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婆婆的初心

2019-11-13

金沙江文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鞋垫一代人婆婆

今年母亲节,93岁高龄的婆婆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走前婆婆说: “不必牵挂,我已知足,能看到你们幸福的生活在和平的国家,这是你们的福份,千万要珍惜。”几姊妹不约而同地含泪点头。清瘦的月亮不忍看,怕无声的眼泪打湿了心,悄悄躲进云层修剪长指甲。

推开记忆的窗户,姹紫嫣红的春天渐行渐远,美丽的青春献给了绿地,只留一抹纯纯的心香,幽幽飘在脑际。

二十多年前,回永仁一次真不容易。路途不算遥远,行程却不简单。由于我身体不好,晕车严重,丈夫为了照顾我,选择从广通坐火车回家。经过一个半小时弯弯曲曲的山路,四个小时慢慢吞吞的列车,来到一个叫做黄瓜园的小站。车刚停稳,我和丈夫携着大包小包,飞奔到停车场,想抢到一个靠前的位子。但一切都是枉然,那挤满一车的人,哪还有你想象的空间。

伴着一路的烟尘,一路的颠簸,一路的呕吐,又是一个半小时弯弯曲曲的山路,好不容易才回到家。

这样的场景,在记忆的深处,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现在好了,随着南永二级、元双二级、永武高速的贯通,驾着私家车,欣赏着一路的风景,在楚雄吃过早点,两个多小时后,又能尝到永仁香辣的米粉。

时代在变,世事沧桑。婆婆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话也越来越多。尤其对于出门在外的子女,有讲不完的话。哪怕重复千遍万遍,在她口中永远是新的。

婆婆的经历坎坷。六岁时,父亲外出逃难,再无音讯;七岁时,嫁做童养媳,受尽欺凌,实在无法忍受,跑回家中,帮人放牛;九岁时,以150块铜钱,卖作媳妇,做饭,磨豆腐,烙粑粑,推凉粉,织草鞋、蓑衣,搓绳子,钉铺盖……

有谁见过?生命的失落,秋天里朵朵雪花飘满院角。婆婆的大儿子,6岁时出天花病死;二女儿才2个月,中火毒,后病死;五女儿3岁时发高烧,抽风而死。在那缺衣少食、缺药少医的年代,草木犹寒,命何以堪?

几度心若谷底,几度含笑依然。新中国的成立,让婆婆的人生焕发了生机。1952年,在永仁县城四方街大槐树下公开选举,婆婆以3300票当选永定镇镇长。1953年6月13日,婆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后,带民工,修水库;建农场,种疏菜;创医院,办干校……虽一生操劳,落下风湿,却毫无怨言。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婆婆那一代人的理想,早已成为年青人的笑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但有些东西,正如婆婆的初心,正如身体中流淌的血液,并不会因岁月的增加而凝固,只会历久弥新。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婆婆一再向子女重复唠叨的故事,是不是想表明这个意思呢?这是知天命之年的我一直在想的问题。

多年前,婆婆唯一的心愿就是土葬。前年县政府下发了不准许土葬的文件。我们怕她一时接受不了,不敢告诉她,能瞒一时算一时。哪知她消息灵通,反而劝告我们说: “时代变了,既然政府有了这样的文件,你们就不要为难政府了。我是6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是啊!时代在变,家乡在变,观念在变。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永大高速已经开工,高铁车站正在修建,旁边是万亩芒果基地,再远处是正在规划中的通用机场。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的心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婆婆的初心不正是如此吗?

婆婆一生精明能干,去逝前头脑清楚,生活一直都能自理,从不愿意麻烦别人。闲暇时就缝鞋垫,全家男女老少手中都有她的作品,好多漂亮的舍不得垫,留下作纪念。看着婆婆留下的一堆手工鞋垫和彝绣,那是婆婆灵魂的一份寄托。触景生情,我也有模有样的绣起来,绣的是一份人生情结。

猜你喜欢

鞋垫一代人婆婆
一代人
我们见证了
我学会了绣鞋垫
重要言论
我们的春节
如此婆婆
防走失鞋垫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