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2019-11-13白相文
白相文
引言
语文学习一直是学习过程中一个较难的环节。语文学习之中包括众多的理论性知识及跳跃性思维知识点,对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着极大程度的考验。“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混合式学习便是将传统的教学课堂与现代化的MOOC 模式进行完美衔接,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语文学习的内容以另一种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语文学习过程由被动变成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利用网络大数据,模拟语文情景
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充满着信息数据的帮助与服务。传统语文教学上只能利用教材内信息内容进行讲解,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则结合一些日常经验或生活经历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内容的消化吸收。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教育学者便着手于“互联网+”利用网络上庞大的信息数据资源,在课堂之上模拟出教材知识中的语文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之上便能感受到实际的语文情景变化,更深层次的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内容的理解程度,让语文课堂变得更高效。
例如,教师可有效利用网络大数据及多媒体,将课文中晦涩难懂的知识,进行情景再现。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其他学生及教师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如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相较白话文而言,学生在对其理解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更是无法深刻体会。这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其制作成教学视频。将文中所表达的人物或是意境进行更直观化的展现。这样,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基于声音与动画,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更能积极的进行理解与吸收。
二、在语文上导入微课技术,对教学难点逐一突破
“互联网+”模式下诞生出一种新的课堂方式,微课技术。微课技术是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结合信息技术,将碎片化的知识内容、教学过程和课程素材等资源进行集中展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一些重点难点内容会在章节中体现出来,这些语文难点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偏高,需要学生结合前后知识,并将内容不断转化。这些难点也是考试过程中的易考点、易错点。一旦学生对之前的学习内容理解不透彻或是存在知识点漏洞,便很容易浇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微课的导入是必然的。一方面一个个的简短小视频,不会占用过多的授课时间,且课堂展示也比较容易,不再局限于课堂板书,需要学生用大多数时间去等待。另一方面,微课可以长时间的保存。对于一些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点,教师可以不定时的播放,加深微课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例如,教学中,针对于信息技术中的微课技术,就可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更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教师讲授古诗词时,可将其文中描绘的意境已视频及图文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利用视频课件、投影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等,结合所用可利用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师营造更轻松的情境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小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更深入的去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其含义,并有效加深其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等。
三、转变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建立知识框架
传统模式之下,教学内容的传授都是教师来完成。尤其是一些学校为追求教学进度,快速推进课堂教学。课堂之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知识传授,最后再通过大量做题进行知识巩固。这种教学模式是极其不可取的,学生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变没能打下概念知识基础,即使能将大部分内容记住也无法根据题型进行灵活应用。再加上新知识的大量堆积,学生还没来得及进行课前的学习预习和课后巩固,便匆匆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学生在脑海之中还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框架。知识结构框架是学生串联全部内容的重要关键。如果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出现大量语文知识空白,难以进行二次复习,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因此,利用“互联网+”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课堂的主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将全部知识逐渐融入其中,最终取得重大突破。
例如:语文教材之中的内容经常是以一个单元为结构单位,这一个单元内所讲述的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管理性。教师可以在授课之时逐步买下联系的伏笔,在进行总结之时借助“互联网+”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教材的内容。
结语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课堂教学,“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更容易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更多的作用是逐渐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内容的积累,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内容,对遇到的困难去自己克服,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