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回广为流传的对联故事

2019-11-13胡寿山

对联 2019年1期
关键词:魏源云山隆回县

文|胡寿山

■少年魏源出口应对

魏源于九岁时,准备到宝庆府(今邵阳市)应童子试,他的塾师出了一句上联试其才华:

闲看门中月;

魏源望见先生板壁上贴着一幅《春牛图》,就随口对出了下联:

思耕心上田。

魏源来到宝庆府参加童子试的那天,考官看见他生得眉清目秀,举止可爱,便很欢喜,把他叫到跟前考他,县令那天也在场,指着茶杯上的太极图,出了一句上联:

杯中藏太极;

小魏源摸了摸怀中揣着的备以充饥的两个麦饼,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腹内孕乾坤。

考官闻后大惊,县令也好生奇怪地问他:“何谓‘乾坤’?”小魏源从容答道,“‘天地’为‘乾坤’,我把这两个麦饼吃了以后,就要发奋读书,考虑天下大事的。”考官和县令听了,连连称赞魏源少有大志。

一天学馆先生和一位来客饮酒下棋,下一着棋饮一口酒,学馆先生口出上联:

下棋饮酒,一着一酌;

站在旁边观看的小魏源随口对出下联:

弹瑟赋诗,七弦七言。

当时魏源家乡有这样一位举人,喜欢抄袭别人的诗联作品说是自己的,到处炫耀,被少年魏源无情揭露其丑行,那举人恼羞成怒,出了个上联要魏源对:

油沾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随口对出下联:

纸糊灯笼,笼边有眼,眼里无珠。

举人听见后尴尬不已。

■才女悬对求偶

相传古代昭陵(今邵阳市)有个才女,因择偶屡不遂心,一日专程来到隆回县的名山望云山天门寺朝香祈神保佑得佳偶,恰逢当天云开雾散,太阳高照,远处的武冈县云山也清晰可见,才女脱口成上联:

望云山上望云山,云山在望;

可惜任凭才女搜肠刮肚,也无法得出下联,于是她用红绢写好上联后交给天门寺住持说:“如果有人能对出下联,即为夫君”。岁月悠悠过,竟然无人对出满意的下联。

隆回当代文人李望回先生一日有同事从通道调往道县(通道、道县皆为湖南省县名),李先生灵感大发而成联:

通道县东通道县,道县长通。

至此,千古绝对终成完璧,遗憾的是那位昭陵古才女未能见此下联,李先生也因时代阻隔未能与才女谋面。

■曾嗣旦巧对曾国藩

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乙亥)曾国藩来到隆回县高坪镇时,令时年九岁的学童曾嗣旦(今隆回县高平镇东平村人,后为清咸丰八年戊午科举人)为他吸烟点火,并成一联;

点火吸水烟,水火相济;

令小嗣旦应对,曾嗣旦立马对出下联:

就地修天井,天地同流。

■谭骥七岁联对考官

明朝末年,在京城任教的隆回秋田人谭敖带着七岁的弟弟谭骥进京赶考、面试,一位主考官出一上联令谭骥对:

孩儿足短;

谭骥竟对答如流:

夫子门高。

■袁吉六联对考官

隆回县高平人袁吉六小时候去应童子试,邢道台见他的上衣过长直拖地而显得寒酸,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令他对下联:

小童子蓝衫扫地;

只见袁吉六小手手指道台帽子应对道:

老大人红顶冲天。

袁吉六长大后,专心研习古文,成为湖南教育界的一代名师,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的古文教师。袁死后,毛泽东亲自题写了墓碑来纪念老师。

信笔撰联传佳话

解放前某天,有人步履匆匆来到隆回县金石桥文化名人陈丹墀家里求做挽联,恰逢丹墀在床午睡未起,正待起床问个明白,可是来人又匆匆而去,丹墀觉得无从下笔。下午那人又急急忙忙赶来,说是他的姑母死了,急等挽联张贴,丹墀未及细问,更无暇构思,据现状而急撰一联交与来人。

早餐甫罢,午梦方醒,睡眼正朦胧,忽有乡人求做诔;

来未示意,去不告辞,村夫何鲁莽,但闻王母已登仙。

谁知此联在孝家贴出后,大家都拍手称好,至今传为佳话。

(湖南隆回县司门前镇富石庙村九组)

猜你喜欢

魏源云山隆回县
联谊庆“三八”妇女节
云山梅咏
隆回芙蓉学校建设忙
邵阳隆回县对农村科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魏源:一片冰心在玉壶
爱别离
爱别离
赵学敏书法作品《五云山》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