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木繁育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11-13王一峰
王一峰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 742500)
《园林苗木繁育技术》是高职类园林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各种苗木繁育方法,掌握各种苗木繁育技术以及熟练应用各种技术进行苗木繁育的基本能力,最终胜任相关中小型企业苗木繁育与栽培养护岗位的实际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点分散,缺乏应用实例训练[1],不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动参与教学的因素较大,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机制[2-5]。
项目化教学方法从应用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需要完成的项目,再将项目内容分解成具体的工作任务,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岗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了现代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已成为了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6]。
该研究对《园林苗木繁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完成项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更多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培养目标。
1 教学改革内容
1.1 调查企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合格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实现毕业及上岗的目标。因此,要进行教学改革,有必要对需求企业进行调研。
通过对甘肃省内苗木繁育相关企业调查发现,主要的技术岗位有种苗繁育、苗木养护、大苗培育、苗木移栽、苗木检疫、苗木销售等,其核心技术就是各类苗木的繁殖及养护技术。因此,课题组根据校内外实训条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专业课程设置,对园林技术专业开设的《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及《园林苗木繁育技术》等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苗木繁育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了8个具体教学项目(表1)。
表1 《园林苗木繁育技术》教学项目
1.2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考核
1.2.1 成立项目小组。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及性格特点合理分组,成立项目小组,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负责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和人员协调工作。
1.2.2 布置任务。根据教学计划,将教学项目分解成具体的任务下达,任务下达后要求各组学生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查阅,初步制定任务实施方案(包括完成任务所采用的方法、依据、步骤、所需材料用具、完成人员等信息)。
1.2.3 理论讲解。在学生初步制定好任务实施方案后,教师详细讲解完成每个任务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确定最优实施方案。这样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决学生在设计任务完成方案时产生的困惑,实践联系理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1.2.4 任务实施。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入实践场所,按最终确定的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技术和安全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监管下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
1.2.5 任务总结。各小组在任务实施后写出详细的任务总结报告。从组内人员的安排、参考文献的筛选、方案设计的依据、技术安全性、技术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总结。
1.2.6 项目考核评价。采用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先让学生在任务总结的基础上以结果汇报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再根据每组任务完成情况、实施方案设计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每次任务完成打一次分数,全部任务所得分数总和记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记为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17级园林技术1班(测绘方向)(以下简称“1班”)、2017级园林技术2班(栽培方向)(以下简称“2班”)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2个班级在生源地、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大(P>0.05)。
2.2 方法
2个班级由同一教师授课,参考同一教材。对1班共50名学生采用“理论讲解+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2班共50名学生实行项目化教学。
2.3 教学效果考核
对1班和2班学生《园林苗木繁育技术》的学习效果采取以下3种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2.3.1 课程考试成绩比较。1班的《园林苗木繁育技术》考核采用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理论考核,所得成绩计为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随机抽取实训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考核,所得成绩计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2班《园林苗木繁育技术》实行改革后的项目评价法。对2个班级学生《园林苗木繁育技术》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挂科率进行比较分析。
2.3.2 问卷调查。在2个供试班级对《园林苗木繁育技术》教学效果满意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统计分析。
2.3.3 实训技能操作考核。选取“嫁接技术”中的“嵌芽接”技术、“扦插技术”中的“嫩枝扦插”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中的“无菌操作”技术作为技能考核的内容,根据实训完成情况及评分标准(表2)评定成绩。
表2 技能操作评分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程考试成绩比较结果
对2个班学生《园林苗木繁育技术》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图1。
从图1可知,2个班级学生《园林苗木繁育技术》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都有明显的差异(P<0.05)。1班的平均总评成绩为74分,大部分学生的总评成绩集中在70~79分之间,平时成绩平均为83.05分,大部分学生的平时成绩集中在80~89分之间,平均期末成绩为68.07分,大部分学生的期末成绩集中在70~79分之间;2班的平均总评成绩为84.9分,大部分学生的总评成绩集中在80~89分之间,平时成绩平均为85分,大部分学生的平时成绩集中在80~89分之间,平均期末成绩为83.77分,大部分学生的期末成绩集中在80~89分之间。
对2个班级学生《园林苗木繁育技术》挂科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班学生平时成绩不及格人数为1人,占2%,期末成绩不及格人数为14人,占28%,总评成绩不及格人数为5人,挂科率为10%;2班学生平时成绩不及格人数为0,期末成绩不及格人数为4人,占8%,总评成绩不及格人数为0,没有挂科的学生。结果表明,项目化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还能明显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2 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验证2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根据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并在2个班级中采取不记名的调查,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2班绝大多数学生对项目化教学方法表示认可,认为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对自己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并且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自己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3 实践技能考核结果
对2个班级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图2。
从图2可知,2个班级学生《园林苗木繁育技术》的技能考核成绩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1班学生的平均技能考核成绩为74.58分,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集中在70~79分之间;2班学生的平均技能考核成绩为88.52分,大多数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集中在90~100分之间。结果表明,项目化教学目标以实践技能的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综合性项目的完成反复对操作技能进行了复习训练,因此,2班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强于1班学生。
图1 17园林1班与17园林2班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统计
表3 教学方法评价调查结果 人
图2 17园林1班与17园林2班学生技能考核成绩统计
4 结语
《园林苗木繁育技术》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现代社会中衍生出了很多与苗木繁育相关的企业,而这些企业需要的往往是具有一定职业素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的理解为主要目标,弱化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明显不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方向[7-11],因此,必须要对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该研究通过对当地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对《园林苗木繁育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改革,重新确立了教学目标,整合重组了教学内容,设计了具体的教学项目,改革了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并对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课程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结果综合分析,2班学生的各项参数明显优于1班学生。表明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在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是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园林苗木繁育技术》的教学项目的选择与改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将是课题组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