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民政府后期走向反动的原因
——以经济因素分析
2019-11-13姚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姚旺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武汉国民政府成立于1926年12月23日,止于1927年秋,维持了8个月左右的时间。前期比较进步革命,但后期随着左派的汪精卫逐渐右转和叛变,武汉国民政府也逐渐走向反动,史学界有观点认为是汪精卫使武汉国民政府走向反动,但历史事件不能仅仅归结为个人原因。早在武汉国民政府建立之前,经济问题就早已存在,尤其是北洋军阀的掠夺,农村经济凋敝,城市工商业萧条,生产遭到破坏,这都给新生政权的维持与巩固造成了极大困难。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遭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武汉国民政府也采取过反经济封锁斗争,但都成效不大,经济状况始终未能恢复,经济问题一直困扰着它。
一、经济危机早已存在
武汉国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财政上的赤字严重,在财政支出上又以军费和政费最为突出,数额庞大,是造成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武汉国民政府成立之前,庞大的军费支出导致财政危机的局面就已存在。早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事迭兴,加之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军阀的控制,农村经济凋敝,城市工商业衰落,大大影响了财政收入,这时就已面临财政危机。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也曾采取过没收官僚军阀逆产借钱排款征捐加税等措施,但都没能解决军费问题。国民政府迁汉后,军费占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七、八十,以致有人说,武汉政府的财政就是筹饷。在湖南,“早在1926年12月时,湖南地方政府的收入每月相当于八十万美元,而支出却是一百四十万美元。”①在湖北,仅唐生智的第八军月需军饷则是一百二十万元,支出如此浩大,收入状况却不佳。财政除了庞大的军费开支外,还有政费,本来政费易于控制。但由于各级机关团体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管理和办事人员无限制地膨胀,政费支出也是有增无减。
本来武汉国民政府自身就存在经济危机,国内外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则更是雪上加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强。
二、国内外反动派的经济封锁
第一,交通断绝,货运遭阻。在交通方面,武汉位于长江汉水和京汉粤汉铁路的交汇处,如果交通阻滞,对外联系中断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遭到致命的打击,在武汉政府的前期,京汉铁路一直为吴佩孚张作霖所阻断,阻塞了武汉与华北、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到了第二次北伐胜利后,也只能通至郑州。广东“四·一五”屠杀和湖南“马日事变”后,粤汉铁路也不能畅通,也中断了与湖南两广的经济往来。由于陆路交通基本被堵断,长江就成了武汉国民政府的重要命脉,但长江的状况为:下游一带,沪汉交通,全恃外轮,完全由英帝国的怡和太古和日本帝国的日清公司所把持,他们垄断航运,任意抬高客运费,经常提出无理要求。汉口英租界事件后,英帝国主义借故停驶,从而給沪汉交通沉重一击。“长江交通,极感不便,商旅尤为困难。”②长江上游,四川军阀刘湘、杨森投机革命后,在蒋介石的收买下,不久亦反水,武汉与长江上游的联系被阻断,经济关系完全中断。“通衢”变成死港。不仅使靠转运货物而繁荣的武汉出口贸易无法进行,也是武汉的粮食、燃料顿感缺乏,使得武汉工厂停工,商店歇业,使社会生活限于瘫痪状态。
第二,扰乱金融,停止汇兑。当时的武汉,不仅在经济上与上海密切联系,对上海极度依赖,在金融上也是仰承上海的鼻息,受制于握中国牛耳的上海黄埔滩外煽动一些大官僚资本家,将现金汇至上海天津各处。另一方面,上海各银行均不向武汉放款,只一味收进武汉的现金。英日帝国主义在武汉大量吸收存款,套走现金,后来又借口“一·三”(收回英租界的群众运动)和“四·三”和日界军队开枪射击中国人事件,宣布关门停业,使得一般商人应提买卖契约行为之期票不能兑,造成汉口的银行钱庄纷纷倒闭,一般工商业者因资金枯竭,无法营业。上海北京等地银行宣布不与武汉汇兑,拒用武汉政府的钞票。使得金融阻滞,汇兑不通,纸币贬值,经济衰落。
第三,关闭工厂,破坏商务。北伐军进汉不久,一些和官僚军阀有联系的工厂商店相继关闭,造成工人失业,生活困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各国加强对武汉进行经济侵略,先后在汉口建立了纺织、制革、香烟、砖茶、面粉、打包等近百个工厂和数以百计的洋行及一些银行、轮船公司,控制了武汉政府的经济命脉。北伐军进入武汉后,他们使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对武汉进行要挟和破坏。1926年11月,英国率先发难,关闭了它在汉口英租界和硚口的两个香烟工厂,使三千余名工人失业。汉口英租界日租界事件后,英日两帝国主义关闭了他们在汉的全部企业,停止一切经济活动。这使得武汉的工商业因无原料、燃料和货源,无法进行商务和生产活动,导致破产倒闭,工人生活无着落,加剧政府的财政经济困难和社会动乱。
原本武汉国民政府就存在经济危机,加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对武汉的经济封锁后,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武汉国民政府进行了反经济封锁斗争。
三、武汉国民政府反经济封锁的斗争
第一,集中现金。四月十七日,战时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总工会代表的列席下通过《现金集中条例》,并予颁布。集中现金条例一颁布,立即遭到国内外反动派的破坏,蒋介石煽动一些银行与武汉断绝经济往来,帝国主义者不仅拒绝了武汉关于合租票据委员会经营沪汉汇兑的要求,还大量在武汉套购银元以及用来维持市面周转的铜元。应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之请,上海租界工部局的帝国主义分子,封闭了苏联的远东银行,堵死了武汉国民政府所依赖的沪汉汇兑的唯一渠道。这样,武汉与全国几个金融中心的联系,完全被切断。
第二,增发纸币。为应付庞大的财政开支,武汉政府增发了一批纸币。到了五月,在市面上的纸币和债券达到七千五百九十五万元之巨。③此外,还发行铜元票和“北伐胜有奖利券”。这种做法,虽能解燃眉之急,但却后患无穷。这更给国内外反动派反动的口实。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首先“电令长江下游各地,禁止现金运往武汉,并禁止汉票在该地行使。”④接着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各省市也相继禁止武汉政府发行的各种纸币。一些奸商将大批纸币在武汉购买土产设法运沪转售现金。使已经多得不能再多的钞票继续增多,加剧通货膨胀。
第三,恢复交通。武汉国民政府为恢复沪汉航运,不惜采取“战略退却”的外交政策,尽力劝说英日帝国主义轮船通航,英日帝国却借机把运费抬高,是平常价格的43.4倍,而且都要现金。武汉与外地的交通并没有解决,经济联系仍旧被中断,反而经济危机被进一步加剧。
第四,救济失业。“四.三”事件后,武汉国民政府组织了以苏兆征、陈公博、谭平山为首的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着手救济因日商关闭企业而失业的工人。尽管想得周到,有些已开始实施,但多数根本无法施行。如:武汉国民政府原答应每日拨出的10万救济费,由于武汉国民政府长久存在的财政赤字问题,以致不得按期分发,并未解决工人困苦。又如:令工商业者复业,将不复业的招商承办以及征收新的捐税等,均由于交通堵塞汇兑不通经济衰落,事实上也办不到。
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长期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由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经济封锁,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危机又进一步加深,虽然武汉国民政府有进行过反经济封锁斗争,但经济危机还是没有解决。时间越长,问题也越来越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继而到了后期,政治危机也开始突显。
四、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武汉国民政府这个特殊形态的政权虽是国共合作政权,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并没有掌握主动权。当国内外反动派疯狂地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时,经济出现种种困难和问题时,这个政权采取的经济措施有多失当,收效无几。他们无法把工农群众引向到从经济上建设北伐根据地,奠定革命胜利的经济基础上来。因而在经济战线上打了败仗,使工商衰落,财政锐减,广大群众长期苦不堪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上的盛衰是政权存亡的关键,武汉国民政府这个政权后期终因政权内部不可挽救的经济危机而导致各阶级、阶层迅速分化,致使更多的人对它心怀不满,也迫使汪精卫逐渐右转,以致于逐渐走向了反动。
综上所述,武汉国民政府后期走向反动是迟早的事,因为这个政权的一开始就存在着财政危机,不但财政危机得不到解决,还导致了金融紊乱、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到了后期自然是抵挡不住,必然导致国民政府走向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