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爱尔兰短篇小说《春播》中的性别差异

2019-11-13陈致玮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气概春播男孩子

陈致玮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26044)

1 历史背景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对新婚夫妇进行春播之前、之中以及之后的故事。本文是以爱尔兰为背景,而英国与爱尔兰的关系则是从中世纪开始的,随着基督教在爱尔兰的传播,英国与爱尔兰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到了12 世纪,英国人从教皇那里取得了对爱尔兰的最高宗主权,并逐步侵入爱尔兰。在英国的统治下,爱尔兰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变好,反之有恶化的趋势。在了解了两国历史关系后,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分析。

2 准备过程

在进行春播之前,Martin 和他的妻子Mary 起得很早,接着又吃了一顿简单的早餐,本文中是这样对早餐进行描述的“The couple sat down to their breakfast of tea, bread and butter, in silence.” 对于这句话我想进行两点分析。其一是“breakfast”,农民一天的工作量是极大的,可是早餐却如此简单,而作为一对新婚夫妻,这顿早餐之于他们更是简单。可见在英国的统治下,他们过得并不好。其二是“in silence”,在心理学中,人在紧张、压力过大、绝望等负面情绪较多时会呈现出不想说话的状态。此时坐在桌旁的两个人心中一定是对未来的未知性充满了担忧。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春播并不是特别了解,只是知道它很重要。前一段时间,巧合之下我读了一本书《成长》,恰巧是综合英语精度三中In My Day 的作者Russell Baker所写。在书中他提到了“春播”,由于他的母亲与祖母关系不太好,于是他的祖母便阻止作者父亲进行春播。通过Russell Baker 对该文章的印证,足可见春播的重要性。

3 男性与女性应急方式的体现

当他们吃过早饭之后,Martin 与Marry 便开始准备出发了,可是Martin 不小心摔倒并低声咒骂,读者从Martin 的这一表现是可以推断出他的性格特点中的缺陷的——性子急躁、缺少教养。其实当我读到Martin 在遇到困难有这种表现的时候,内心对他是极为厌恶的,一个男人是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即遇事不慌。然而转念一想,这种想法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性别绑架”。在纪录片The Mask You Live In中,大人们经常对男孩子们说“Stop crying”,“Stop with the tears”,“Do not cry”。男孩子不应该具有宣泄情绪的权利。我相信,在Martin 所居住的那样的村庄,对男孩子应该是属于粗暴对待的,从Martin在后文中的表现“Now for God' sake, girl, keep back !”以及“gruffly”等词语中的表现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他的生活环境。当我看着纪录片中小小的男孩子强忍眼中泪水时,内心很不是滋味,这样的环境有极大的可能会使他们日后变成情感单一化、粗暴对待事物、缺乏爱心的一类人,然而家长们想的却是让男孩子更具备男性气概,更加有责任感。Dr. Caroline Heldman 说“男性气概并非先天形成,它产生于后天。”“好吧,Martin 是无辜的”我想。他的性格已然被自己的家庭所固化,就不能妄想会被改变了。而反观Martin 的妻子Marry,在看到自己的丈夫要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时,及时的抱住他,并柔声细语的劝慰他——“Let us not begin this day with one another.”是的与Martin 相比,Marry 竟然显得更加的有担当。这是多么讽刺啊!但如果深入的了解我们便会知道,男女有心理年龄上的差距,女人可以轻易地支配男人有的时候靠的就是这心理年龄上的差距。就像文中Marry 所做的那样,轻轻地抱住Martin 让他冷静下来,就好像一个妈妈在安慰自己的孩子一样即用母性征服Martin,其效果也很好。

4 传统男性主义与超前女性主义

在春播的过程中,Martin 一次又一次的表现出他的大男子主义,而Mary 也一次又一次的向读者展示出她内心的对细腻情感的渴望,她渴望被Martin 重视,渴望被Martin 陪伴。而文中也出现了另一对夫妻也就是Martin 的祖父和祖母,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对老夫妻与Martin 和Mary 过着一样的日子,而祖父也是和Martin 一样的性格粗糙。

5 细节分析

在春播结束之后,文章中开始出现大量的对于Mary 的人物刻画。例如细节描写:“She looked at Martin wearily”,心理描写:“Then she thought of the journey ..”以及“and a momentary ..” 。再结合上文不难看出Mary 是一个天真、朴实、善良的女孩儿,一个典型的乡村女孩儿。她知道她应该干什么而不是抱怨生活条件的艰苦。我个人是非常欣赏她的心态和做法的。可是Mary 是如此之简单吗?关于她的种种做法及心态我想在此加以分析。可能性一,如果按照当代大学英语精读四的Unit 的说法,Mary属于第三到第二甚至是处于第二思考者的范围了,很明显,她已经在思想上超过了Martin,她会比Martin想的更远、更细。她所处的社会环境致使她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依然可以理性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如我之前说的既来之则安之那样。可能性二,她可能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孩子,根本就不怎么去想如何拥有更加优渥的生活环境,更加自由的生活状态。以上是我对Mary 的两种可能性的分析。但同时我也产生了疑问,那就是,如果她真的是一个纯粹的头脑简单的乡村女孩儿那为什么又会出现“It passed in a moment.”呢?我个人认为“Passed”说明她对于当下的生活状态是有过思考的,而“in a moment.”又说明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并没有对她造成非常大的思想上的负担。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Mary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读者知道,这只是她们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春播而已,此时Mary 就产生了这种想法,可是之后年年如此Mary 不会感到心累吗?同时,每天她还要做无数的家务,她还会一如从前那样爱Martin 吗?她还会那样的任劳任怨吗?不会吧!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通常情况下,人如果有了一点放弃的念头,那么她就一定会放弃的。”Mary 已经开始有这种迹象了,应该算是处于危险边缘了,她对情感的需求可以说不低,那么根据文中的人物设定,可以挽回她的人应该是Martin。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Martin。Martin 这个人属于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他的家长们制造出来的家庭氛围致使他应具有男子气概。由文中处处可以体现出Martin 强势及不善表达情感的特性,例如“gruffly”,“pretended roughness”等等。其实Martin 给人的这种疏离的感觉我是很熟悉的,你可以说他具有男子气概但同时也可以说他情商及其低下,处事不圆滑,不懂得看人的脸色行事,头脑简单。就好像我们和大部分农村人打交道一样,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心累”,有时候或许是“心寒”,总之在对话过程中两人总不在一个频道上,就好似生活在平行世界里一样,即便和其解释也是于事无补,因为早已被屏蔽,而Martin 就是如此。

我甚至可以预见他们的未来,或许Mary 忍受不了这个有些冷冰冰的Martin 选择离开她。或者慢慢的习惯成自然,Mary 也变得和她的丈夫一样。

6 结语

所谓春播便是在一年之春进行植物播种。可是春播又并非仅是将种子或嫩芽进行播种或是栽种,它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栽种期间付出大量幸苦,栽种过后也要不辞辛劳地“收拾残余”。可以说,除了刚开始的对于新生活的向往过后,人播种的激情很快就会消失殆尽,而文章中,Mary 仅仅在一天过后就有了退缩之意,正体现了春播的幸苦。即便Mary再具有女性对男性特有的“母性”,可她也是人,也会被生活压垮,也会对外边五光十色的世界充满向往与好奇,最终或许就会与Martin 背道而驰了。

猜你喜欢

气概春播男孩子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一)
男性气概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
中国对俄主题新区在哈尔滨“发芽”
男孩子
梅兰芳
抢种暮春
男子汉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你好,男孩子
男子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