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赌咒与契约精神

2019-11-13沙草

杂文月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许仙契约诚信

●沙草

赌咒这事,见过也经历过,宋人话本有,金元戏曲中也有。记得清楚的是,《白蛇传》中许仙,受法海蛊惑,犯了大错,把个小青恨得咬牙切齿。许仙为表心迹,跪下起誓,也是赌咒。白娘子心疼,哭啼啼将官人连忙搀起。《红楼梦》中宝玉为给黛玉表心迹,起誓,把赖头鼋、大忘八都用上了。现实生活中,起毒誓,赌大咒,今天也常见。有个常用的咒语,就是“天打五雷轰”。

绕了这么大圈子,你到底是要说啥呢?

我要说的是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契约精神”。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不少方面还缺乏“契约精神”。在民事纠纷中,经常看到被侵权者维权困难,也经常听到,“哎呀,那时忘了让他写个东西了”(说忘,对了,因为的确没有形成写契约的习惯)。在维权过程中,也会常听到,“不讲良心呀”“真是不算人”之类的抱怨。我遇到过一个令人生气且无奈的例子。一个黎姓朋友在接手一个冯姓朋友的饭店转让时,锅碗瓢勺、灶具带桌椅,总共算了2.3 万元,当时在一起吃了饭,约定一年为期,还账,利息按银行一年期。朋友义气,借贷双方拱手相别。想不到饭店经营不到一年因别的原因关门了,当然也没有赚到钱。此债务拖了二三年,黎姓朋友仍无归还意思,因为是君子协定,无法诉诸于法律。我与冯姓朋友不熟悉,他知道我与黎姓朋友是多年交情,就找关系托我,要黎姓朋友还账,并且说利息不要了,只要把本金还了,还是朋友。我给在外地的黎姓朋友打了电话,想不到他竟会说,这事咨询过律师了,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期了。听了他的回答,我真的好吃惊。真的没想到,还有如此赖账者,好聪明,钻法律空子,脸不发烧,还振振有词!这个账,后来如何,不知晓了,但我与这位黎姓朋友基本断了来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们的社会是从农业社会走过来的,在很多方面,还带有农业社会的印记。农业社会是“熟人社会”(费孝通语),一个人的交往,离不开他曾经熟悉的人际关系,换句话说,他有极大的可能,以后还会和与他曾经有过经济交往的人再打交道。如此一来,他就必须诚实守信,否则他在以后的交往中,就要吃亏了。这里也有个守信的成本大小问题,守信了,除了良心自安,不一定没有利益回报。而进入工业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多起来了,且在陌生人范围内,交往机率更大,如果还抱着农业社会的交际信条不变,就会出现种种不良甚至恶劣的交往状况,如我在上面举的那个赖账的例子。

民间也有“先丑后不丑”的说法。这种说法很有意思。首先,在“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的大环境下,立契约是有违世俗规矩的。先丑了,可是为了避免以后的纷争,顾不得那些“体面”啦。亲兄弟,明算账,利益得失,掰得清干。避免事前赌咒起誓,事后跳脚抱怨。

这里还有个情况,更需要我们重视“契约精神”。那就是,随着唯物论的深入人心,敬畏上天,迷信鬼神,早已十不及一了。民间这些年流行的“赌咒等于喝冷水”,正是这个意思。

在诚信问题上,我们现在还有误区,提倡道德规范多了些,诸如3·15 打假、11·22 诚信日(这个日子设定的本意,是提倡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及媒体每年评选十大好人、十大感动等等,这些都不错,树立榜样,引导向善。然而效果却还难尽人意,不讲诚信者仍屡见不鲜。何也?道德的软约束,力量是有限的。当违约成本小于守约成本时,总有人会铤而走险。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还是要提高违约成本,堵住险路,把险路变成死路、绝路。这也许正是契约精神的本质所在。

猜你喜欢

许仙契约诚信
一纸契约保权益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处暑
千年等一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