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当随时代

2019-11-13朱梦雨

鸭绿江 2019年24期
关键词:物像墨法笔法

朱梦雨

一、“笔墨语言”的概念

中国画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画一直延续构建笔墨、丰富笔墨、延展笔墨的道路。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笔墨语言创造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更深、更广的发展。尤为在笔墨语言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其实笔墨在作为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核心原则中笔墨是最抽象的一个概念,每位画家因气质、学养、经历等不同,笔墨形式敏感程度不同,所解释出来的都会不一样。传统的笔墨技法是先辈们静观自然,渗悟造化后概括提炼的精髓,有许多可学习借鉴的程式。扎实的传统功夫会在笔墨作品创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以新的思维、观念、实验、改造、升华才能把笔墨引向现代层次和形态上来。中国画注重于“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二者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上的不同,中国绘画强调“写意”但并非否定绘画的写实原则,“写实”与“写意”本是俩个不同的概念。而二者在中国绘画中则是存在着有机结合和相互融合的形式,从而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效果。在中国传统绘画笔墨语言中“写意”是画家彰显个性、品格与学养的寄托,是画家在绘画中感情活动的痕迹。石涛所说“不似之似似之”,齐白石所谓“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皆可指出中国画 “写意”的特点,以我的个性,章法为标准取舍臆造。

二、“笔墨语言”的分析

笔墨在中国绘画中有着独特的技术性,但它绝不是单一的技术性,笔墨身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它具备了精神性。画家在摹写过程中感情当然是与笔墨融合在一起活动的,其中包含了画家的情绪、个性与意趣,画家借用笔墨抒情达意是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笔法是指用笔的法度和运笔的规律,所谓“笔为筋骨”是指画面要以“书写用笔”强调笔力的运用,凭借笔法的轻重形成画面的动势与气势来支撑全局。用笔的停顿承转、抑扬顿挫让用笔、用墨融入形而上的精神属性,使其具有独特的生命力直接从绘画对象中表达出来。至于用笔的锤炼,“书写入画”以书写的笔法来描绘物像,从书法而来、起承转合、强调其顺序性不可混乱。起笔有锋、转有波澜、隔行不断、气脉通连、其笔笔皆是如此。所以书画同源而又同理,一个用笔作字为写,一个用笔摹写为画,二者对“质”的要求却是同理的。但中国绘画中笔法的运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物像的实际呈现与艺术创作的需求来决定。同时也可灵活运用多种笔法,把握虚实交融、疏密聚散、波折变化等多种用笔综合关系,方可用笔自如、随心所欲、意象万千。关于墨法而言,它的运用黄宾虹先生早有论述,“墨有七法:浓、淡、破、泼、积、焦、宿”。但他始终强调“笔法为先”主张“筑基於笔,建勋於墨”。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是靠用笔来体现的。用笔是才气,用墨是灵气,才是天成的,艺是自修的。笔为之“骨”而墨为“肉”,骨肉相生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形象。荆浩说:“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墨法中的焦、浓、淡、清等墨色深浅程度变化是由水分来控制的。黄宾虹先生说“墨法之外,当立水法”,可见墨与水二者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墨容水则活,水有墨则现,水墨交融,两者难分,漫延晕化,变化无穷。墨法运用方法是多样的,如:墨相破、色墨相破、浓淡相破、干湿相破。还有泼墨、积墨、冲墨、渍墨等等。在创作实践中根据需求而使用。

三、“笔墨语言”新的认知

当今时代发生着变化,大工业文明带来的高速度、快节奏的发展,表现领域在拓宽,以及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人们对审美需求,欣赏能力的提高。这对当今艺术实践应用上,对笔墨语言和形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传统,而是中西艺术文化交融的广阔视野,这对我们画家而言,时时都有更深层的课题需要去研习、探索。对笔墨语言的属性以新的思维观念将笔、墨、宣纸这些“绘画媒介”融为一体。并能在黑白俩种色中传达着生命的涵义以表现新的水墨情感。这种极具表现力的“纯粹的水墨”在于单纯的语言表达单纯的物像,以一种直面人生的笔墨让人不能忽视那些生命的存在。这生命,蕴含在笔墨营造的精神意境和梦寐以求的心灵空间,以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笔墨当随时代,既是一句经典的老话,也是一句今天也没有过时的新话。因为时代和审美永远不会停滞,笔墨也就会永远显现着它的鲜活意义。每个画家当然都希望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富有个性的笔墨语言。在这一过程中,“五笔”“七墨”“骨法用笔”“墨分五彩”等传统笔墨法则永远是其中的根本。

猜你喜欢

物像墨法笔法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写意青蛙
几多笔法写思情
笔法与临摹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中的意象与物象
物 像 权
——可看得见的权利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虚实之间:《红楼梦》诗文中“月”意象的解构与重构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