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运用
2019-11-13李合民
李合民
一、线条的质量与质感美
1.线条的质量
现如今很多学习工笔画的初学者会把注意力放在色彩、肌理、设色等一系列颜色方面,然而对与画面中所要重点突出的线条美感、空间、阴阳方面的深入理解就显得少之又少,看一幅工笔画,画面中线条的美感,质感,力度,弹性各方面质量如果不过关,这样就会使画面欠缺响应度灵性、神采与韵味。既然是注重线条美的工笔画,在作画的时候,不可抢速度,气息不能断,气断了,线条的质量就会没有美感。把气息连起来,把速度放慢,把心放沉稳,线条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力度就会浮现出来。
2.线条的质感美
中国传统工笔画在造型上主要体现在“应物用线”,不同的物体表现对象,运用的不同的用笔技巧和用笔理念。可以说好的工笔画首先要有好的线条,线条的好坏是一幅工笔画成功的关键,线条能体现出这幅工笔画的成功与否。工笔画的线条出现的较为深远,线条的发展呈现出缤纷多姿的局面。画中有着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意味,工笔画的发展,是线条具有独特魅力,万物姿态都会在笔下用线条勾勒成为美丽的音符,形成优美的旋律,画面中的线条魅力将是永恒的。
二、线条的分类
工笔绘画中的线条被大致分类成十八个种类,传统线条方法“十八描”,用线条勾画物象时使用的描线方法,常用于描绘衣纹水云。工笔画中,讲究的作画时用笔要“虚入虚出、实入虚出、逆逢入纸、顺逢切入、收笔回锋”多种不同的下笔用线的变化,线条的美感和技巧在画面中得以体现。这种不同的变化,在作品的画面中,都是通过线条来进行表现与突出,便以达到理想的美感,了解工笔画中的用线原则方法,需要从线条的质感、空间、明暗、虚实这四个方面进行理解,中国工笔画虽不同于山水画、写意画对质感、空间、明暗、虚实那么明显的空间,形体,意境的表达,但也要有这方面的渗入。传统工笔画的“十八描”,分别为兰叶描、柳叶描、竹叶描、行云流水描、铁线描、等十八种类型。描法多用于工艺绘画的壁画与刺绣等,铁线描:这是一种无粗变、强硬的圆笔线。琴弦描:在工笔画中用于作人物衣服与褶纹柔软物的描法之一,琴弦描的线条外在形状平直、挺拔。第二类虚起实收,用笔勾线时做到虚起然后实收可以达到笔到意不到的境界,这第二类的线描中有三种:一是镢头钉描,二是钉头鼠尾描,三是枯柴描。
三、线条的美感
工笔画讲究的是既要工整又要包含细腻,一幅好的工笔画看重的是线条,除去工笔画的颜色,工笔画的线条魅力便会散发出来,呈现出另一种魅力。单纯的工笔画线条既有很强的平面性,也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感。中国画的空间感是“透视”,西方是以散点透视为主,便于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西方绘画不讲究造型的精准,中国画重要审美体征之一便是精准。在工笔画中,画面中靠近前面的物体,用线的方式越严谨厚。工笔画中的线条讲究的是“近浓远淡、近实远虚”,能很好的体现工笔画的韵律感与节奏感。早期的线条在作品中,生动、鲜明、挺拔、有力,多画有纹路、人面、鱼虫、鸟兽等形象,使拙朴原始线条艺术美扑面而来,隋唐便有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线条说法。
唐宋以来,工笔画为代表的人物之一线描大师吴道子,所勾勒的线条有着“吴带当风”的美誉,观其画面人物,衣带飘动,生动飘逸。有着高度的“节奏感”和“运动感”,画面中线条的艺术审美效果,美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吴道子白描代表画《送子天王图》,以写异域故事的方式表现,画中的人物,神鬼蛇兽等,将中国化与道教佛教等中国本土变化至盛唐相融合,画面的美与紧张感通过线条进行表现,线条大气唯美,观后画中人物历历在目,画中人物想象奇异,神驰目眩。整幅画中吴道子利用其独特的“吴家样”线描的描法,在画中流转随心,张持有度,无论是在人物的衣纹上,还是蛇神的身体刻画上都用线条表现贴切生动,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馀。天衣飞扬,满壁飞动”,设色亦遵从于形象的塑造,并且还创造了一种淡着色法,“其傅采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被世人“吴装”。在此画中不追求绚丽,落笔雄劲,气势博大。作画中着极为熟炼的行笔技巧,不需颜色粉染就可以使观者铭记于心,线条轻重节奏与粗细十变化将其白然升华饱含生命力,画中重线条和用笔的流转动势生生相息,呈现出典型“吴家样”的兰叶描,线条究起伏变化与画面本身内在气韵,通过线条的美来表达整幅画。
结论
工笔画的以线造型是这类画种语言表达的基本法则,用线条来进行表现真正的工笔画,这不仅是进行一味临摹,复制,然后变得怡然自得自我满意,不能只是一味的墨守成规,应对传统工笔画进行继承与发扬。工笔画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其工整的画风,快活的形态越来越深受更多人们的喜爱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