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2019-11-13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互联网+院校

翟 宁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互联网+时代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摧生了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等新兴行业,并为创新就业提供新的领域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院校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实现高品质就业,需以“互联网+”为契机,将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从就业源头起步,更新教学理念,重塑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准备需求,促进大学生自主而全面发展。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 就业形势严峻

根据教育部发布数据统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7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2018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91.5%)略高,但实际就业效果与层次并不理想。例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要起点不高,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才素质的差异化是体现竞争优势重点突破口。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引导与扶持

2012年11月教育部公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2016年,以《行动计划》为抓手,各地系统抢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2017年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2018年进入“内部装修”和全面升级阶段。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观念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出现了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

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发展:简政放权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放管结合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优化服务便利创新创业;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推动更多群体投身创新创业;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服务创新创业融资需求;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创新创业作用;拓宽创新创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等等。

1.3 互联网+在创新创业中的优势

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降低了创业边际成本,促进了更多创业者的加入和集聚。大企业通过建立开放创新平台,聚合起大众创新创业者力量。创新创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跨境创业日益增多。技术市场快速发展,促进了技术成果与社会需求和资本的有效对接。

大学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适应互联网快速迭代与发展的需求。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在大学生就业的就业压力与国家的倡导扶持的双重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专业建设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但部分高职院校对“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导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为学生创新创业储备必备能量。

2.1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在于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导,以互联网+为手段与平台,培养出具有自主创业能力适用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只是停留于任务,单纯作为项目成果,背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另一方面,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深入认识,未能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欠缺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是其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难以深入开展。

2.2.1 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不够完善

实验室的构建要适合学生创新创业。所以实验室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层面。这些就是从学生的教育到师资配置到实验室都协同起来,才能为学生创新提供好的教育和平台。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需要一定软硬件条件的支撑。例如在实验室中需要配备一定的电脑,安装虚拟模拟软件系统,模拟网络创业策划与操作过程。同时建立师生互动网络平台,进行线下线下的指导与沟通。

2.2.2 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结构单一

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缺乏多样性,大多由校内专业教师担任,指导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不能对创新创业细节进行指导,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在制定创新创业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上也常会存在偏差,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贯彻大学教学始终。尽管有的院校会聘请社会上具有成功经验的创新创业人士来学校与学生分享创业经历,但由于师资政策不完善,教学计划与待遇措施的欠缺,使得教学不能系统进行。

2.2.3 校企业协同育人规范不健全

企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企业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的落脚点。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国内高校纷纷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创新办学理念,校企协同育人。虽然部分高校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尚处于初级阶段,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由于企业的营利倾向与院校实施细则未落实,使不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2.2.4 创新创业教育资金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经费资金主要来源于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其数量仍无法满足现实需要,需要向社会融资,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与细则,同时风险承担能力不足,使其社会融资计划缺乏可行性。

2.3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从动员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质量保障与监督评价管理等系统进行,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未落地的问题,仍停留在项目阶段,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3 “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应顺应“双创”的战略布局和“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从学生动员、课程体系与内容、保障体系、监督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与热情”。

3.1 重视“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理念认识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不是简单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加,而是借助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而创新创业理念的正确认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加强学生、教师与企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利于明确创新业教育目标,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路径,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主体对创新创业的参与积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环节应明确学生、教师、协同育人企业应完成的准备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环节工作内容

3.2 构建创新创业为主导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全新培养模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让学生、教师、高校、协同育人企业、政府在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中发挥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依据不同的学年分成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任务。(如图2所示)

3.3 制定创新创业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改革体系,进行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应包括理论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可分为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专业课、选修课、拓展课。专业课程设置以专业需要为主线,创新创业为主导;选修课程依据地区经济发展、特色产品设置;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创新创业进行调整。拓展课程,锻炼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抗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在课程设置中,要考虑企业的现实需求,借助互联网+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地方行业和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培养出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践课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时进行创新创业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如表1所示。

图2

表1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3.4 加强创新创业教师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院校要根据专业情况,提升创新创业教师实践能力。可以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或相应机构培训,或邀请校内外有创业经历的教师参与教学指导,或通过网络资源等弥补现有教师资源的不足,促进专业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从事思政工作的团学人员、辅导员教师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相融合,鼓励校外的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专家学者与校内教师相融合,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互联网+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