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美玲童诗纯粹性的探析
2019-11-14廖春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廖春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金子美铃是日本上世纪一位十分著名的儿童诗女诗人,在金子美玲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满满的天真烂漫、童真童趣,以及孩子般纯真、积极、纯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她那双像孩子般的双眼来眺望世间的万物,用她那颗孩子般的心来感受世间的美好,让读者们从她独一无二的角度看到和感受到她诗句中的美丽和想象力。
一、金子美玲及其作品介绍
金子美玲原名金子照,生于1903年,日本山口县人。她的家乡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地方,是当地一个较为繁华的渔村,当地人民的衣食主要依靠捕鱼维持和换取。金子美玲童年的美好时光给她之后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那些在童年里陪伴着她长大的大海、沙滩、渔船以及独有渔村民俗,都时常出现在她的创作当中,化身为她儿童诗中的各种意象。
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好是日本在一战之后,日本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繁荣。人们思想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追求自由主义,用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得日本当时的社会风气十分开放。而“童谣”这个概念就诞生在这个大环境当中。在1918年,日本作家铃木八重吉在一档儿童文学杂志《赤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提倡为儿童创作“具有艺术价值的纯丽童话和童谣的文章。”此观点已经提出就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阵阵呼吁和支持,支持的呼声中就包含了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以及谷崎润一郎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阶段,创设的《赤鸟》杂志栏目代表着全新的童谣形式在日本出现,就此写下了日本童谣创作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篇章。
之后的日本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有关童谣的杂志,《赤鸟》杂志的主要创始人和作者是北原白秋,《金星》杂志的主要作家是野口雨情,以及《童话》杂志的主要作家是西条八十等等。这些优秀的作家不仅仅只是在这些童谣杂志上发表自己作品,还会录入其他作者的优秀。
霎时间,日本社会上的各界成人士,无论男女都开始纷纷模仿自己喜欢的作者,进行创作和投稿。金子美玲也非常喜欢这些童谣杂志,经常在工作之余阅读这些童谣杂志。在这些作家当中,最让他印象深刻和达成共识的就是作家西条八十创作童谣的风格。她会把脑袋中经常迸发的词句记录在小本子上。由于热爱文学,在书本的围绕下成长的金子照,头一次采用“金子美玲”的笔名,向杂志社投寄了自己的作品。让金子照意想不到的是,她投递的四家杂志社全部都采用了她的作品。她的笔名是因为她喜欢《信浓国》这个作品,认为“美玲”一词优美动听,所以把它作为自己的笔名。
她先后发表了五篇作品,她在《妇人俱乐部》上发表的作品是《戏剧小屋》,此后在《金星》上发表的了《蔬菜店的鸽子》,都收到了不小的口碑。
之后,美玲所在的杂志编者的老师的离去,让她也不打算继续在这家投递作品。此外,她也并没有放弃自己创作的步伐,她一边开始编辑自己的诗集《琅开集》,同时等待八十回归的西条。她通过手抄诗人克里斯蒂娜·吉奥尔吉娜·罗塞蒂罗等人的诗歌,把他们汇总编辑成册。
八十西条,在一九二六年的时候回国。此后美玲继续投稿给《童话》。很多读者看到美玲的归来表示了深深的喜悦。可是有一次的打击接踵而来,《童话》杂志却要在七月号停刊,不再发行。但是就是这个时候,她的作品却得到了诗人童谣的认可和喜爱,并且把他的作品收入到了《日本童谣集》中。
二、以善为美的儿童文学创作理念和思想内容
金子美玲的童诗,主要是从孩子的视角进行创作的,自然万物立场感受他们的美好以及孤独。诗人在描写小鱼以及大海,花朵和小草,人偶和时钟等等,对身边的事物都能勾画出和谐和静好的状态,金子美玲的诗歌当中,所有被人们所忽略的都在诗歌当中得到了尊重以及关照。
从金子美玲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就能够看到,《鱼满舱》诗歌中这样写道,“朝霞映红了天空 / 渔船满载而归啦 /大尾的沙丁鱼 /载满舱啦 / 海滩上热闹得像赶庙会一样 / 可是大海里 / 成千上万沙丁鱼的葬礼 / 正要举行吧”从这一诗歌当中就能够看到,大多人们都会关注丰收的喜悦,而在金子美玲的视角中,采用善良语言以及同理心的运用,描绘出的喜悦是有着忧伤感的。正如西条八十所说的,其中有暖暖的人情味。金子美玲的诗歌当中,还把人类自身和小鸟以及铃铛等事物进行联系起来比照,每个人都有长短处,都是世界唯一的花朵,这其中也是诗人对自然和人类共同体的一种思考。
三、儿童个性连接的精神品质
(一)还原童心童趣的本真
儿童文学的创作需要在情感上与孩子们产生共鸣,还原童心童趣的本真,这是作为创作最基础和本质的。在金子美玲的童谣文学创作中,不难发现她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稚语、朴素、喜悦与童真的感受,读起来亲切且节奏舒缓,让孩子们可以轻松跟唱与理解。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情感的表达与想象力、以及自然界的事物,而不是作为工业时期的产物,她的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没有被破坏的童趣的圣地,让他们可以在读诗与歌的同时,看到世界的美好与美丽,感受万物的可爱,理解童真世界的真善美。
(二)充满想象与激情
美玲从小出生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小县,是日本的山口县,当地的人们都是通过捕鱼为生的,是一个比较繁荣的村子。这些童年的时光,在她的诗歌创作中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其中包括成长时出现的独特民风民俗、家乡的山、水、积雪等,都曾在她的作品童谣中出现过。由于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并且经常与大自然对话,用虔诚的心去爱大自然。于是,在她的作品以及笔下,会发现她的诗充满了活力与生气。朗读金子美玲的作品,可以从诗中领悟出人情味,也同样可以让一个被社会沾染的成人,重新感受到失去的童真与快乐,领悟世界的唯美与纯净,回归到真善美的世界。
在美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经常会把自己还原成儿童,用孩子的思维逻辑去感受世界。美玲的家在过去是一个捕鲸港,从小就看到过人们残忍的把鲸鱼胎儿从腹中拿出,办法事的残忍画面,她仿佛可以感受到小鲸鱼的哭泣声。由于有着天真与好奇般的孩子视角,采用这种视角去观察世界与周围的事物,可以让诗人拥有更为丰富和惊人的想象力,创作出更让孩子喜欢的童谣作品。美玲的导师西条八十与《童话》杂志的主编就曾这样评价她“金子小姐有着极为可贵的素质,那就是飞跃的想象力”。一般人是很难去超越与模仿。
由于金子美玲对于自然的喜爱,所以她经常用她纯粹的心灵去感受自然,用干净的眼睛去看待万物,用她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世间万物。在她的诗《向着明亮那方》中就有所体现,在诗句的字里行间中,无不表现出对于自然的喜爱之情,还有对于动植物的怜惜。诗句中表达的坚定有毅力的精神也在鼓励着自己,不断向着希望与温暖前进。
在金子美玲的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其中一首作品《大渔》,因为具有童趣的趣味,所以经常被刊登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还有播放在电视节目里。在这首童谣作品中,金子美玲采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待,并以干净清澈的孩子般角度,书写出欢快的盛大打渔,归来场面。用令人惋惜的口气,内心独白的方式去表达,同时表现出了对于打羽沙丁的怜悯之情。用她生动的书写手法和干净简单的语句,例如:海里却为/几万条/沙丁要办/葬礼了,描绘出一个陆地和海洋截然不同的凄凉悲惨的世界。同时她用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告诉人们对于世界万物要善待,并且用善良的心对待生灵。
四、与儿童认知特征契合的创作技巧
(一)简单精炼的语言
从诗人金子美玲的诗歌内容能够看到,在语言的运用上是比较简单精炼和浅显的,坚持童谣创作易懂性,为孩子进行创作。从诗人的创作诗歌的内容上来看,有着比较丰富化的内涵,有着对自然以及希望等阐述向往,而在丰富隽永内涵当中,语言的运用是浅显简单的,并没有从成人的角度进行创作,而是考虑到了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将孩子作为诗歌的阅读对象,所以在诗歌的创作当中就要运用浅显的语言进行表达情感,符合读者群体的特征,这样就能表达出比较纯粹的情感。从诗人金子美玲的诗歌创作来看,采用浅显道理叙述故事,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自身所传达的情感以及思想,成为其创作的初衷。结合孩子读诗的习惯,诗人将每首诗控制在10行左右,很少有超过20行的,从短小空间当中表现儿童心灵的时候不求全面,而是抓住了一点进行想象,写的比较透彻,注重一诗一得,所以是个比较短小凝练。
(二)童心本真,纯粹自然
诗人金子美玲在进行诗歌的创作当中,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作的,还原了童心童趣的本真,从而开辟出了比较纯粹自然以及美好的艺术空间。诗人创作童诗主要是读给孩子听的,所以在童心童趣的特点上就表现的比较鲜明,要能让孩子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也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本质美学特质。从诗人的童诗当中能体会到简单,童真,朴素,喜悦等等,都能从诗歌的阅读当中感受到,节奏的舒缓亲切,能给孩子带来易于理解的直观感受。诗歌当中的自然界事物是重要的表达内容,通过调动内容的想象力以及感情纯粹表达,能够为读者开辟没有到过的童真圣地。金子美玲的童诗纯粹性是将思想内容以及儿童的个性纯粹性进行了结合,从而儿童的视角和认知能力相结合,所以能够体现出诗歌的纯粹自然的特色。
金子美玲在她的创作当中,将善、美的思想巧妙的融合到艺术形象当中,同时关注表现小孩子的个性,注重童心的浪漫。在金子美玲的童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方面的纯粹性是符合时代变化和发展的,她的童诗创作为当时日本儿童文化理论研究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她从她的作品向人们传达,儿童文学的创作内容、思想与学校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同时儿童文学又具有着自身的独立性,童诗创作中的儿童个性和童诗中的思想内容是同样重要的,如果将二者分离,或是强化其中一方,那么儿童文学的创作理念将被深深的狭隘化,会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地位。
五、结语
综上言之,金子美玲的童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纯粹性上,童诗的纯粹性,这是从创作的视角以及技巧进行结合的产物。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都展现了其理解的童诗表现形式的纯粹性,将诗歌别树一帜的呈现了出来。通过上文从多方面对金子美玲童诗的探究分析,能进一步认识到诗歌纯粹性的表现,以及创作的视角等,这对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理论知识就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