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9-11-14张旭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政治

■张旭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前言

文学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并不是单纯将文学方面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大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化素养。在人类千百年的文学历史演变过程中,诞生了无数的文学名著经典。这些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的思想、情怀、主张、主题富有魅力、令人着迷。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价值,积极开展文学教育活动,这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意义。

二、文学教育提升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大学生明是非、懂善恶,能够分辨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能够以明辨是非的能力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但是,事情的是非善恶不像数学题那样有准确的答案,可以明确出对与错,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做具体的分析研判。进行文学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因为,我们所接触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都是基于现实生活、历史事件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和艺术创作而来,其中不乏对社会现象、人生百态的分析、解读。通过接受文学教育,研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从一个更大、更深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做出一个更准确的判断,而不至于被眼前的现象给蒙蔽双眼。比如我们学习金庸先生的名著《神雕侠侣》,其中既有儿女情长的描写,也有不少涉及到民族大义、人间善恶等的描写。有的人一是作恶,受到了终生悔恨的惩罚;有的人做善事不求回报但却倍受尊敬。为善作恶,终归都有其结果。

在阅读这部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即可洞悉人性的规律,了解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和较量,感受良心、情感、友情、国家民族大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在对杨过、小龙女、郭靖、黄蓉等各类人物角色的评价评判中去形成一种大的是非观、善恶观。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时候,学生也将具备一定的是非评判能力,不至于在人生的道路和各种抉择中走错路、做错事,悔恨终生。

三、文学教育让大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积累

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但却尚未进入社会,他们中的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经验,也没有经受过生活的苦难折磨。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抗压能力较低,对待感情、就业、生活、未来、学习、社会交际中出现的挫折、问题处理不够冷静,容易意气用事。近年来网上流传的大学生遭遇传销,大学生陷入网贷骗局,大学生被套路贷裸照被泄露到网上或者大学生因感情问题自杀伤人等的情况并不少见。

进行文学教育,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积累,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保证学生看待事物的态度更冷静、视角更客观、意志信念更坚定。譬如我们阅读研究曹雪芹的《红楼梦》,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其中对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以及大批家仆院工、奴婢侍女等的情感描写、人生历程描写可谓曲折离奇、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如果学生能够通读、细读《红楼梦》,就会明白人生中大富大贵和大起大落都太正常了,情感、事业上受到挫折或者在人际交往中被排挤、被耻笑、被尊崇或者被夸赞,甚至被利用都是正常现象。有了这样的感悟,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人生中的种种现象、种种遭遇,但在心态心性上却具备了相当的厚度和成熟度,在面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或者不好的遭遇的时候能够坦然处之;在受到追捧、做出成绩、有所收获的时候能够不被虚荣名利所蒙蔽;这也是符合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初衷的。

四、文学教育让大学生形成对美好事物现象和情怀的推崇

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情节或者剧情的设计都是对作者的情感、主张、理念的延伸和释放,其中也有很多美好的情绪、美好的情操值得推崇。比如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所描述的生活现象、社会背景虽然已经与今天的时代有一定脱节,但其中描写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曲折的人生历程和他面对艰难困苦坚定不移的斗志却是永远都不过时的,是值得大学生去学习借鉴的。再比如艾青先生所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这首现代诗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深情厚爱,也表现出对旧社会和生活苦难的激烈批判、严肃探问,这对深化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

《白鹿原》里面主人公白嘉轩的正义和纯朴,《百年孤独》中对于人类文明演进和发展的探索,《哈姆雷特》中对于带有侠义精神和正义感的复仇者——哈姆雷特的赞颂,还有《围城》中关于小翠对于爱情的懵懂的渴望和追求……这种种美好的情感情绪的表达,以及美好情绪的流露,无形中感染着读者的心,也让很多大学生由衷的受到感化感染,对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绪产生了一种希冀、一份渴望、一份共鸣。这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让大学生自然而然的朝着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发展。

五、文学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文学教育中极少有直接将思想政治理论提炼出来灌输给大家的,但它们却往往是用一种艺术化的笔触来解读和诠释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观念。比起思想政治课上的理论内容、名词概念,文学作品对思想观念、政治主张等的解读更加生动、更加逼真、更加有参与感和体验度,也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教育渗透是更容易接受的。

比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希望学生能对国家有感恩与回馈之情。这种感情,在文学作品《呐喊》、《红岩》中有体现;再比如我们主张让大学生形成坚定不移的政治觉悟和思想信念,自觉以共产党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这种党性情怀、道德情操的培养,在纪实文学作品《红色家书》、《初心集》中也可以得到体现。如果我们能将文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提升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功底的基础上去接触、认知思想政治理论和主张,相信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和共鸣感。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做创新尝试的。

六、结语

文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有很多互通之处,它们都是要弘扬人类文化、思想中的光辉成果、经典主张,引导人们树立良好的思想个性、价值理念、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们要正确看待文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更高的视角、更高的站位看待文学教育,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文学政治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