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11-13徐爽
徐 爽
一、创建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工作融入其中,将一些新兴和热门专业打造成为具有品牌价值和示范价值的专业点。在创新教育理念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独特性和时代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各式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表达。毋庸置疑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中华艺术传统文化的比重加大,并将其中的一些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行精心挑选以及细致提炼,将硬件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性和完整性融合起来,使得能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这是一件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事情。
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从人才培养的高度系统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创新和发展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各大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能够进行统筹协调并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展开的组织。要懂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史教育主题教育进行结合的同时,构建更加完备并且联系紧密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艺术以及历史等等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并将其有关内容的方面比重进行提高,另外,将实践性教学引入其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很大程度上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能够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时,必须要考虑到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遵循,不能够脱离事实和生活,将一些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诠释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互联网等新媒体将传统文化传播的渠道拓宽,还能够邀请一些专家来进行讲座或道德讲堂,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社团活动和文化展演来进行实践以便于创新活动形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教案、慕课等优质资源可以进行征集或者遴选开发,将各种各样的专家名师资源不断挖掘出来,这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对于拓宽学生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来进行教育基地功能的挖掘,通过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来实现此类型基地的教育功能,还可以通过类似于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据资源,并实时将这些传统文化精品佳作通过互联网等给学生推送。在构建全方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时,要注意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使得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够形成多位一体的合力。在学校进行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时,可以将学生家长邀请到学校来参与此类型的文化活动,这对于让家长注重家风建设有较大意义,对于实现家长以身作则让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五、以通识教育课程为支撑,不断深化传统文化价值内涵
在建立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网络课程和实体课程一起来进行,并且定期将一些知名文化学者邀请到学校来进行讲座,首先从理论的层面上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涵有一个认识,能够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该文化渊源的认识和理解。
六、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和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有六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各高校可以按照不同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再加上与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结合,把第二课堂办的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涵,引导他们自身成人成才。
七、优化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建立灵活的教师评聘制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民间艺人和行业专家等邀请来授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要对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足够重视,不断将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提高,让教师能够积极探索和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通过以问题为导向、以科学先进的理论成果为指导,来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项课题研究和研讨活动,努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与实施路径的先进性提供一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