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克思主义美学及当代启示

2019-11-13李博佳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本质美学马克思主义

李博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美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先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人类审美意识、美与艺术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马克思美学理论的统称。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一下几个内容:第一、美的本质与起源理论。劳动创造了美,美与人的本质和力量相关。第二、美的规律理论。马克思认为,人们进行创造美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而非任意性活动,人们通过遵循美学来进行工作和创造,可以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创造具有美的事物。第三,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理论。这种理论除了探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所存在的尖锐问题,同时,又分析了美学方面,异化劳动对审美活动既创造丑、又创造美的意义。第四,艺术本质理论。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包含了很多研究内容,互通互译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批判方向。自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起,文化批判就一直存在,很多人都将批判定义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和基础,大多其他理论的完成都是建立在批判主义之上的,批判也能让马克思主义美学不断改革,不断变更。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文化批判已经从政治、经济层面渐渐转化为精神层面,不断能对“他者”不正确的思想概念批判,也是一次很好的反思和自省。第二,美学的基本理论方向。包含了形式批判、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生产,是在马克思主义总体理论框架下衍生的理论框架,具有现实感,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概念突出出来,保证一个理论层面的基础作用【2】;第三,本土化理论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者从他者的话语中复制,并逐步向本土化转化,形成更多的文化认同感。深化本土意识和文化共同性,随着不同时代的不同情况,找到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基础的本土化美学新方向。

二、劳动产生美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作用,强调把人的意识、人的需求作为原则,人类一切的生产劳动都是为了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审美活动正是人类进步的象征,人类从自我认识到自我欣赏再到欣赏世界的全过程,也是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是人的价值和人的本质的体现,将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想对立的状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而做出改变,通过劳动的形式,来品鉴美并创造美,创造活动也就是美的重要前提。人与自然的对象化,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重要基础,其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的人化,也就是通过人为手段,来给自然赋予人的符号。二是人的对象化,也就是将自身融入到自然中,产生美的体验【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产生美这一理念。他指出美既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但又不能离开人的感觉而孤立存在。“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醉卧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4】这也就说明客观存在的音乐美激起了人们对音乐的美感,如果人们对音乐没有任何感觉,又何谈音乐美呢?在《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提出了这一美学的思想,而且在后来又做了充分的论证“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5】马克思认为,人的美感的形成是以往世界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是人本质力量的一种提箱,如果一个人缺少对美的事物的感觉,他也就不可能感知美、认识美、表现美。而人的实践活动又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人们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美的意识,又按照美的规律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出土的古代生产装饰品为例子,他们把贝壳、兽牙打磨穿孔,并装饰成项链佩戴,这就说明古代人就已经开始在劳动中寻求美的视感。比如在古希腊出土的彩陶,本是用来储存居民用水的器皿,但是古人在器皿上涂绘上各种图画,渐渐的又盛水器皿发展成现在的装饰陶艺。这就说明,劳动产生美。

三、新时代“美”

在马克思提出劳动产生美之前,人类就开始了对美的探究。在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是和谐与比例”,苏格拉底以“有用为美”,柏拉图认为“美在理式”,亚里士多德视为事物的客观性,休谟主张“美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狄德罗提出“美在于关系”,康德认为“美是道德观念的象征”,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主张“美是生活”。在中国,有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美学、墨家重生产的实用美学、道家重人性与人情的意境美学、法家重规范的创造美学、佛教主空重悟的美学思想,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则呈现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美的理解和追求。【6】

新时代“美”的四重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7次提及“美”,包括14次“美好生活”、3次“美丽”强国、3次“美丽中国”、2次“美好未来”、1次“家庭美德”、1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次“优美生态环境”、1次“美丽”自然、1次“美丽”世界,勾勒出新时代美的四重内涵。美是人们的自古有之的追求,也是人们心中的向往,十九大中提出建设富强、法制、健康、文明、美丽的中国,更把对美的追求提到我们的政治目标中,在保证人民物质生活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应提升人们对美的认识,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建设美好家园,有用良好美德,优美生态环境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应该为止而不懈努力,传承并发扬马克思主义美学。

猜你喜欢

本质美学马克思主义
盘中的意式美学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外婆的美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纯白美学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