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立统一规律中“矛盾”的理解
2019-11-13范中翾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范中翾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个人赞同黑格尔曾下过按哲学概念上矛盾的定义:“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事物辩证矛盾不是思维中错误论断的矛盾,而是现实的矛盾。这种现实的辩证矛盾在我们的正确反映,就形成了思维中的辩证矛盾。正确认识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的区别,从另外一种角度看,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十分必要。须特别注意的是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区分开来。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而辩证矛盾则是指在客观现实中,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前者是一种认识上的逻辑错误;而后者则是认识对象所固有的,应予正确地反映。
一、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性质根本不同
逻辑矛盾是由于人们的思维违反形式逻辑中矛盾律的要求而产生的逻辑错误。矛盾律是指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反对或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承认它们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可用公式表示为:A不是非A。这个公式中的A,表示思想(概念或判断),“非A”表示对A的否定。违反矛盾律的错误是:自相矛盾。现实的矛盾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以及人的思维中。列宁把它称为“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现实的辩证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正确反映,就形成思维中的辩证矛盾。它同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形成的逻辑矛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二、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关系也不同
在逻辑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关系是绝对地互相排斥,是单纯的否定,没有任何联系环节。而辩证矛盾则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统一体,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如,“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人民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两个矛盾的判断,矛盾双方绝对排斥,不能同真,这是逻辑矛盾的特点;然而在“人民教师既是先生,又是学生”这一判断中,矛盾双方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这正是辩证矛盾的特点。
三、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表述也不同
逻辑矛盾是在不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时出现的,是伴随着两个互相矛盾、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的思想或论断出现的;而我们的思维要正确反映辩证矛盾,就要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中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排斥的矛盾双方关系,如果用判断来表示,就应把这种矛盾双方的关系完整地表述在一个判断里。例如,“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这“一年一度”和“千载难逢”便是自相矛盾的;而“我盼过年,又怕过年”,则真实地反映了“我”对过年的矛盾心理。可见,思维中出现的逻辑矛盾和辩证法中所讲的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两回事。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思维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维内容是反映在思维中的客观现实;思维形式是思维内容各部分统一起来的联系方式。思维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是运用各种思维形式都必须遵守的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矛盾律,它要求排除的只是思维过程中由于前后思想不连贯、逻辑混乱而产生的逻辑矛盾,但并不否认事物自身固有的辩证矛盾,因为事物的矛盾是客观的,而正确反映事物自身的辩证矛盾不会形成逻辑矛盾;矛盾律要求思维不自相矛盾,只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不应有自相矛盾的思想和论断,但并不反对和排斥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可以有互相矛盾的属性。与此同时,在理解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区别时,人们还必须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恩格斯曾形象地把形式逻辑同辩证逻辑的关系比喻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我们知道初等数学研究的是常量与匀变量,高等数学研究的是非匀变量。从属性上讲,形式逻辑是表述静态真理的格式,辩证逻辑是表述动态真理的格式。所以,辩证思维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和前提而产生的,两者性质不同,但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统一起来。
我们说:“人民教师既是先生,又是学生。”在这个判断里,完整地反映了人民教师肩负教书育人和继续学习两方面任务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存在思维中的逻辑混乱和逻辑矛盾;如果我们对上述正确判断,在肯定的同时又加以否定,如在肯定说:“人民教师既是先生,又是学生”后,接着又加以否定说:“人民教师并非既是先生,又是学生”。这样就出现了两个逻辑上自相矛盾判断,这不仅为矛盾律所不容许,而且也不能对事物矛盾作出正确的反映,不符合矛盾分析法的要求。辩证的分析方法是符合矛盾律要求的。在这方面,唯物辩证法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向我们提供了典范。毛泽东也很重视逻辑,他的许多著作也都有严密的逻辑。在《论持久战》中,对敌我双方存在的相互矛盾着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作了深入的分析,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成为运用辩证逻辑的又一典范。可见,我们承认事物的辩证矛盾,并不容许逻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