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动画制作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

2019-11-13薛鸣一

参花(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动画制作虚拟现实技术

摘要:本文将针对动画制作构图模式遭遇的困境,将虚拟现实技术问题置于技术与价值的交织互动中,挖掘动画制作构图模式中的原则,重建虚拟现实技术与价值认同路径。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艺术评鉴 动画制作 构图模式

一、引言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呈现出不同价值评判体系。虚拟现实技术建构于价值体系消解后的独特时期,个性化、多元化与情感性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与价值抗争中建构,确立了个体生命与个体生存价值地位。在我们看来,将虚拟现实技术问题放置于技术与价值交织的互动中,挖掘动画制作构图模式原则,能够重建虚拟现实技术与价值认同路径。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模式价值重释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当下文化语境追求文化的多元性和一致性,反对统一及总体性。而动画制作构图观念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通过感性去认知世界,整合一切内容,因而建立起了一种统一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崇尚对意义确定性结构的“有我之境”。动画制作构图中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中,构图开始重视创作者的自我参与。他们开始对山川、大河等自然景物进行加工和概括,将制作者的喜怒哀乐融入画面,较为直观地展示主体的情感诉求,从而形成新的美术作品。动画作品很好地将客体与主体交融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主客体的内在联系。

(二)当下动画制作构图虚拟现实技术的多样化特征。当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特征。第一,大众文化特征。虚拟现实技术的主流文化形态随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所主导的文化世界转向。这一转变借助了大众传媒的力量,动画制作构图批量复制和生产大众文化,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图像文化特征。当前,文化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在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成为最主要的艺术感受形式。在此基础上,动画制作构图中复制和拼贴以及机械生产也大量涌现,突破了传统艺术表达方式。第三,非线性的生命体验。早在1863年,波德莱尔就发现了传统工业社会的特征是短暂流变、偶然拼贴。而这些拼贴和碎片恰恰是后传统非艺术性的虚拟现实技术特征之一。在部分艺术家手中,动画制作构图通过非线性的间断式的叙述方式,将元素与机构分离,并通过超链接将它们无须离散的机构联系起来,从而產生一种意义上的具体性。当然这种非线性的虚拟现实技术意义是发散的。

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的想象价值表达

(一)动画制作构图中想象的价值。虚拟现实技术想象具有虚幻性与逼真性、自由性与逻辑性、直觉性与虚拟现实技术性诸多特征。第一,虚幻性与真实性。动画制作构图想象来自作者的内心世界,充满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梦想,是通过美的规律来营造具有虚拟现实技术价值的艺术幻象。这种幻象犹如白日梦般的境界。这种假定性情景是对生活认知和感悟的一种内蕴反映,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性体现。第二,自由性与逻辑性。动画制作构图生命想象的自由性,体现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思维对于常规生活和日常逻辑的一种突破和超越。具体到每一个艺术家来说侧重点不同,同时存在并归类于强大的虚拟现实技术想象力。第三,虚拟现实技术想象的价值诉求。动画制作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现出对于艺术想象的价值认知。这种价值认知表现为假设想象、对比式想象、夸张式想象。

(二)动画制作构图虚拟现实技术下想象的形式。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规则与想象之间紧密相关。对于传统艺术设计作品来说,形式法则、操作方法都至关重要,决定了艺术设计的基本面貌。然而,这些抽象的法则与我们生活中以及自然中的某些知识是有一定区别的,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因此,对于动画制作构图的设计,我们应当既强调其规则性又注重想象性,接触情感目的要求和意图实现个人主观的想象。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规则反对直接性。传统艺术设计中无法脱离抽象的规则,但也不能直接表现对象和内心的感受。只有通过各种法则和形式来表白,通过抽象的形式法则展示内心的种种幻想。当下,我们看到现在动画制作构图模式中,各种图案被置于形式修辞中,图形修辞被用来安排线条和图像,超越个人主观情绪和日常生活标准,进入非个人抽象空间,激发创作想象力和灵感,从而形成具有意味的画面。

四、结语

动画制作构图涉及视觉感知到的一切艺术现象和艺术形式。它既包括材料、造型、空间、影像和色彩,也包括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个体体验。动画制作构图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必须从虚拟现实技术理念及价值判断入手,以便更好地强化受众的虚拟现实技术判断。

参考文献:

[1]吴诗中.展示陈列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8.

[2]刘翰林.博物馆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90.

[3]彭娟.展示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

[4]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自未来的传统[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34.

[5]任康丽.博物馆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薛鸣一,男,硕士研究生,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责任编辑 王玲)

猜你喜欢

动画制作虚拟现实技术
浅谈宫崎骏的动画理念
中职《动画制作》课程微课设计策略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动画制作中后期制作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