企业、老师、学生“三赢”的效果。(3)系统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不够稳定,创业者冒着极大的风险、顶着较高的失败率,可以说在创业阶段某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创业就会失败。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需要辅导员这一外力的帮助。辅导员在跟学生平时的谈话中,或是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上,需要适当地给学生灌输抗压知识和自我激励的方法,通过一些案例和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训练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和相互激励能力。
3、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合理安排时间
辅导员工作多且杂,这就要求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可把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相混淆。辅导员合理安排时间需做到:
(1)弄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同事情区别对待。美国管理学家维科提出著名的“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在时间上有紧迫感且具备一定的重要性,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不紧急但是重要的,辅导员对于这类事物的处理方式就是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对待;另外还有紧急但不重要和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辅导员要注意区分。辅导员要利用好“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辅导员安排好事物的轻重缓急之后,就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有清晰的目的和明确的工作安排,这样工作就会相对合理有序、有条理、有效率。(2)在自己的工作计划中留出一部分的时间去处理突发情况。辅导员的工作涉及面广、管理对象多,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辅导员在自己的时间安排上预留出一小部分时间,一来可以应对突发情况,减少对自己工作的影响;二来可以让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有弹性,不会让自己的工作那么紧凑,一举两得。
(三)学生方面
1、学生要学习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并积极寻找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每一方面都要尽可能的涉猎到。大学生学习过大量的理论知识,培养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业需要这样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理论是否可行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学习好扎实的理论之后,还应该积极寻找实践的机会,去学校合作的企业里实习,积累经验,或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检验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
2、大学生要树立创新创业信心,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应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一些相关的政策、学校的系统培训等,了解到有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创新创业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的,也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时机的成熟。大学生不能只看到创业成功人士成功以后的辉煌而忽视他们付出的努力。当然,创新创业中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大学生也不可因为别人的失败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不能片面去看待创新创业。大学生可以在成功的案例中找到他们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在失败的案例中发现他们的失误,避免自己也出现同样的错误,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总之,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不可因为一些小因素动摇自己的信念。最后,大学生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如抗压能力、承受能力、自我激励和团队激励的能力,这样才可以在创新创业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三、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下,高校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各高校和辅导员都是创新创业的推动者。各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都要各尽己能,都发挥好自己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更快更好的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