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9-11-13李翔
李翔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文化馆,江苏扬州 225800)
0 引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事实上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尤其是对书法艺术来说,在各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已经实现了对于艺术形式形式和规格的限定,同时书法艺术也能够和传统的曲艺文化进行高效的融合,在宋朝时这一融合效果达到了巅峰。可以说书法艺术不仅仅局限于对于文字的书写,也能够从书法创作角度出发完成对于个人性格的分析和胸中丘壑的表述。
1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发展现状
1.1 高龄化群体发展
目前的书法艺术虽然已经开始在各中小学内推广,学校方面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创作,但是就实际作用水平上来看,依然有学校不注重对于这一教育内容的资源投入,并且青年群体基本上不对书法抱有较高的热情,导致当前的书法艺术更加倾向于老龄化人群的使用和发展。
这一形式事实上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较为不利,此外在当前的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注重各类民间艺术形式的变革与发展,但是艺术发展中不注重对于其中最为核心的书法艺术的完善工作,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民众在日常中大量失去了对于书法的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导致书法艺术的发扬自然而然地出现严重缺陷。
1.2 精神文化衔接问题
民族精神和各类艺术形式的衔接需要借助一个适配性极高的媒介,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中最直接的表现是书法艺术,所以其成为建设这一衔接渠道的最优质媒介之一。但在当前的艺术形式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大量记载艺术形式的纸质资源缺失,导致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多倾向于一种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书法艺术和这类优秀文化之间的衔接效果下降。另一方面书法艺术目前浮于表面,其更重视对于文字美观程度的体现,而不注重在文章对于个人思想的表达,这和书法艺术的起源以及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2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艺术形式的领导者
各类艺术形式只有在衔接媒介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够被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并且通过书法艺术的使用,能够增加这一艺术形式传承过程中的厚重感和从业者的使命感,可以认为书法艺术为各类艺术形式的领导者,其能够从最高层面让所有的艺术形式获得更好的发展和传扬。就领导过程取得的效果上来看,书法艺术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于文字的书写,并且当前其发挥的记录作用也较为有限,在书法艺术的现今发展中,当艺术从业者能够对所处行业以及领域内的艺术形式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时,其可以通过对书法艺术的使用,让从业者更好的落实对于相关艺术形式的二次开发工作,从而让这艺术形式能够在新时期焕发活力,以吸纳更多的民众投入到相关的艺术形式变革过程。
2.2 文化精神的塑造者
我国的文化精神内核为品行端正,而在书法艺术中也追求这一形式,所以可以说,书法艺术在国民的文化精神塑造中是一个宏观领域上的领导者,其作用地位更为崇高。就作用效果上来看,只有在个体对书法艺术有较为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内涵,并且把个人的精神热情融入书法创作过程。此外书法创作讲究“以气代笔”,这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胸有诗书气自华”的一个外在体现,所以可以说在精神文明的塑造过程中,书法艺术也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
2.3 日常生活的指引者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未能全面发展的时期,书法艺术掌握水平是各类文艺创作者和从业者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大量通过书法艺术完成对于各类信息的传递工作,可以说日常生活的指引者是书法艺术。就作用效果上来看,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前,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创作能够更好体现中华文明的厚重感和国民对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并且在各类官方文件中也可通过对书法艺术的使用,让被文件管理下的所有人员提高对于这一文件的重视程度,所以可以说书法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衔接程度极深。
3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地位和作用的实现方法
3.1 年轻人群渗透
年轻人群的渗透一方面要从当前的教育体系角度出发,让各类中小学生真正热爱书法艺术,而不是将其作为一项课业考核指标,本文认为这一方式的升级过程中,初始阶段可以通过激励手段的使用,让年轻群体能够更好地了解书法艺术,并且将这一艺术和学生感兴趣的文艺内容融合。而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则可以通过鼓励其对于书法艺术的使用,实现对书法艺术中涵盖精神文明素养的渗透,最终让热爱书法艺术的人群不但能够加深对于中华文明中各类艺术形式的了解水平,也能够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加深。
另一方面在各类文艺创作者和从业者的培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建成专业培养体系的方式,让相应的从业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书法艺术,此外这类培养机构要面向社会开放,事实上我国的青年群体中对书法艺术有较高兴趣的人员大量存在,当专业的培养机构能够公开时,则更多的青年能够参与到这一培训体系内,让我国的民众整体书法艺术培养水平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3.2 书法理论宣讲
书法理论宣讲是整个书法艺术培养过程的最基础项目,要求能够从文字的间距、文字的书写形式等多个角度出发,让接受培养的人员更好了解书法艺术的要求和创作理念,让国民能够借助已经建成的创作思想落实具体的实践工作。比如在毛笔字的培训过程,要求提高字迹端正度,并且不可出现滴落墨点,这就要求在笔峰的转折和处理过程,要分析笔头中的含墨量,并且对于一些区域的处理要按照已经掌握的书写规则进行,此外毛笔书法中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柳体楷书讲究“钩似鹅头”,理论的讲解者要通过向学员演示的方式,让所有接受培养人员更好了解这一理论的实际落实方法。
3.3 提高作者对创作的要求
《霜红龛集》中提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这说明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要在按照相关规程创作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于各类创作形式的完善,并且防止字迹本身一味取巧而出现多种处理形式的堆叠现象。此外本文认为这一理念除了对书写本身提出了高要求,对于书法创作的其余艺术形式、诗词歌赋也有很强的借鉴效果,这就要求在创作过程中,要强调“我笔写我心”,而并非为了达到某一项工作目的和工作形式,使得本身创作的文章过于空洞。此外在后续的具体创作过程中,也可考虑对其余艺术形式的融合,比如对于少数民族的歌曲来说,通常歌词和音色更加空灵,则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这类表现形式的分析和了解,在自身创作的作品中加入这类因素。
4 结语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包括对于所有艺术形式的合理引导、对于日常生活的指引等多个方面。由于当前的书法艺术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限制了这一种艺术形式的作用水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向年轻群体渗透、加强书法理论的宣讲水平等,从而让书法艺术能够被更多的人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