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科普有创新
2019-11-13
日前,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第二十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圆满结束,1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优胜奖。已连续举办20届的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迄今吸引上万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上千万公众通过直播平台观看比赛,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
采用演讲比赛这种形式,向社会普及“高大上”的学术问题,是科学普及的一个创新。众所周知,学术问题一般都采用研讨会的形式,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举行专业交流,而科学普及则大多选择公众关注的阶段性、常识性科学话题。要把前沿性的科学问题直接科普给公众,无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北京市科协探索新的科普模式,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演讲比赛选手身处科学研究最前沿,既能捕捉到科学热点,又熟练掌握多种传播技术,因此收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演讲比赛是认识科普重要性的契机。演讲比赛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正在从事的科研活动,如城市规划、住宅建设、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公众关注的领域,短短十分钟时间里,演讲者要把自己的科学研究说清楚,让观众听得懂,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通过演讲,青年科技工作者体会到科普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科普意识和科普能力。
青年学术演讲比赛还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通道。参加青年学术演讲比賽的选手,经过层层选拔和系统的培训,能够提升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同时,选手们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扩大了知识面,有助于促进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发展。参加过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的科技工作者,不少人已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已是科技界的共识和行动。当前,科普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例如,由于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一些地方饮食习惯不科学,导致人群“三高”多发;由于基本的农业知识普及不到位,曾导致果农遭受了损失。事实证明,如果科普工作跟不上,科研成果难以顺利实现社会价值,无法及时惠及民生,甚至伪科学也会乘虚而入,误导公众。
科普工作理应久久为功,力戒图热闹、走过场、重形式。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以科研一线科技工作者为科普中坚力量,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这一活动能够坚持20年,值得借鉴和学习。我们期待,这样坚持不懈、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