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模式探讨
2019-11-14张红英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红英/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颠覆式创新、跨界创新和跨代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向社会各界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也不例外。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号召,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拉开帷幕,并在2018年新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这一赛道的设置重在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助力精准扶贫,打造全国最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这就对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时代性、吸引力的思政课?如何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这是当前我们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厘清几个基本概念
要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模式是否可行,首先要弄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除了要针对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而且还面向全社会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它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本文所讲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针对高校在校学生这一群体。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在教育系统及军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行动。本文所指的思政课特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式与政策》五门主干课程为主,承担着对大生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融合的可行性
(一)价值导向趋于一致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都是以人的发展为价值目标。马克思认为“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为了适应当前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年轻一代,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创新——创业——就业的格局的全面展开,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现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对国家“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做了直接有力回答。高校思政课直接目的就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二)教学内容相互贯通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多关联性和联系性。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曾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尤为重大。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创业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更是要求学生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要从当前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创新创业促进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为国家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所以高校不仅应将思政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这也是教育部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所强调的。高校要把准当前创新创业这一育人时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探究育人模式,倍增育人效果。
(三)教学方法近乎相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政课要“把系统教学和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足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只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实践的训练和学生行为的改变,即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创业活动虽然看似是一种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活动,但是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熏陶和学习。所以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完成。
但是,如何将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完美契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熏陶同时将创新创业精神种子深深植入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为其以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这是我们当前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融合现状
首先,思政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在高校中,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学历背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有部分教师为法学类、经济类学科出身等,但几乎均无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背景和创业经历和经验,这就在一定程度导致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不够,加之教学负担过重、科研压力大,对教学内容中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点挖掘不够、研究不够,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
其次,学生缺乏创业方向和创业激情。由于受传统教育及就业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平时专注于自己专业学习,毕业时还是青睐于找一份稳定满意的工作,缺乏创业激情和活力,对创新创业兴趣不浓,对“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不够积极等。即使有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关注度较高,但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欠缺,主要依赖于指导教师的指导等现象较多,缺乏创新精神,对创业方向认识不足。
再次,学生轻思政、重专业现象依然存在。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所以每位大学生均有自己选定的专业,对“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学好“专业课”才是找到好工作的关键,而“公共课”、“选修课”无关紧要……,这就导致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尴尬”境地,即使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要想取得较好成效,需先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
最后,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融合的重视度不够。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同学们回信后,教育部决定在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用自己的智慧才干助力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等,这是国家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问题,目的在于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学习革命老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创新创业中找到人生价值,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体现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但是,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这就间接导致上述几个问题产生。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对策探讨
在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现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一)依据创业教育制定合理教学大纲,创建思政课程创业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载体,认真对比创新创业教材与思政课教材的知识点,寻找二者契合点是关键。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创新知识点融合,主要涉及科技创新、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创业就业知识的融合,主要涉及“五位一体”总布局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国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创业知识的融合主要涉及大学生理想信念、创业梦想、创业素养等;《形势与政策》中关于中美贸易战、关于科技创新的知识点等,这些内容都与创新创业有着紧密关系。所以,在制定思政课教学大纲过程中,可以将思政课教材知识点与创新创业的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在思政课原有的知识点基础上,增加其实用性和吸引力,例如“罗小馒”、“e修鸽”、“我知盘中餐”、“90后女孩有点‘田’”等项目,将这些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引入思政课堂,可以为单调枯燥的课堂增添“色彩”,又可以让大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活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二)思政课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知识学习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同时,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培养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前国家形势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唯有“创新”才能在世界上立足,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也可以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来,例如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各项创新创业项目活动的参加,也可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外出培训学习相关的创新创业知识,将教学和科研向创新创业方向聚焦,为以后更好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基础,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提供鲜活素材。
除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问题,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为国家培养更多有情怀、有理想、有抱负的新一代“创客”的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