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研究

2019-11-14倪燕梅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倪燕梅/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加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操,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教育环境发生了转变,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政工作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来自全球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将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构成冲击,加大了大学生思想腐化的风险。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大学生“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对各种腐化思想的防御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价值教育面临的问题

网络文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实现了全球一体化态势,网络的开放性突破了传统疆域的限制,加快了不同社会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的交融和碰撞,给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带来挑战。

1、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

网络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学生能够从网络中获取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信息,思维更加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也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2、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网络环境下,社会中各种思潮在向高职院校大学生展开着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择业现实问题,随时在关注自身发展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因此,大学生更加关注物质生活和现实生活。近年来,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主流渠道,各种拜金主义和炫富心理影响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3、个性化价值取向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全球各种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较为强势的自我认知,尽管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但是很多大学生依然秉持着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较为严重,强调个人的存在感,奉献意识单薄。

(二)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1、道德认知的迷失

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阶段,对来自互联网的各种思潮尚缺乏理性的甄别能力和认知。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造成大学生负面能量的积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刺激,产生自私自利的思想,进而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的迷失。

2、道德情感的冷漠

互联网环境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网上的交流,极大程度的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促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但是,网络环境也暴露出自身的弊端,网络环境构建了交流的虚拟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进行着隔空对话,进而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情感的淡漠,对现实社会缺乏情感的融合。

3、道德行为失衡

互联网环境造成了大学身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产生,导致社会公德认知的缺失,嫉妒、怨恨心理严重。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有10.5%以上的大学生曾经通过网络发表过攻击他人的言论,30.2%的大学生表示产生过类似的意愿。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开放了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利,也滋长了攻击行为的蔓延。

(三)网络环境下心理教育面临的问题

1、性犯罪心理的产生

网络环境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渠道的同时,也给色情信息提供了传播途径。尤其近年来网络直播成为网上新生事物,引起很多大学生的兴趣,而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这些网络直播和视频聊天常常演变成色情传播的途径,对大学生思想进行侵蚀,尤其大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的时期,当生理需求突破了心理和道德防线,很容易误入歧途。

2、暴力心理的产生

网络环境为网络游戏和网络影视提供了发展的沃土,有些网络游戏和网络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和仇杀。有些高职院校大学生无法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逼真的画面和情节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诱发大学生产生暴力犯罪的心理。

3、欺骗心理的产生

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隐藏自身的信息,具有较强虚拟性和隐蔽性。正是基于这种网络特性,导致一些青少年进入到网络虚拟世界中,通过网络营造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自我,利用网络的身份获得他人的信任,在没有触犯法律情况下,形成欺骗行为。一旦触及法律红线,将成为网络诈骗犯罪。

四、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提高思政工作者思政教育工作意识

网络环境下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要思政工作者提高工作的认识,对网络环境带来的挑战有所了解,能够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思政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二)提高思政工作者综合素质

网络环境下不仅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对思政工作者自身素质迎来了考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广阔的渠道,而作为思政工作者就必须掌握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技能,了解网络时代下给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理清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根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案。

(三)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要加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还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思政教育信息平台,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向他们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

(四)丰富网络思政教育手段

要提高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果,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需要思政工作者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提高网络教学理念,学习专业技能。通过微课、微信小程序、网络平台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视频和影像等技术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

(五)提高学生网络行为自律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阶段,思想道德观念还未成熟,正处在不断发展阶段。思政教学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学生成长特点,结合大学生阶段性特征,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清楚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能够自觉抵制网络中不良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的负面影响,规范自身网格行为,合理利用网络,提高行为自律性。

(六)完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

要加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学校要加大力度建设校园网络环境,通过技术手段对不良网站和信息加以防范,避免不良信息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强网络行为道德规范的健全和完善,加大校园网络的监管,通过规范的约束和机制考核,促使大学生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律,养成健康使用网络的习惯。

(七)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要加强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就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让大学生对国家网络法律监管具有深刻的认知,避免大学生抱有侥幸的心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满足个人自私的欲望,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

五、结语

网络文化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拓宽了教学资源渠道,提升了教育手段。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善于利用网络优势丰富自己,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