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分等级,先抓牛鼻子
2019-11-13李原
李原
阅读分享:“牛鼻子”一詞一般用来比喻事物的主要矛盾或影响全局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忙得团团转,并不是因为我们做的事情超多,而是做事没有条理性,没有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做,即没有抓住“牛鼻子”。本文告诉我们,凡事都有本与末、轻与重的区别,做事前要进行规划,要学会安排事情的过程与次序,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读了这篇文章,相信会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特约教师:山东邹城市郭里中学 李善伦)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将笼子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30米。第二天,袋鼠又跑到外面来,他们便将笼子的高度加到50米。这时,隔壁的长颈鹿问笼子里的袋鼠:“他们会不会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袋鼠答道:“很难说。如果他们再忘记关门的话!”
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不见成效了。与之类似,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可是当你问他忙些什么时,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自己忙死了。这样的人,就是做事没有条理性,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结果没一件事情能做好,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更没见什么成效。
其实,无论在哪个行业,做哪些事情,要见成效,做事过程的安排与进行次序非常关键。
有一次,苏格拉底给学生们上课。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着学生的面,他把石块全部放到了罐子里。
接着,苏格拉底向全体同学问道:“你们说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的。”
苏格拉底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然后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满的吗?”
这次,所有学生都不作声了。
过了一会儿,班上有一位学生低声回答说:“也许没满。”
苏格拉底会心一笑,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是的!”全班同学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不料,苏格拉底又从桌子旁边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的罐子里。然后又问:“同学们,你们从我做的这个实验得到了什么启示?”
话音刚落,一位向来以聪明著称的学生抢答道:“我明白,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苏格拉底微微笑了笑,说:“你的答案并不错,但我还要告诉你们另一个重要经验,而且这个经验比你说的可能还重要,它就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做事前的规划非常重要。在行动之前,一定要懂得思考,把问题和工作按照性质、情况等分成不同等级,然后巧妙地安排完成和解决的顺序。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原则的明智之处。它告诉我们,做事前需要科学地安排,要事第一,先抓住牛鼻子,然后依照轻重缓急逐步执行,一串串、一层层地把所有的事情拎起来,条理清晰,成效才能显著,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再如最前面动物园的例子,凡事都有本与末、轻与重的区别,千万不能做本末倒置、轻重颠倒的事情。
聂勇摘自《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