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对平台有多重要
2019-11-13秦源
| 文·秦源
人还是那个人,平台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商战剧《乔家大院》。
剧中有这样一段故事。穷困潦倒的秀才孙茂才投奔乔家后,在乔家十分艰难的时候,穷尽全力帮助乔家摆脱困境,立下汗马功劳。乔家上下均尊称其为孙先生,更是拿着年薪3000两银子的天下第一薪水。
后来因为私欲被赶出乔家后,孙茂才又想投奔对手钱家。利令智昏的孙茂才对曾经夸自己值3 万两银子的钱家说:“乔家的生意都是我做的,我也可以帮着达盛昌把生意做大。”结果遭到钱家的讥讽和挖苦:“孙茂才你搞错了吧!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人还是那个人,平台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
个人能力赋予平台的变化
2019年4月,苹果CEO 库克的首本自传《将苹果带入下一个阶段的天才》开卖。与乔布斯相比,库克带领下的苹果失去了几分野性,平添了几分稳重。至于他是否能给苹果带来新的奇迹,外界似乎仍带着几分猜测。
事实上,包括库克在内,苹果至今有过7 任CEO:1977年-1981年在任的迈克尔·斯科特,1981年-1983年在任的迈克尔·马库拉,1983年-1993年在任的约翰·斯卡利,1993年-1996年在任的迈克尔·斯平德勒,1996年-1997年在任的吉尔·阿梅里奥,1997年-2011年在任的史蒂夫·乔布斯,2011年至今在任的蒂姆·库克。
外部空降而来的第一任CEO 迈克尔·斯科特,对苹果最大的贡献是在苹果创立初期出任苹果CEO,让苹果在早期得以规范化地运营起来。
第二任CEO 迈克尔·马库拉曾是苹果的投资人。在他担当CEO 期间,他帮助苹果推广最初的两款电脑“Apple I”和“Apple II”,并为公司提供了信用和风险资本。他解决了令初创公司最头疼的钱和渠道问题,还曾在1985年-1997年间担任过苹果董事长,直到乔布斯重返苹果并成立新的董事会才离开苹果。
第三任CEO 约翰·斯卡利曾是百事可乐前CEO。苹果聘请他是希望借助他的营销技能帮助公司出售电脑。可惜隔行如隔山,百事可乐作为快销品与作为耐用品的电脑有着属性上的差别,约翰没有交出满意的答卷,苹果的经营还一度陷入困难。最后他甚至被Portfolio 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差CEO 的第14 名。
第四任CEO 迈克尔·斯平德勒是苹果内部晋升上来的高管。在他担任CEO 的3年内,苹果遭遇了两个操作系统的失败。还有报道声称,他领导了与IBM、Sun 和飞利浦的并购谈判,直到1996年离职。
第五任CEO 吉尔·阿梅里奥是苹果任期最短的CEO。在他极短的任期内,帮助苹果放弃了低质量的产品,推出了Mac OS 8,还斥资4.29 亿美元收购了乔布斯的NeXT。但在任的这一年,苹果的股价也跌至12年来新低,这种成绩最终导致了阿梅里奥丢掉工作,并由乔布斯继任。
第六任CEO 便是大名鼎鼎的史蒂夫·乔布斯。这位苹果曾经的联合创始人走上苹果CEO 的位置后,将苹果改造成了一匹狂飙的野马,不仅重新定义手机,还将移动互联网推向了广大民众中去,引领了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潮流。
如今的苹果,由第七任CEO 蒂姆·库克掌舵。这位被乔布斯的光环所笼罩着的现任CEO 曾经是乔布斯直觉的贯彻执行者,在每个苹果惊艳世界的产品背后默默地付出着。在他掌舵的8年中,苹果这样的巨型公司,内部管理却一直井井有条,没出过大乱子。
回顾苹果的40 多年历史,同样是苹果公司这个平台,不同的CEO 则带给苹果不同的变化,而7 位CEO 自身的功过,也在历史的回顾中一目了然。
同样的平台,为何有的CEO 让苹果举世瞩目,有的CEO 却被评为美国最差CEO 之列,有的在内部管理上可圈可点,有的在外部运营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便是个人能力的差异,有人擅长开疆拓土、扩展市场,有人擅长整合资源,有人擅长宏观研究,也有人喜欢细节执行……
这也就注定了,不同的人才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将带来不同的变化。
平台成就不同的人才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在20世纪初有一个名为盛大的网络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传奇的游戏,至此中国的网络游戏开始了它的传奇之路。而这款游戏也造就了我国的一位首富,中国第一网游也由此诞生。
虽然,如今的盛大游戏已易主,但盛大培养出了许多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的张勇、趣头条的谭思亮等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据统计,从盛大走出来的人自主创办的企业已超过280 家,其中就包括UC、万能钥匙等独角兽企业。
事实上,培养无数优秀人才的平台不胜枚举。IT 桔子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阿里巴巴共培养创业者541 人、投资者50 人,代表人物有唱吧创始人及CEO 陈华、滴滴出行CEO 程维等;腾讯培养创业者435 人、投资者38 人,代表人物有凡趣科技Vanchu CEO 张威、投资人梁宇等;百度培养创业者326 人、投资者28 人,代表人物有91 外教网联合创始人张栋、今晚看啥联合创始人胡一川等;微软培养创业者243 人、投资者33 人,代表人物有唱吧创始人及CEO 陈华、品品美食CEO 惠轶等;华为培养创业者222 人、投资者31 人,代表人物有云家政CEO 薛帅、同渺信息创始人胡俊锋等;新浪培养创业者203 人、投资者20 人,代表人物有友宝Ubox CFO 黄次南、蚂蜂窝联合创始人及CEO 陈罡等。
这也就说明了,一个好的平台意味着更好的起步,有自己成熟的培养体系,也意味着更丰富的资源。
有一位曾在初创企业工作过的女士表示:“在那家公司,和自己创业没什么区别,资金要我去筹措、供应商要我去找、客户要我自己去开发、甚至连规章制度我都得起草,干扰太多。但现在不同了,对于大企业来说,这些资源都是已经具备,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可以腾出精力大展拳脚,把功夫用在关键环节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一个好的平台意味着更高的格局。优秀的企业是人才的聚集地,每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的视野和格局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骑自行车1小时能走10 公里,坐汽车1 小时能够跑100 公里,乘飞机1 小时可以跑1000 公里。对于人才来说,平台就如同交通工具,不同的平台也将赋予人才不同的成就,骑车有骑车的风景,飞机有飞机的速度。
错把平台实力当个人能力
王先生原本在一家大公司里从基层熬到管理层,在逐渐得到领导重用之后,开始变得骄傲了,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在哪里都可以混得好,最后选择了跳槽。跳槽以后来到了一家小公司工作,起初的时候觉得个人能力可以胜任工作,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却发现这份工作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最后不得已离职了。
丁先生曾在某国际大型医疗器械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由于和客户关系处得不错,业绩在团队中一直名列前茅,于是也开始有了其他想法。当一家小器械厂家向他抛来橄榄枝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家底薪和提成都较高的小企业。他原本认为那些与自己常年称兄道弟的客户会跟随自己转战新东家。但事与愿违,客户信赖的还是大企业的信誉与品质,之前轻易拿到的客户,现在如何努力争取也只得十之一二;之前无需费力维持的关系,如今即使小心翼翼也往往会失之交臂。
这时,很多人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真正有实力的是平台。离开这个平台后,平台所赋予的光环也尽数散去,剩下的才是你真正的能力。有人带着大量累积下来的资源,欢欢喜喜离职、跳槽升职加薪,结果资源其实并不属于自己,自身价值也直接降到冰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看两个方面:平台和能力。有能力,缺乏平台,也可以发展起来,但是速度会很慢;有平台,没能力,也终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强大的个人能力是企业最需要的,企业是职员个人能力的最大受益方。而好的平台对于求职者来说是最重要的,想要一个好的发展,一个好的平台是必须的。
人可以靠平台,但千万别把平台的资源当作自己的能力。当在职场上如沐春风、事事顺利时,最需要看清的往往是,到底优秀的是平台还是自己。个人能力与平台相互成就,优秀的人才的确能够帮助公司取得成功,而优质的平台也会为个人能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