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母亲

2019-11-13罗建学

核桃源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女母亲

罗建学

2017年的12月12日,这是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日子。

这天早晨七点五十分,我刚到办公室,愉快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突然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我懵了,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在一个星期以前,媳妇和弟妹还把母亲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搀扶着她去参加侄女的婚礼。母亲她怎么能说走就走了呢?直到,我紧赶慢赶回到母亲面前,看着她被雪白的孝布裹着,平静安祥地平躺在床席上,仿佛睡着了一样,我才艰难地确认,母亲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我啜泣着摸了摸她的额头,吻了吻她的脸庞,只觉得天塌地陷,日月无光。

母亲的一生勤俭艰难。她七岁丧母,自幼跟着木匠爷爷跑遍四乡八寨做工度日,相依为命。和父亲成家后,给爷爷养老送终,还赡养着一个解放前因土匪下山纵火抢劫家园而吓哑的姨妈,一个弱智的姐姐。母亲生育了十个儿女,夭折了三个,这是母亲一生不愿提及而又无奈的伤痛。她没有重男轻女的意识,健在的五男二女,三个小学毕业,一个初中毕业,两个中专毕业,一个大学毕业。不用说为儿女缝补浆洗的辛劳,不用说抚养儿女的含辛茹苦,呕心沥血,仅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艰难岁月,物资极度匮乏,为了供养儿女读书,她和父亲省吃俭用,一点腊肉、一个鸡蛋,都拿到集市上去卖;平时夜间搓麻绳、编草帘子,白天空闲时种辣椒、草烟,每逢街天背到集市去卖;父亲还在农闲时节,去大仓、上龙街、下关等地倒卖猪鸡等农产品,赚点差价。五六十岁了,每年寒冬腊月还跑遍家乡的山头,摘光了每一条箐沟、每一座山梁上的橄榄,一袋一袋背到跃进街去卖,一分一文积攒起来为我们凑纸笔学杂费。看到儿女成绩优秀,他们觉得再苦再累也很幸福。这种顽强辛劳、执着追求,在漾濞江畔、白竹山下的瓦厂入鹤山坳可谓众口皆碑。

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父亲小时候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远离他乡,给富贵人家放牛养猪。解放后,回到家里与母亲成家。父亲是本地区土地改革后第一批加入的中共党员,由于他聪明诚实勤奋,被社员们选为生产队长,一干就是二十六年。这虽然不是什么官阶品衔,但在那个年代责任重大,不但要计划安排一个生产队耪田种地,保证社员有饭吃有衣穿,而且每年要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无偿上缴公粮、低价余粮的任务,还要督促每一户社员按时完成上交任务猪。父亲这一代的村社干部,为了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人们常说,一个做事男人后边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母亲认为自己的丈夫能够为一个生产队、为集体做事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总是高兴地支持着父亲的工作。什么事都听从队委干部安排,带领妇女姐妹们做好生产活计;风里来雨里去,总是吃苦在前,不与他人争利益。六十年代,村里建起了一所小学,母亲毫无怨言地赞同父亲把我家祖传的红椿木桌凳捐献给学校做学生课桌……她以自己宽阔的胸怀、无私的为人,赢得了村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母亲又是一个善良仁慈的家庭主妇。她没有读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从小独立长大,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故而深谙世事人情,在她的身上,有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也学不会的做人处事的智慧。母亲认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村子里哪家有个大事小情、红白喜事,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场面上,不停地抢着做零星琐碎的杂事。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她又开始牵挂孙子孙女,总是嘱咐我们兄弟姐妹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要让他们好好做人、成才,还不停地跟我唠叨“要帮助侄儿侄女找工作,事业要一代一代有人接班”。分享生活是她乐此不疲的事,每逢节假日,她总是把我们买给她的糖果一把一把地分给她的同龄姐妹,一包茶一包茶地送到同龄兄弟们的手中。

六七十年代生活艰苦,我们家人口多,吃饭不容易,做到吃得公平就更不容易。每逢煮肉,每人吃几片那是按数切好了的;好不容易等到杀一只鸡,怎么吃?老母亲早分好了,爷爷年纪大,牙口不好,就吃软一点的鸡血鸡肝,两个姐每人分得一只翅膀,两个弟弟每人一只鸡腿,我和我哥每人得吃一块鸡胸脯,一路分下来,姨奶、大妈和爹妈四个大人就只能吃几块鸡肋、一根鸡脖子。

如果说父亲给我们兄弟姐妹的熏陶是办事认真细心,谨慎严谨的话,那么母亲教给我们的则是敢做敢闯,勇于担当。“四清”时候,工作队认为我们家是土改漏划的地主,母亲白天干活,几个晚上抱着大弟、牵着我去找工作队说理争辩,硬是把这复杂的是非曲直的牛角扳直了;记得刚读小学,我和大弟都喜欢白天学的什么,放学后就在门板上写什么,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父亲见了非常生气,母亲却鼓励我们“喜欢写画什么就写画什么”;家里穷,买不起乐器,我就砍来青竹,用火烧铁丝通了七个眼做成笛子,满院子跑着乱吹,因为初学不成调,父亲烦乱噪音,直撵着我打,母亲却夸我能干。后来慢慢地,我便自己找到了调门、音序,竟能缓慢地吹出《东方红》的曲谱,母亲非常高兴,这时候,父亲也不再骂了。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后来又被提拔为干部,母亲对我说要走正道,流辛苦汗,吃明白饭,什么妖魔鬼怪、天塌下来都不怕。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不断鼓励,尽管行路艰难,我们才走上了前辈没有走过的生活之路。诗人常建世写他的父亲:“瞄准城市,把笔直的身躯拉成弓。射出我这枚响箭后,你隐居了。隐居到了,安全的泥土里。”我的父母之于儿女,亦正是这样的情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没有父母亲的辛苦付出,就没有儿女们的一切。

母今远去,呼之不应。母亲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依然婉在眼前,令我梦牵魂萦。想起以前每次回家,家狗欢快地摇着尾巴,叫着跑到房后的山路上迎我,满头白发、八十多岁的瘦小的母亲佝偻着身躯,穿着传统的彝族服饰,有时杵着拐杖在院子里,一边喂猪鸡一边等我,有时背着一小背青草或者一小抱树枝柴禾,叫着我的乳名、急急忙忙向我走来的情形仿佛还在昨天,而现实却已天人永隔,徒留长念。尽管兄弟姊妹们团结和睦,有机会也会努力相聚,但一家人团坐在两张拼拢的桌子边上,母亲端坐在正中,看着满堂的儿孙吃饭的温馨情景不复再来。

长忆慈母亲不回。我唯有祁愿母亲,愿她的在天之灵安息,愿在她的慈爱光辉护佑下的儿孙们,像家门前的那棵大青树,一代一代,枝繁叶茂。

猜你喜欢

儿女母亲
母亲的债
匆匆太匆匆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七)向澳洲进发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