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鸟类多样性分析

2019-11-13孙金标赵海鹏

中国水利 2019年20期
关键词:鸟种形目渠首

李 楠 ,孙 甲 ,孙金标 ,刘 斌 ,赵海鹏 ,3

(1.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100038,北京;2.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75004,开封;

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473061,南阳)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成员,有重要生态、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鸟类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其多样性是监测、评价环境重要指标之一。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自西南向东北穿过南阳农耕区,其间经过诸多河道,其封闭式管理形成了独特、稳定的生态环境。由于工程的特殊性,此前并无渠首段干渠鸟类相关调查研究,开展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鸟类多样性调查监测对评估该段生态环境、后期制定相关措施确保水质安全等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一、研究地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工程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境内 (32°17′—33°48′N,110°58′—113°49′E)。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5.7℃, 年降雨量 703.6~1173.4 mm。渠首段干渠长度为185.545 km,占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的12.95%,穿过南阳的农耕区,渠道两侧形成了相对均一独特的生态环境。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方法

主要调查方法为样线法。在干渠内不同地段沿渠内道路设置固定的样线7条,沿布设的样线采用肉眼观察为主,尼康COOLPIX P510相机、Nikula双筒望远镜(10 m×25 m)等协助拍摄、观察为辅,并记录遇见的鸟种。

根据温度等气候特征将季节划分如下: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 2月为冬季。分别在1月、4月、7月、10月进行一次调查,共有27次观测记录,其中冬季6次,其余季节各7次。另有补充调查数次。

2.鸟类鉴定

主要通过形态观察、声音辨别、拍照等方法观测和记录鸟类。对于难以识别的鸟种,通过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国鸟类图鉴 (便携版)》《中国鸟类系统检索(第三版)》等鸟类图鉴、检索表等鉴定,或请教专家进行鉴定。其分类、区系型、居留型等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等文献确定。

3.数据处理

(1)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为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Pi为属于种i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S为物种数;E为物种均匀度指数,Hmax为最大均匀条件下的多样性指数。

(2)Berger-Parker的优势度指数

公式如下:

式中,Nmax为优势种种群数量,Nt为全部物种种群数量。按照一般鸟类群落优势度划分方法,不同鸟类种群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定义为多度等级,10%以上为优势种,1%~10%之间为常见种,0.1%~1%为较少种,0.1%以下为稀有种。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期间共记录到13目31科55种,分析如下。

1.物种组成

以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为主,有17科28种,占所调查鸟类种数的50.91%;鹳形目次之,占9.09%;鸻形目占7.27%;雁形目和鹃形目各占5.45%;鹰形目、佛法僧目、鹤形目和鸽形目各占3.64%;犀鸟目、鸡形目和隼形目等各占1.82%。

2.鸟类区系

鸟类可分为古北界种、东洋界种和广布种3种地理区系型。调查结果显示,渠首段鸟类以广布种为主,有34种,占61.82%;古北界种13种,占23.64%;东洋界8种,占14.55%。

3.居留型

留鸟为主,共27种,占49.09%;夏候鸟11种,占20.00%;旅鸟9种,占16.36%;冬候鸟8种,占14.55%。

4.生态型

鸣禽居多,共28种,占50.91%;涉禽次之,共11种,占20.00%;攀禽6种,占10.91%;游禽4种,占7.27%;猛禽3种,占 5.45%;鸠鸽类2种,占3.64%;鹑鸡类1种,占1.82%。

5.保护级别

55种鸟类中,有3种鸟类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分别为雀鹰(Accipiter nisus)、白腹鹞(Circus spilonot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均为猛禽;8种鸟类被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23种鸟类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44种鸟类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种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保护鸟类,5种鸟类未被列入任何名录。

6.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计算结果显示,渠首段干渠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3.7619,均匀指数E=0.6507。优势度分析显示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崖沙燕(Riparia riparia)、 麻雀 (Passermontanus)、 喜鹊(Pica pica);常见种有 11 种,分别为白鹡鸰 (Motacillaalba)、 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家燕(Hirundo rustic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等;少见种21种,分别为白腰草鹬(Tringa ochropus)、金 翅 雀 (Chloris sinica)、斑 嘴 鸭(Anaspoecilorhyncha)、 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等;稀有种有 19种,分别为雀鹰(Accipiternisus)、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 金 腰 燕 (Cecropisdaurica)、苍鹭(Ardeacinerea)等。综合遇见率和物种优势度指数,麻雀(Passermontanus)为最易遇见的鸟类。

7.鸟类季节性变化分析

春季记录到的鸟种最多,为33种,占记录总鸟种数量的60.00%,夏季、冬季、秋季依次减少;在鸟类个体数量上,夏季最多,占鸟类个体总数的43.90%。冬季的鸟类多样性指数(H=4.7549)和均匀度指数(E=0.7869)最高,夏季的鸟类多样性指数(H=2.4135)和均匀度指数(E=0.4827)最低,这与夏季崖沙燕大量栖息于干渠内有一定关系,见表1。

表1 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特征比较

8.补充调查情况

2018年2月1日补充调查期间,在干渠附近观测到一只大白鹭(Ardeaalba),该鸟在河南一般认为系夏候鸟,此次在冬季被发现,居留时间超出记载,应具有一定的生态原因,其居留型是否变化有待进一步考证。2018年2月28日,在淅川段干渠内发现100余只斑嘴鸭、70只左右的绿翅鸭(Anas crecca)和50只左右的绿头鸭栖息;在开展的四季正式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量这3种鸟类栖息于干渠内。补充调查发现的鸟种未统计在四季正式调查结果内。

四、讨论与建议

1.家鸽是否野化有待观察

在正式调查中共记录到家鸽158只,秋季最多(占64.56%)。 全年调查过程中发现家鸽多活动于桥梁附近,且在跨渠桥下有筑巢现象,是否有野化现象需进一步深入调查。

2.夏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的原因

有数量相对较大的崖沙燕在渠内栖息,其总数量占夏季鸟类个体总数量的52.59%,使得夏季正式调查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

3.生态环境稳定性

在补充调查中麻雀、喜鹊、白鹡鸰、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白鹭(Egretta garzetta)等鸟种在正式调查中也有记录,且前3者所占比例较高,这与调查区域以鸣禽为主的特点符合;同样,和四季调查结果相同,补充调查显示涉禽占比亦仅次于鸣禽。据此,认为渠首段区域已形成鸟类栖息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

4.建议

鸟类作为有效的生态指标可以指示生态环境,鸟类的多样性可直接反映环境状况。本次调查是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鸟类资源的首次观测,建立了渠首段鸟类资源多样性研究基础,建议进一步持续观测,更深入分析鸟类与干渠水质状况的相互关系。

结合已开展的调查分析工作,提出如下建议:①开展干渠鸟类的持续监测,在明确鸟类多样性的基础上,结合鸟类食物来源和干渠水质分析,深入了解鸟类与水质、干渠生态环境的关系;②巡护过程中发现死亡鸟类应及时打捞,尽可能查明死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污染水体。

猜你喜欢

鸟种形目渠首
鸡形目鸟类巢址选择研究进展
基于鸣声组合特征与CNN 的电网危害鸟种识别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拍鸟“五部曲”
不同鸟类卵壳元素含量的差异比较
东海鲽形目种类组成与资源量评估
德阳市鸥形目鸟类资源多样性研究
应用三维动力有限元法对新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工程闸室抗震稳定性分析
观鸟,用自己的方式告别“自然缺失症”
黑龙江省灌区渠首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