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现状与社区治理方法

2019-11-13何颖

农家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社区治理生态环境

何颖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将生产、生活和生态紧密联系起来的系统工程。这其中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保证,也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资源,具有外部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有很多地区将重心放在经济效益上,只追求短时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乡村环境难以提升,所以为了做好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需要不断的健全乡村公共事务治理机制,将乡村社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农民参与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社区治理

资源紧张,环境和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形势逐渐凸显出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而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缺少科学理念的指导,治理和发展模式尚存在有一定的缺陷,需要有新的理念、新方法、新举措对其进行支撑。

一、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分析

早在2013年,在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国美丽农村建设的理念开始提出,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乡村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完善,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美丽乡村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比如重庆市潼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的太安镇罐坝村等,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让农村成为了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还有浙江省的美丽新农村建设效果最佳,其建立的“桐庐模式”和“安吉模式”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尤其是安吉在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乡村环境建设过程中坚持“五整治一提高”,也就是及时的处理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疏通河道,提升乡村的绿化水平等,大力的建设农村旅游和休闲的产业园,积极建设示范村,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而在全国的其他地区,也都对此积极响应,乡村经济在较短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伴随着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乡村旅游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是因为对美丽农村建设关键性资源的重视力度不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生产生活,忽视生态环境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有些地区将关注的重心放在了农民脱贫和提升当地经济发展上,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资源开发的长期效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没有加以足够重视,很多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被引入到乡村,带来了很多废水、废气和污染物。而农民一味的追求农产品的产量,会喷洒大量的农药,施加过量的化肥,一些农药和化肥可能会流到水体中,或者是残留在土壤和农产品上,这些都会给农村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在大棚种植过程中,农户会选择不容易降解的塑料膜,使用后随意的丢弃在田间,对土壤结构造成了不良影响,会带来严重的耕地污染,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处理畜禽的粪便等,这也成为乡村又一重要的污染源,这些都是农户只关注自己的利益造成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追求经济收益,过量接待游客

近几年来,国内有些地区开始提倡加强休闲农业的建设,农家乐这类在短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乡村旅游业得到了振兴。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乡村旅游中,接待的人数已经高达12亿人;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将实现7800亿元收入规模,预计到2021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成为很多乡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因为乡村发展较为缓慢,在开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很多基础设施都无法满足需求,很多村民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味的追求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等时间都在大负荷的接待游客。很多游客整体素质不高,会在游玩的过程中随意的丢弃垃圾,随时可以看到田间等地段都是瓜果纸屑,没能及时的对这些垃圾进行处理。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很多村民都是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赚钱,但是却不主动保护环境。乡村环境在近几年时间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短缺的资源得不到保护,过度的追求经济收益,不合理的开发各类自然资源,这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是相背离的。

二、乡村生态环境的理论依据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生态环境属于特殊的资源,和景点、村民的生活资源相比存在有明显的区别,它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是开放性质的,可以给当地居民和当地企业使用,但是不需要支付费用,存在有外部性的特点,在没有管束的条件下,村民和企业领导者可能会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考量,随意的开发自然资源。乡村生态环境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公共池塘资源

2000年,奥斯特罗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就明确的提出了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池塘资源,其和私人物品存在有明显的区别,村民的房子、农田属于社区所有,有着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阳光、空气这类属于个人所有,但是又不会影响到他人的使用。

2.稀缺性资源

人们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收益,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重视其使用价值,忽视了对其的保护,其影响是恶劣的,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现象更加严峻,土壤的荒漠化、森林面积大幅减少、大气污染严重,草场明显退化等,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量的土壤被侵蚀,面积已经超过了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堪忧。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都开始引进了各类旅游项目,由于短期利益的诱惑,很多项目的开展都破坏了生态环境,乡镇企业产生的废弃物等对农村土壤和水资源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三、美丽乡村生态环境的社区治理的重要举措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在保障每一位村民都能获得经济收益的基础之上,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应该是处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的。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是需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治理机制,对各方的行为加以规范的。传统的乡村治理过程中,主要是建立行政管理和法律强制规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美丽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单纯的凭借着行政管理是无法协调好各方利益的,也不利于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做好乡村社区组织,培育村民自治能力

乡村社区将政府和当地的农民巧妙的联系起来,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工作中,不管是环境的保护亦或是环境的破坏,都和生态环境的外部效应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社区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乡村环境、维护好村民的合法權益。对比城市的管理,可以看到乡村的管理较为分散和自由,大多数的年轻劳动力都进到城镇务工,村委会的作用极为有限,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立在传统的行政管理的基础之上的,未能将社区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很多居民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自己无关,属于政府的工作,这种想法是极为片面的。作为政府,需要充分的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要加大乡村社区组织建设,找寻村民组织、管理的治理机制,要将社会各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

2.将主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美丽乡村建设属于长期的过程,牵涉到的主体很多,包括政府、企业和社区等,要做好定位,明确各部分的职能,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推动生态治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政府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为美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市场则要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于企业和村民随意丢弃垃圾和乱搭乱建的情况,要进行有效管控;社区需要发挥出监督的职能,总之,各方力量需要集结起来,形成合力,推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改善。

3.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美丽新农村建设和村民有着紧密的关联,作为政府和社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管是采取何种治理模式,都是需要将村民的力量调动起来,要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去落实,被动的执行和主动的参与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的方式,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出来,加强沟通和互动,提高村民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热情。

四、结语

由此可见,美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力量积极的参与进来,建立起完善的信任、监督的治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区要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共同为构建美丽乡村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安心. 生态社区与新型社区治理生态化——兼论推进广州市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生态化变革的策略[J]. 城市观察,2014(04):135-147.

[2]李长健,朱汉明,胡纯. 关于不同类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思考[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02):30-34.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社区治理生态环境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