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欧盟对华政策的影响
2019-11-13韩雪莹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韩雪莹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 510420
一、"一带一路"对欧盟的影响
欧盟是否受到了"一带一路"的影响?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的基本逻辑和作用机制是什么?本文将说明欧盟受到一带一路的影响,并在第三部分阐述这种影响促使其在对华政策上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一)积极影响
欧盟受到"一带一路"的积极影响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对接和其他全球问题上的多边合作等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欧关系在"五通"各领域均取得了重大进展.虽然欧盟在2014年就提出了容克计划,但是在2017年发布的the investment plan and social pillar这份报告中指出,虽然容克计划帮助很多欧洲中小企业获得投资,但是容克计划和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忽略了长期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到目前为止,基础设施投资只占EFSI的3%.因此,通过与"一带一路"进行战略对接,欧盟有希望提升其基础设施的建设.
容克表示这是欧委员有史以来最大的带动投资的计划,目的是启动欧洲经济,预计该计划将增加就业130万.但该计划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质疑,其中最大的关切是210亿的种子资金是否能够撬动如此大规模的私人资本投入.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投融资成本上升,一方面是有财政空间的国家如德国一直对扩大投资持谨慎态度,不愿意加大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则是南欧等国家受到赤字和预算规则约束无法实施大规模公共投资.因此,自"容克计划"提出起,欧洲就对第三方资金持开放和欢迎态度.2015年6月,中欧双方领导人决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进行对接,对话探讨互利合作的具体方式,包括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强联系,决定推动建立"互联互通合作平台".此外,特朗普与其他七国集团成员国在贸易和气候变化问题上产生矛盾,让欧洲更重视与中国合作践行多边主义.
(二)消极影响
欧盟受到的"一带一路"的消极影响主要有:欧盟内部出现离心、成员国间相互竞争加剧和欧盟的价值观和标准遭冲击等问题.同时,欧盟在外部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
丝绸之路经济在跨国界的经济活动中,使欧盟的影响力遭到削弱.欧盟成员国间离心和相互竞争的程度加剧,价值观和各种法律法规遭到冲击.具体有如下的表现:
在"16+1"合作框架下,中国加强了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16国中有11国都是欧盟成员国,甚至有人认为"16+1"框架是中国将欧盟"分而治之"的手段.虽然"一带一路"奉行"多边主义",强调"互利共赢".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盟的团结.第一,在这一框架下,中东欧国家参与和获益的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波兰、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获益最多.而在"16+1"中,欧盟的成员国还有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这些想要获得投资或基础设施建设,却未实现愿望的国家则产生了失望情绪.中国对某些双边关系的加强也引发了欧盟的担忧.中东欧国家则面临程度不同的"合作真空",成员国之间争抢中国投资和基础建设的情况也同时并存.第二,在经济合作中,涉及中国的投资存在和欧盟投资规则不符甚至绕过欧盟投资规则的情况.一旦欧盟的标准遭到破坏,就说明成员国更愿意采用中国的标准而非欧盟的,这意味着欧盟的的凝聚力被削弱.第三,经济层面的问题引发了欧盟政治层面上的担忧.这一点在在南海问题表现得很突出.对于南海仲裁结果,欧盟引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认为这是国际法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还提出支持航海自由.但近年来得到中国大笔投资的的国家,如匈牙利和希腊,则不愿意公然这样表态.
欧盟可以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中合作,但欧盟同时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国际关系.在"一带一路"下,中国加强了与东盟的合作."欧盟的东盟政策显然和一带一路具有竞争关系".欧盟不仅给这一地区带来经济增长,同时还要保证东盟和中国的关系不能太近.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曾强调过"欧盟和东盟的伙伴关系是"最重要级别的".
二、欧盟对华政策的转变
长期以来,欧盟对中国实行"接触主义",认为这是确保中国和平崛起最好的方式.2016年6月22日,欧委会通过了名为《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的新一份对华政策文件.欧盟通过强调中国要符合各类"标准",遵守各种"欧盟准则",影响和引导中国的对外政策行为,维持欧盟的价值观和内部统一.值得注意的是,这在以往欧盟对华政策文件中是没有的.
在这份文件一开始,欧盟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随着中国的崛起,她'走向全球'的理念意味着中国寻求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欧盟应当参与中国的改革进程,在各个领域为双方谋求双边利益."随后,欧盟又宣称"中国内部的改革会产生外部效应,中国正在世界的舞台上寻求发声,所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欧盟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政治层面,在第二部分"接触的原则"中,欧盟强调自己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发出有力、清晰和团结的声音.当成员国和中国发展双边关系(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以"16+1"集团的方式)时,成员国必须要同欧委会、欧盟对外行动署以及欧盟其它的成员国"协调一致",以确保其行为和"欧盟的法律法规和整体利益"保持一致.此外,文件还阐述了"一带一路"还会造成地缘政治上的后果.此时,中国参与全球安全、防务的理由更加充分了.欧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引导中国参与热点地区(如中东地区)的安全防务事务.从这一部分来看,欧盟看到了"一带一路"带来的政治上的影响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欧盟政治影响力的削弱.
中东欧地区的东部和南部基础设施发展历来不足,"一带一路"建设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起来的欧洲基础设施网,将使地区间经济贸易迅猛发展.目前,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到匈牙利的中欧陆海快式联运已经开通,匈牙利、塞尔维亚和中国三方正在共同推进建设匈塞铁路项目,中东欧地区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基础设施完善后,中东欧国家的货物还可以进入中东、中亚和俄罗斯市场.中东欧国家一致认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这一地区可以在欧盟与中国之间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中东欧是德国的"后院",被德国视为传统势力领地.德国政府曾公开质疑中国发展同中东欧16国次区域合作的动机,认为这将破坏欧盟的规则,不利于欧盟的团结,同时也会影响德国在中东欧的利益.当中国积极推进同西巴尔干国家的互联互通时,德国则主导欧盟于2014年8月启动了推进西巴尔干地区加速融入欧盟的"柏林进程",积极布局西巴尔干的互联互通项目,并利用欧盟规则约束和规范中国在西巴尔干的投资行为.
经济层面,这份文件首先可肯定了欧盟和中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欧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和中国的贸易量占中国对外贸易15%.在对外投资方面,欧盟对中国十分有吸引力,所以中国和欧盟在经贸方面需要合作.但欧盟强调,中国必须确保"一带一路"平台是"开放"的,并且坚持"市场原则"和"国际准则".合作必须"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原则".在同欧盟国家合作时,欧盟外的国家必须遵守"欧盟提出的标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欧盟和中国的跨境合作.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欧盟的首要任务是"用改革创新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经济的"透明度".除了欧盟明确说明的有关"一带一路"的问题外,它提出的其它问题也直接和"一带一路"相关.这里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慢并主导经济、直接投资要符合自由市场标准和产能过剩问题.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的公共采购要遵循欧盟标准.此外,欧盟强调,直接投资要符合自由市场标准.由于比起欧盟的标准,中国的标准更容易达到.所以某些成员国在实际做法中更愿意采用中国标准,获得经济利益,欧盟的标准遭受冲击.与之相对应,欧盟在这份文件中提出:欧盟欢迎中国的投资,但前提是要和欧盟的法律、标准保持一致.同样地,欧盟要求中国的直接投资要自由市场原则为条件.在文件中,欧盟提出要提高"核心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专利标准"和"食品标准"等一系列"标准".
三、对策与建议
欧盟和中国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局部的博弈和纷争不能影响战略全局,局部利益的冲突方式是"斗而不破",目的是形成新的战略合作.对此,阿什顿有过准确的判断欧盟很难改变中国社会",中国和欧盟"未来的趋同应集中在双方具有共同立场的领域中.在大国身份日趋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欧洲毫无疑问隶属于发达国家梯队,属于仅次于美国的传统大国,是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对接之地.应采取应采取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双方应在关键领域实行标准、法律法规一致性的对话、探讨,避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失败和市场进入障碍.中国还需要了解欧盟的法律法规.不只是经贸投资领域,其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要掌握.比如一些投资项目会涉及到劳动法、环境法、移民法等.中国还需要了解欧盟的意识形态,知道欧洲人想什么、怎么想、需要什么、顾忌什么.只有掌握了这些,中国的投资才能顺利地进入欧盟的项目,并获得成功.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及跨国经济活动中还需要重点关注我国国有资金支持的境外项目如何监管,在采购中如何平衡当地采购和国内采购的关系.最后,研究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