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先行与源于生活
2019-11-13□张策
□ 张 策
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电视上看了一个小品节目。
这是一个主题非常鲜明的小品,是描写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个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但是,情节上的一个漏洞,让观众感到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犯了主题先行的毛病。
故事的主线是这样的:在一个刚刚建成的新农村里,由于统一建设的房屋样式一样,由政府配置的家具用品一样,一个喝了酒的男人糊里糊涂地跑到邻居家睡觉去了,随后发生了一系列误会。
显然,这是创作者在决定写一个扶贫主题作品之后,生编硬造出的故事。因为任何一位观众也不会相信,两个家庭的桌椅板凳、瓶瓶罐罐,一切的一切,全都一模一样到让男人一直蒙在鼓里,不认识自己的家。
说到主题先行,在文学艺术领域其实是一个争论已久,而且应该说早有定论的问题。如果我们查一下史料,就会发现主题先行的创作方法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出现在文坛上。百度的词条是这样说的:主题先行指根据政治需要,先确定所谓主题,然后再根据主题的要求,填进人物和情节,使主题得以表现的文学创作方式。这种方法由于以从概念出发代替从生活出发,直接违背了文学源于生活的一般创作规律。这里说得非常清楚,源于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规律和正确方法。作家和艺术家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走进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早有定论的话题,早被唾弃的创作方法,为什么还有人抱着不放?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除了创作态度上的懒惰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外,恐怕很多创作者在很多时候混淆了主题先行与意在笔先的区别。
什么叫意在笔先?这是一句成语,出自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指的是文艺创作要构思成熟之后才能动笔。很显然,这和主题先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创作方法上的深思熟虑,后者则是创作思想上的谬误。意在笔先,绝不是说要先凭空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用编造去填充人物和故事。
当今时代,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伟大的生活里有的是可歌可泣的真实素材。只要创作者能真心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不愁写不出好作品。回到开篇我们所说的那个小品,其实精准扶贫是个好的创作题材,但作者错就错在没有真正到精准扶贫一线去,到那些在精准扶贫中忘我工作的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去。坐在屋子里,抱着个好主题,再冥思苦想,结果也还是漏洞百出。
结论只有一个:面对火红的时代,作家和艺术家们,到生活中去吧!