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9-11-13朱志军陈相新李晓坤白娟朱庆军朱贺张晓英周云洁李建生
朱志军 陈相新 李晓坤 白娟 朱庆军 朱贺 张晓英 周云洁 李建生
摘 要:本文针对中医专硕培养中的课程教学、临床轮训、跟师学习、考核办法、管理模式等问题,依据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积极改革与探索,建立了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硕培养模式,完善了我国中医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了适应中医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二者的有机衔接。尤其是与规培基地的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尝试,对中医专业学位创新培养模式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中医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规培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b)-0212-03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and axle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bjectives of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tent, ideas and measures, especially the base and gauge the depth of the fusion of trying,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i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demonstration effect.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mode; Gauge training base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意见》、(教研[2014]2号),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 [2014]45号),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學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三个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对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1-2]。经过几年实践,培养单位针对培养中的课程教学、临床轮训、跟师学习、考核办法、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改革与探索[3-5],建立了适合于本地区、本单位的培养模式,完善了我国中医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建立了适应中医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二者的有机衔接。
1 改革目标、内容与思路
1.1 改革目标
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多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实践和经验[6],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改革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我校和规培基地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改变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化倾向,营造有利于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探索符合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及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促进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显提高,构建和完善与中医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1.2 改革内容
培养模式创新方面,重点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方式、论文要求和专业技能训练、实训室和规培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中医规培标准、中医规培实施方案、规培手册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创新;管理机制改革方面,重点在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结构调整、与行业和规培基地共建合作、教学科研考核与评价机制、奖助贷体系建立、教育管理机构完善等方面有突破性的改革。
1.3 改革思路
在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方面有所突破,解决当前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学术化倾向,使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达到共同提高;解决规培标准、方案、手册不统一问题;解决导师指导时间短、师承时间不足问题;解决研究生双重身份,双重管理中的体制问题;解决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工作、身心疲惫问题;解决指导教师带教、研究生酬金问题等[7]。
2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2.1 严格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报考条件
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中医专业学位规模得到快速发展,我校中医专业学位在招生中占比稳步在60%以上,并有上升趋势。为保证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招生过程中,严把入口关,严格报考条件,只招收具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全日制5年制本科学历的学生,在复试过程中,加强对临床技能、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职业奉献精神等内容的考核,确保学生能按照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目标。
2.4.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保证培养质量
建立《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研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考核,使研究生不仅在临床能力方面达到提升,同时在教学科研方面达到培训和锻炼。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学金体系,制订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并逐年修订完善。按照国家及河南省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了研究生助学金制度,积极推进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构架,厘清各自职责,加强合作,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序进行。学校层面建立河南中医药大学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相关院部及基地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小组,院部及基地成立专业学位专家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指导与考核,建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专家督导组负责临床能力培训考核的过程监督。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组织机构保障。
2.4.3 建立保障机制 提高培养水平
在学位论文管理制度方面,在原有《河南中医药大学关于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者科研条件的规定》的基础上,针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进一步修订完善,强化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前期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提高双盲审抽检比例,全面推进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术竞争力。加强学术制度建设,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在研究生入学教育、日常教育、课程教学等过程中,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风气。改进和完善《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检测办法》,实现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已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在保障措施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遴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的培养,完善导师培训、考核及淘汰机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整合校内外人力资源,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模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培养核心;弹性课程学习,协调课程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进度;改革考评体系,与专业学位规范化培训接轨;严格过程管理,加强协调监督。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研究生创新提供平台和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委.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4]02号,2014-6-30.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Z].学位[2015]9号,2015-5-29.
[3] 卢艳,陈广涛,苏菁.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J].高教学刊,2017(17):154-156.
[4] 赵文娟,席晓蓉,陈一纾,等.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6(14):108-110.
[5] 杨伟吉,张翼宙,金万里,等.中医类别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3):126-127.
[6] 朱志军,谢世平,李志毅.完善临床考核制度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医教育,2008,27(1):21-23.
[7] 肖湘君,李勇,陈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协同创新与衔接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8):619-621.
[8] 雷丽萍,王晓民,吕兆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27-31.
[9] 邹菁,黄平,陈晓,等.临床医学(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改革与实践[J].高校醫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