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长毛红山茶观赏性状评价
2019-11-13陈菊艳邓伦秀袁昌选徐超然龙海燕李湘黔
陈菊艳 邓伦秀* 袁昌选 徐超然 龙海燕 李湘黔
(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阳 550005;2.天柱县林业局 贵州天柱 556699)
长毛红山茶(CamelliavvillosaChang et S.Y.Liang)为张宏达教授定的新种[1],是我国特有的山茶物种,隶属于山茶属(Camellia)红山茶组(Sect.Camellia)的滇山茶亚组(Subsect.Reticulata)[2],花红色,花大色艳、开花量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该种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3];在贵州产于赤水、荔波、锦屏、黎平、榕江、天柱等地,生于林缘或疏林下[5]。但是该种的种群数量不是很大,加上人们的过度釆集等原因,野生资源已面临严重危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赏水平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园林植物的需求已由“大众化”向“名特优稀”方向发展。长毛红山茶因分布区广、变异大,已引起了广大园林、花卉行业育种科技工作者和生产者的关注,它具有花期长、花朵多、花色艳丽、抗逆性强等诸多优良特性,是一种具有独特观赏特性和应用价值的特色木本花卉,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应用于贵州省园林绿化的山茶品种较多,但大都是传统的山茶品种。基于此,我们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根据各地长毛红山茶主要性状及分布特征等,对不同种质观赏特性进行初步评价,以期为后续的栽培推广及种质选育等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主要为文献调查、标本查证、专家及当地农户访问以及实地调查等。
1.2 调查范围
根据前期的文献调查、标本查证及专家咨询等确定长毛红山茶的调查范围,选择赤水、荔波、锦屏、黎平、榕江、天柱等地,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访问和市场调查等进一步细化调查的路线和范围。
1.3 观赏特性观测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于2016~2018年在长毛红山茶的花、果期对天然分布区进行调查,每个种源选择3个植株用于观赏性状调查。调查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2~3],记录其株高、胸径、花色、长势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植株详细记录其花色、花径、着花密度、最佳观赏期、开花时间、株型、生长状况、资源数量等指标,并进行GPS定位,采集植物样本和拍摄照片存档[4]。
1.3.1 植株外形特征
主要包括生活型(分为乔木、小乔木、灌木、丛生灌木等)、树姿(分为直立、开张、半开张、下垂等)、树冠、株高等;拍摄观赏期树形[4]。
1.3.2 叶片观赏性状
嫩枝颜色、芽鳞绒毛、芽鳞颜色均选取树冠中部的枝条进行观察,叶片形态特征数据选取成熟叶片进行记录,每个株系测定30个样本(随机选取完整的30片叶),观察结果以平均数来表示[4]。
1.3.3 花观赏性状
记录花芽萌动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及花期天数,拍摄花部照片。花部形态性状于盛花期观测,每个株系测定30个样本(随机选取完整的30朵花)。花部特征主要包括每枝着花数、花冠大小、色泽、花萼、雌雄蕊等,观察结果以平均数或幅度范围来表示[4]。
1.3.4 果实观赏性状
果实性状于果实成熟期观测,其中每个株系测定30个样本(随机选取完整的30个果实),果实特征主要包括形状、色泽、重量、大小、每果籽粒数,籽粒重量、籽粒颜色等,观察结果以平均数或幅度范围来表示[4]。
2 调查结果
2.1 野生长毛红山茶的资源情况
通过对赤水、荔波、锦屏、黎平、榕江、天柱等地的实地访问与调查,发现长毛红山茶野生资源分布较多的行政区域主要为天柱、赤水、台江等地,本次调查未发现锦屏及荔波有长毛红山茶野生资源分布,调查地基本情况见表1。长毛红山茶野生资源在我省分布均较少,且除在天柱有引种外,未见有开发利用,大多还处于野生状态。
表1 长毛红山茶种质资源采集地概况
2.2 物候期观察
长毛红山茶各种源地物候期有所差异,由表2可知,在6个分布地中,天柱的春梢萌芽较早,台江004号分布地的萌芽最晚,二者相差10天,其他分布地介于二者之间。长毛红山茶各分布地均在12月上旬开花,差别不大,其中,天柱001号开花最早,赤水的开花最晚。花期均较长,平均在4个月左右,盛花期持续80天左右,花色红,花蕊长,花瓣多,花量大。花期骤寒和干旱会导致落花,雨日大于等于10天就会影响丰产。果实为蒴果,皮木质,黄褐色或黑色。形状相对稳定,各分布地均不同程度结果,果期基本一致。
表2 长毛红山茶不同种源物候期观察
注:始花期:5%花朵开放;盛花期:50%花朵开放;末花期:75%花瓣变色,开始脱落。
2.3 抗性观察
各种源间长毛红山茶生长适应性、抗逆性相差不大,抗病虫害方面略有不同,由表3可知,台江县台拱镇的病虫害相对较多,可能是由于植株生长于村庄附近,但影响不大,只对零星叶片造成影响,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表3 长毛红山茶不同种源适应性与抗性观测
注:生长表现:A-生长适应性强;B-生长正常;C-生长较差;抗逆性表现:A-生长正常;B-逆境(干旱、盐碱、水涝、炎热)中,植株出现不良症状。抗病虫害表现:A-苗木能正常生长;B-病虫害一般,苗木能正常生长;C-病虫害较多,苗木不能正常生长[6]。
表4 长毛红山茶不同种源树体性状观测
2.4 观赏性评价
2.4.1 树形特征
经调查发现(表4),6个种源的长毛红山茶表现均良好,性状稳定,天柱和从江种源的生活型属小乔木,赤水的属乔木,台江的属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多数为塔形,少有伞形;多数株系树姿开张,不同株系生长势和树形差异较大。
2.4.2 枝、叶性状
由表5可知,长毛红山茶嫩枝颜色为绿色,芽鳞有毛,芽鳞颜色黄绿色,叶片浓绿色,叶厚革质,基部楔形,叶尖渐尖,上面干后褐色,无毛,稍发亮,下面同色,有长柔毛,中脉下陷,叶缘锯齿尖锐,锯齿较密,叶侧脉数各种源地略不同,最多的为从江种源,再次是天柱种源,方差分析两个种源地叶侧脉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排在第三的为台江种源,台江两个分布地叶侧脉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叶侧脉数最少的为赤水种源,为6~7对,赤水两个分布地叶侧脉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而台江种源地和赤水种源地叶侧脉数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台江种源地和从江种源地之间叶侧脉数有极显著差异(P<0.01);叶形各种源地之间也略有不同,基本都是卵状长椭圆形,台江种源叶形有卵圆形;每小枝上叶片数为4~6片,赤水002号分布地叶片数平均为6片,从江分布地叶片数平均为5片,其余各分布地均为4片,方差分析表明赤水002号分布地与各分布地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余各分布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1);叶长在各分布地之间的排列顺序为天柱001号(111.47mm)>台江004号(101.00mm)>台江005号(98.64mm)>从江006号(96.09mm)>赤水003号(88.34mm)>赤水002号(83.72mm),方差分析表明,天柱001号和台江004号分布地叶长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和其他分布地叶长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台江004号分布地与赤水003号分布地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赤水002号分布地有极显著差异(P<0.01);叶宽在各分布地之间的排列顺序为天柱001号(41.43mm)>从江006号(37.95mm)>台江005号(35.09mm)>台江004号(34.63mm)>赤水002号(33.04mm)>赤水003号(28.43mm),方差分析表明,天柱001号分布地与其他各分布地叶宽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从江006号分布地与台江005号、台江004号、赤水002号分布地之间叶宽有显著差异(P<0.05),与赤水003号分布地之间叶宽有极显著差异(P<0.01),赤水003号分布地与其他各分布地之间叶宽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叶片最大的为天柱种源,其次是台江县台拱镇种源地,再次是台江县南宫种源地,两者之间差异不大,然后是从江县种源地,赤水种源的叶片最小。
2.4.3 花及花芽性状
由表6可知,长毛红山茶花红色,无香味,每个花枝上着花数最多的为天柱种源,平均每枝上有4朵花,从江种源有3朵花,赤水和台江种源有2朵花;单瓣花,花瓣数各种源地之间略有差异,天柱001号分布地平均花瓣数为5.8枚,赤水002号为6.9枚,赤水003号为8.05枚,台江004号为6.33枚,台江005号为6.4枚,从江006号为7枚,各分布地中花瓣最多的是赤水003号,最少的是天柱001号,方差分析表明,天柱001号与台江004号无极显著差异(P>0.01),与台江005号有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各分布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赤水003号分布地与其他各分布地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花冠直径也有差异,花冠最大的为天柱001号,直径平均达到6.15cm,其次是从江006号,为5.95cm,再次是台江004号,为5.18cm,然后是台江005号,为4.9cm,赤水种源的花冠直径最小,平均为4.14~4.74cm;方差分析表明,天柱001号分布地与其他各分布地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从江006号分布地与赤水002号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与台江004号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台江005号和赤水003号有极显著差异(P<0.01),赤水003号、台江004号和台江005号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萼片粉红色,萼片数也有所不同,天柱001号的萼片平均为6.1片,赤水002号为7.4片,赤水003号为9.05片,台江004号为10.83片,台江005号为11.9片,从江006号为11.25片,萼片最多的是台江005号,最少的为天柱001号,方差分析表明,天柱001号分布地与其他各分布地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赤水002号和赤水003号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赤水003号、台江004号、台江005号和从江006号之间均无极显著差异(P>0.01);萼片卵圆形,有绒毛;子房有绒毛,柱头3,浅裂;雌雄蕊相对长度多数为等长,少数花有雄蕊长或雌蕊长的。
表5 长毛红山茶不同种源枝、叶性状观测
注:表中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n=30)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种源间在0.05水平有差异显著,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种源间在0.01水平有差异显著;下同[7]。
表6 长毛红山茶不同种源植株花及花芽性状观测
注:(同上)。
表7 长毛红山茶不同种源果实性状测定
2.2.4 果实性状
由于气候原因2018年只采集到天柱和从江种源地的长毛红山茶种子,因此只对这2个种源地的果实性状进行测定(表7),果实采收时间为2018年9月底到10月初,果实为蒴果,黄褐色,圆球形或桃形,表面光滑,果高分别为天柱001号平均50.10mm,从江平均47.24mm,差异不大;果径分别为天柱平均52.62mm,从江006号平均45.73mm,差异也不大;果壳厚度分别为天柱平均9.82mm,从江006号平均9.01mm,均较厚,但是两个种源地之间差异均不大;单果重量分别为天柱平均77.03g,从江平均44.47g,差异较大,说明天柱种源的果实发育较好,积累了较多的营养物质;种子性状多数为不规则,少有半圆形或圆形,种皮黑色,单果籽粒数平均为6粒,籽粒重量有较大差异,天柱001号的平均为13.79g,从江006号的为9.03g;单果中秕子数也有较大差异,天柱001号种源秕子数平均为1粒,从江006号种源为5粒;单果中虫害籽粒天柱001号种源的平均为1粒,从江006号种源的平均为2粒,虫害主要类型为茶籽象。
3 结论与建议
(1)通过对长毛红山茶生长情况调查和观测,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在6个分布地中天柱种源的观赏特性表现较好,其生活型属小乔木,花期较长,平均在4个月左右,盛花期持续80天左右,花红色,无香味,开花量大,每个花枝上着花数平均为4朵,单瓣花,花瓣数为6枚,花冠直径,平均达到6.15cm,萼片粉红色,平均为6片,卵圆形,有绒毛;子房有绒毛,柱头3,浅裂;雌雄蕊相对长度多数为等长。嫩枝颜色为绿色;芽鳞有毛,黄绿色;叶浓绿色,厚革质,基部楔形,先端渐尖,上面干后褐色,无毛,稍发亮,下面同色,有长柔毛,中脉下陷,叶缘锯齿尖锐,较密,叶长111.47mm,叶宽41.43mm。果实为蒴果,黄褐色,圆球形或桃形,表面光滑,果高平均50.10mm,果壳厚度平均9.82mm,单果平均重量达到77.03g;种子性状多数为不规则,少有半圆形或圆形,种皮黑色,单果籽粒数平均6粒。综合比较,天柱种源的长毛红山茶更具有推广价值。在园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长毛红山茶为我国特有的木本观赏花卉种类,虽然分布地域广,但是该种的种群数量不是很大,且人为破坏严重,野生资源面临严重危机,急需保护和扩大种群。为了加速贵州花卉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强对该种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选育,建立比较丰富的长毛红山茶种质资源库,提高育种水平,培育出观赏价值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